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移動苗床搬運自動校正裝置,包括智能車平車、第一自動校正導軌以及移動苗床,所述智能車平車上設有可橫向平移的攜帶平臺,所述攜帶平臺上設有輸送滾輪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所述第一自動校正導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均為頭端為圓弧狀,所述移動苗床的底部中央設有若干導輪能夠與第一自動校正導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相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智能車不完全對準地停止在要進出的苗床擺放列前的情況下,仍能使移動苗床由智能車順利推入苗床擺放列,或能使移動苗床從苗床擺放列上順利推入智能車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校正裝置,更具體說,它涉及一種移動苗床搬運自動校正裝置。
技術介紹
農業的發展與溫室的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因為溫室生長室的密閉性,溫度,濕度的高度要求,導致溫室的環境非常不適合溫室工人在其內長時間工作。現有技術的溫室,除了溫室的生長室提供植物在其內生長外,有了配套的適合溫室工人工作的生產車間。而溫室內的固定苗床也已換成了移動式苗床。溫室工人在生產車間內將移動苗床的植物處理完后,將等待生長的移動苗床挪動到溫室的生長室內去生長。等生長期完成后,再將移動苗床挪動到溫室生產間內處理植物的收成工作。等收成完后,將新一批等待生長的植物處理并 放置到騰出來的移動苗床上,再重復移動苗床搬動到溫室生長室的過程。 在自動化移動苗床系統中,當我們用智能搬運車將一個移動苗床搬運到溫室內后,需要將它在某一個苗床擺放列前從智能搬運車上做90度的平移,使它能在不轉動的情況下,被推入苗床擺放列上停放。如附圖2下方移動苗床,從工作間被智能搬運車移動到溫室內的一個苗床擺放列前,做90度的平移推入苗床擺放列上停放(移動苗床運動方式A)。又如附圖2上方中,移動苗床先要從苗床擺放列中被90度平移到智能搬運車上后,再由智能搬運車沿著出口道移動到溫室外的工作間(移動苗床運動方式B)。在這個移動苗床做90度進出苗床擺放列上要克服的困難是,智能搬運車不論控制如何精確,都不能100%停到苗床擺放列前的位置,一般的不確定性有正負0-5公分的差距(絕對差距可達10公分左右)。這個差距,使得移動苗床在做90度平移時,因為智能搬運車不能對準苗床擺放列上的導軌,會使得移動苗床不能被移動到苗床擺放列上,或不能從苗床擺放列移動到智能搬運車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在智能車不完全對準地停止在要進出的苗床擺放列前的情況下,仍能使移動苗床由智能車順利推入苗床擺放列,或能使移動苗床從苗床擺放列上順利推入智能車上。這種移動苗床搬運自動校正裝置,包括智能車平車、第一自動校正導軌以及移動苗床,所述智能車平車上設有可橫向平移的攜帶平臺,所述攜帶平臺上設有輸送滾輪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所述第一自動校正導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均為頭端為圓弧狀,所述移動苗床的底部中央設有若干導輪能夠與第一自動校正導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相配合。作為優選所述攜帶平臺的橫向移動距離為Ocm到10cm。作為優選所述移動苗床的底部中央的導輪為兩套,前端四個,后端四個。作為優選所述智能車平車上設有插銷鎖能夠鎖住攜帶平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智能車不完全對準地停止在要進出的苗床擺放列前的情況下,仍能使移動苗床由智能車順利推入苗床擺放列,或能使移動苗床從苗床擺放列上順利推入智能車上。附圖說明圖I是溫室自動化移動苗床系統圖;圖2是溫室自動化移動苗床運動路線圖;圖3是智能車平臺主視圖;圖4是智·能車平臺立體圖;圖5是第一自動校正導軌立體圖;圖6是移動苗床主視圖;圖7是移動苗床立體圖;圖8至圖12是移動苗床由智能車平臺推到苗床擺放列的過程圖;圖13至圖17是移動苗床由苗床擺放列推到智能車平臺的過程圖;附圖標記溫室I、苗床擺放列2、移動苗床3、輸送滾輪4、智能車平車5、攜帶平臺6、導輪7、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雖然本技術將結合較佳實施例進行描述,但應知道,并不表示本技術限制在所述實施例中。相反,本技術將涵蓋可包含在有附后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技術的范圍內的替換物、改進型和等同物。在自動化移動苗床系統中,當我們用智能車平車5將一個移動苗床3搬運到溫室I內后,需要將它在某一個苗床擺放列2前從智能車平車5上做90度的平移,使它能在不轉動的情況下,被推入苗床擺放列2上停放。如附圖2下方移動苗床3,從工作間被智能搬運車移動到溫室I內的一個苗床擺放列2前,做90度的平移推入苗床擺放列2上停放(移動苗床運動方式A)。又如附圖2上方中,移動苗床3先要從苗床擺放列2中被90度平移到智能車平車5上后,再由智能車平車5沿著出口道移動到溫室I外的工作間(移動苗床運動方式B) ο在這個移動苗床3做90度進出苗床擺放列2上要克服的困難是,智能車平車5不論控制如何精確,都不能100%停到苗床擺放列2前的位置,一般的不確定性有正負0-5公分的差距(絕對差距可達10公分左右)。這個差距,使得移動苗床3在做90度平移時,因為智能車平車5不能對準苗床擺放列2上的導軌,會使得移動苗床3不能被移動到苗床擺放列2上,或不能從苗床擺放列2移動到智能車平車5上。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我們使用了以下三個裝置的設計,當它們共同合作時,可以克服以上所說的困難A.在智能車平車5上安置一個有插銷鎖的,并能有10公分平移自由度的移動苗床3攜帶平臺6。這個攜帶平臺6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真正攜帶移動苗床3的部分,與下面固定在智能車平車5上的部分。攜帶移動苗床3的部分,在插銷鎖鎖住時,與下面固定的部分是連為一體不能平移的。但在插銷解鎖后,上面攜帶移動苗床3的部分,就能平移滑動10公分。攜帶平臺6下端部分固定安裝在智能車平車5上,攜帶平臺6上端的部分,有一組滑動裝置能與下端裝置有10公分的滑動自由度。插銷鎖安裝在下端平臺上,但它的插銷可以將上端平臺鎖住或不鎖住。B.在移動苗床3下面中央部位,安置兩套導輪7,總共8個,分布在中央前后位置各四個。導輪7會沿著攜帶平臺6上的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及苗床擺放列2上的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移動。導輪7限制了移動苗床3在攜帶平臺6上及在苗床擺放列2上的運動,使它不會偏離運動的直線方向。并且移動苗床3在從智能車平車5和苗床擺放列2之間移動時,導輪7能發揮自動校正的功能。C.在智能車平車5上的攜帶平臺6上設有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苗床擺放列2上設有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這兩個導軌的頭端均有一個圓弧度,可以讓移動苗床3下面裝置的導輪7滑入此導軌時,如果雙方不是對齊的而有差距時,能產生一個平移的分力,用此產生的分力,配合攜帶平臺6的平移自由度能力,使得攜帶平臺6在沒有平移向的牽制下,將行動中的移動苗床3與攜帶平臺6 —體地,自動地校正差距,最終將移動苗床3準確地送入進出對方的導軌上或由苗床擺放列2上送入智能車平車5上。 這個設計,在智能車平車5不完全對準地停止在要進出的苗床擺放列2前的情況下,仍能使移動苗床3由智能車平車5順利推入苗床擺放列2,或能使移動苗床3從苗床擺放列2上順利推入智能車平車5上。移動苗床3由智能車平車5推到苗床擺放列2上自動校正過程如圖8,智能車平車5抵達苗床擺放列2前,但它上面的移動苗床3并不是完全對準了苗床擺放列2。如附圖9,當將插銷鎖解鎖后,智能車平車5上攜帶平臺6將移動苗床3推入到移動苗床3的第一套導輪7碰到苗床擺放列2的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的斜邊時,會產生一個左右移動的分力(圖9情況是會產生向右的分力)。因為攜帶平臺6上部與固定在智能車平車5上的下部有可左右移動10公分的自由度,使得移動苗床3在繼續向苗床擺放列2前進時,攜帶平臺6的上部會隨著左右的分力而平移。如附圖10所示,這時,移動苗床3已經被向右方校正了偏差距離一半的距離了。如附圖11時,移動苗床3已經完全與苗床擺放列2的第一自動校正導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苗床搬運自動校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車平車(5)、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以及移動苗床(3),所述智能車平車(5)上設有可橫向平移的攜帶平臺(6),所述攜帶平臺(6)上設有輸送滾輪(4)和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所述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均為頭端為圓弧狀,所述移動苗床(3)的底部中央設有若干導輪(7)能夠與第一自動校正導軌(8)、第二自動校正導軌(9)相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郎咸白,滕永安,李旭東,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恒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