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其特征在于由上蓋與下兩蓋匹配為一體粘合而成,所說的下蓋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形成,所說的上蓋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分別與榫接和粘合在石胎左右兩側面及上表面的三塊實木板構成;上蓋石胎下表面和下蓋石胎上表面各有一道凹槽,所說的上蓋與下兩蓋合蓋后上、下兩道凹槽形成設置導管的孔洞。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粘合板鑲鋪的地面和壁面,既有一般火山石粘合實木板的優點,又不易變形、變色,且便于布設各式導管來調控地面和墻壁溫度,是一種適于高檔裝修的板材。(*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材料,尤其是一種合蓋式并帶木、石卡榫的火山蜂窩石粘合實木板。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用于室內外裝修的板材種類繁多,各式各樣的裝飾板不勝枚舉,其使用效果、品位、價格均各有千秋,如中國專利號為ZL2006200225383、名為“火山巖粘合實木板”就是其中的一種,它將火山巖特有的防潮、保濕、隔熱、隔音的優點和實木板美觀并富有一定彈性的優點結合在一塊,并且安裝時無須使用龍骨條,從而節約了木材,所以深受大眾歡迎,但美中不足的是使用該板時如果長期受潮,則石、木粘合處會出現變形、跳殼,并且使用的木材如果材質是低檔的話,很容易在受潮時變色,影響裝飾美感。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不變色、木石結合更緊固,不易變形、跳殼,并適用于安裝布放冷熱導管的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其特征在于由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匹配粘合為一體而成,所說的下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形成,所說的上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和分別榫接在石胎左右兩側面以及上表面的三塊實木板構成;上蓋石胎的下表面和下蓋石胎的上表面各有一道凹槽,所說的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合蓋粘合為一體后上、下兩道凹槽之間形成設置導管的孔洞。所述的上蓋石胎的左、右兩側面各有一道石木榫槽,每一個石木榫槽通過榫接及粘合和側面實木板相連。所述的上蓋石胎的左側實木板通過木石榫頭與其榫接,相對的左側實木板另一邊 有木木榫頭;上蓋石胎的右側實木板通過木石榫頭與其榫接,相對的右側實木板另一邊有木木榫槽。所述的上蓋石胎的上表面板厚2 — 6mm,兩條棱邊為圓弧形。所述的木石榫頭的長寬高均小于石木榫槽O. 2 — O. 5 mm ;木木榫頭的長寬高均小于木木禪槽O. 2 — O. 5 mm η所述的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間形成的孔洞橫斷面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四方形或棱形中的任一形狀。制作時,實木板選取高檔木材柚木、紅木、花梨木中的任一種,按所需規格制成上述的形狀備用。上表面實木板為四方體,長寬與下蓋石胎相等;在備用的上蓋石胎兩側石木榫槽及兩塊側板的木石榫頭上涂無毒粘膠,分別將木石榫頭插進石木榫槽內并用力壓緊,待膠干固后又將無毒粘膠涂在上蓋石胎上表面、兩塊側板上表面和上表面板下底面,然后對齊壓緊粘合,即得到粘合板上蓋。使用時,首先將要鋪設的地面或墻面整平,用水泥漿逐一粘鋪好下蓋,再把需要安裝的水、氣、油、電導管布放到下蓋凹槽內,然后分別在下蓋上表面上蓋下表面及兩側的木木榫頭、木木榫槽涂布無毒粘膠,對齊上、下蓋并將木木榫頭插入木木榫槽內,用力壓緊粘合即可。用本技術粘合板鑲鋪的地面、壁面,不僅保持了一般火山巖粘合實木板的諸多優點,還具有不變色、不變形、不跳殼的特點,并且方便排布安裝水、電、油、氣等各式導管來調控地面和墻壁溫度,解決調節室溫的問題,因而是一種適用于高檔次裝修的板材。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合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上蓋正向投影視圖;圖3為上蓋石胎正向投影視圖;圖4為下蓋石胎俯視圖。圖1_4中各序號為I-上表面板,2-上蓋石胎,3-左側板,4_導管,5_下蓋石胎,6-右側板,7-木木榫槽,8-木石榫頭,9-方形凹槽,10-木木榫頭,11-石木榫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給出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如附圖1-4所示,將火山蜂窩石切琢為長X寬X高=1200X 120X33 mm的扁長方體上蓋石胎及長X寬X高為1200 X 120X33 mm扁平長方體形下蓋石胎,上蓋石胎的左右兩側各有一道長X寬X高為1200X10X10 mm的石木榫槽,上蓋石胎的下底面有長X寬X高為1200X30X15 mm的方形凹槽。下蓋石胎上表面中央有長X寬X高為1200X30X15 mm的方形凹槽,上蓋石胎的方形凹槽和下蓋石胎的方形凹槽構成中空的方形孔洞,里面布裝有導管。用柚木制成長X寬X厚為1200X 120X 5mm上表面板及左、右側板;左側板一側有木石榫頭8,長X寬X高為1200X9. 8X9. 8mm,相對的另一側有木木榫頭10,長X寬X高1200X9. 8X9. 8mm;右側板長1200mm,其一側有木石榫頭8,長X寬X高為1200X9. 8X9. 8mm,相對的另一側有長X寬X高為1200 X 10 X IOmm的木木榫槽7。上蓋石胎兩側面的石木榫槽和左、右側板的兩個木石榫頭分別榫接并通過T U —133乳膠粘合,再將上表面板用T U— 133乳膠與上蓋石胎及左、右側板壓緊粘合。實施例2、如圖1-4所示,將火山蜂窩石切琢成長X寬X高為600X 100X33mm的扁平長方體上蓋石胎,以及長X寬X高為600 X 100 X 30mm的扁平長方體下蓋石胎,上蓋石胎兩側面各有一道長X寬X高為600X IOX IOmm的石木榫槽,下底面有半圓柱形半徑為15 mm的凹槽;下蓋石胎上表面中央有半徑為15 mm半圓柱形的凹槽,上蓋石胎的凹槽和下蓋石胎的凹槽構成組構成中空的圓柱形孔洞,里面布設導管。用紅木制成長X寬X高為600X300X4mm的上表面板及長為600mm的左、右側板。左側板一側有長X寬X高為600X9. 8X9. 8mm的木石榫頭,相對的另一側有長X寬X高為600X9. 8X9. 8mm的木木榫頭;右側板一側有長X寬X高為600X9. 8X9. 8mm的木石榫頭,相對的另一側有長X寬X高為600 X 10 X IOmm的木木榫槽,上蓋石胎兩側面的石木榫槽和左、右側板的兩個木石榫頭分 別榫接并通過T U — 133乳膠粘合,再將上表面板用T U— 133乳膠與上蓋石胎及左、右側板壓緊粘合。權利要求1.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其特征在于由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匹配粘合為一體而成,所說的下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形成,所說的上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和分別榫接在石胎左右兩側面以及上表面的三塊實木板構成;上蓋石胎的下表面和下蓋石胎的上表面各有一道凹槽,所說的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合蓋粘合為一體后上、下兩道凹槽之間形成設置導管的孔洞。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實木板,其特征是上蓋石胎的左、右兩側面各有一道石木榫槽,每一個石木榫槽通過榫接及粘合和側面實木板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粘合實木板,其特征是上蓋石胎的左側實木板通過木石榫頭與其榫接,相對的左側實木板另一邊有木木榫頭;上蓋石胎的右側實木板通過木石榫頭與其榫接,相對的右側實木板另一邊有木木榫槽。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實木板,其特征是上蓋石胎的上表面板厚2— 6mm,兩條棱邊為圓弧形。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粘合實木板,其特征是木石榫頭的長寬高均小于石木榫槽O.2 - O. 5 mm ;木木榫頭的長寬高均小于木木榫槽O. 2 — O. 5 mm。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實木板,其特征是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間形成的孔洞橫斷面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四方形或棱形中的任一形狀。專利摘要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其特征在于由上蓋與下兩蓋匹配為一體粘合而成,所說的下蓋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形成,所說的上蓋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分別與榫接和粘合在石胎左右兩側面及上表面的三塊實木板構成;上蓋石胎下表面和下蓋石胎上表面各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合蓋卡榫式蜂窩石粘合實木板,其特征在于由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匹配粘合為一體而成,所說的下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形成,所說的上蓋石胎由一塊扁平四方體蜂窩石胎和分別榫接在石胎左右兩側面以及上表面的三塊實木板構成;上蓋石胎的下表面和下蓋石胎的上表面各有一道凹槽,所說的上蓋石胎與下蓋石胎合蓋粘合為一體后上、下兩道凹槽之間形成設置導管的孔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玉亮,
申請(專利權)人:秦玉亮,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