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和中管,其中管分為中管上和中管下,中管上和中管下固定焊接,中管上的外端面和中管下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所述中管內設置有內管,中管設置于后管內;所述內管與中管之間、中管與后管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調整墊片通過安裝孔與中管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升了支臂的整體質量,解決了支臂末端左右晃動不穩和上下間隙過大而造成下垂的問題,能夠方便的實現與通用規格、型號的方管配合,不需特制方管,降低了制造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支臂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屬于停車設備加工領域。
技術介紹
支臂是所有舉升設備上的關鍵部件,它是直接舉升設備的零部件,所有的舉升重量都作用在四個支臂上,是舉升設備上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但是此部件在加工過程中均是采用不同規格、型號的方管套合使用,由于方管規格、型號的不一致誤差,導致即使在同一國標下同一批次購買的,也會存在或大或小的不同間隙,這樣就造成了支臂各方管間的間隙不確定性。尤其是現有設計中使用的方管的規格屬于特殊型號,需要特制,這樣制造成本 就比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解決了支臂末端左右晃動不穩和上下間隙過大而造成下垂的問題,提高了整體支臂部件的安裝組合精度。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和中管,其中管分為中管上和中管下,中管上和中管下固定焊接,中管上的外端面和中管下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所述中管內設置有內管,中管設置于后管內;所述內管與中管之間、中管與后管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調整墊片通過安裝孔與中管固定連接。優化的,上述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中管上的厚度為6mm,中管下的厚度為8mm。優化的,上述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中管上的頂端設置有45度倒角的斜口。優化的,上述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調整墊片的厚度為Imm或I. 5_或2mm ο本技術提升了支臂的整體質量,解決了支臂末端左右晃動不穩和上下間隙過大而造成下垂的問題,能夠方便的實現與通用規格、型號的方管配合,不需特制方管,降低了制造成本。以下結合附圖及其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和圖2所示,本技術為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I和中管2,其中管2分為中管上21和中管下22,中管上21和中管下22固定焊接,中管上21的外端面和中管下22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3 ;所述中管2內設置有內管1,中管2設置于后管內4 ;所述內管I與中管2之間、中管2與后管4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5,調整墊片5通過安裝孔3與中管2固定連接。中管上21的厚度為6mm,中管下22的厚度為8mm。中管上21的頂端設置有45度倒角的斜口 211。調整墊片5的厚度為Imm或I. 5mm或2mm。制造時先采用厚度6mm和8mm的兩塊鋼板,分別按照要求加工成中管上、中管下,然后將它們直接配合焊接起來;制作各種厚度的調整墊片,滿足支臂各方管之間的配合間隙;在中管下的內端面和中管上的外端面分別加工上安裝孔,用于墊片的安裝;安裝好后即可實現支臂各套管之間的上、下、左、右的間隙調節。本技術提升了支臂的整體質量,解決了支臂末端左右晃動不穩和上下間隙過大而造成下垂的問題,能夠方便的實現與通用規格、型號的方管配合,不需特制方管,降低了制造成本。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和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分為中管上和中管下,中管上和中管下固定焊接,中管上的外端面和中管下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所述中管內設置有內管,中管設置于后管內;所述內管與中管之間、中管與后管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調整墊片通過安裝孔與中管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上的厚度為6mm,中管下的厚度為8mm。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上的頂端設置有45度倒角的斜口。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墊片的厚度為Imm或I. 5mm或2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和中管,其中管分為中管上和中管下,中管上和中管下固定焊接,中管上的外端面和中管下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所述中管內設置有內管,中管設置于后管內;所述內管與中管之間、中管與后管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調整墊片通過安裝孔與中管固定連接。本技術提升了支臂的整體質量,解決了支臂末端左右晃動不穩和上下間隙過大而造成下垂的問題,能夠方便的實現與通用規格、型號的方管配合,不需特制方管,降低了制造成本。文檔編號B66F7/28GK202625767SQ20122016084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專利技術者金磊 申請人:青島金華汽車維修檢測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舉升設備的可調節式支臂結構,包括內管和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分為中管上和中管下,中管上和中管下固定焊接,中管上的外端面和中管下的內端面設置有若干安裝孔;所述中管內設置有內管,中管設置于后管內;所述內管與中管之間、中管與后管之間設置有調整墊片,調整墊片通過安裝孔與中管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磊,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金華汽車維修檢測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