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2)、調壓彈簧(3)、閥蓋(4)、閥芯(5)、閥芯座(6)、閥芯連桿(7)、進口(11)、出口(12)、閥體(15)、閥瓣(17)和導向蓋(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彈簧(3)的下端直接與閥芯(5)的上端相抵,閥芯(5)的截面呈“T”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6)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6)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5)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12)相連通的空腔(10)。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可靠性更高的減壓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閥門
,具體是指ー種減壓閥。
技術介紹
減壓閥是通過調節(jié),將進ロ壓カ減至某一需要的出口壓力,并依靠介質本身的能量,使出口壓カ自動保持穩(wěn)定的閥門。這種閥門型號很多,但目前市面上用得較多是如附圖I中所示的膜片式減壓閥。結合附圖1,現(xiàn)有技術中的減壓閥包括頂蓋01、調壓螺絲02、調壓彈簧03、閥蓋04、壓緊螺母05、進ロ 06、膜片07、閥芯連桿08、閥芯09、閥芯座010、出口011、密封墊012、閥瓣013和導向蓋014 ;以上各部件的連接關系已經屬于十分成熟的現(xiàn)有技術,下面只闡述部分與其工作原理有關的幾個部件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連接關系。其中調壓彈簧03的上端與調壓螺絲02相抵,調壓彈簧03的下端通過膜片壓板與膜片07相抵,膜片07的下端面連有ー個環(huán)形腔,環(huán)形腔內與出ロ 011相連通,環(huán)形腔位于閥芯09上,閥芯 09的下端連接有閥芯連桿08,閥芯連桿08的下端連接有閥瓣013,閥瓣013與導向蓋014滑動套合。閥芯座010套在閥芯09的外圍,進ー步結合附圖1,現(xiàn)有技術中的減壓閥主要是通過膜片07上部與下部的壓カ差來實現(xiàn)對閥瓣013的開度的調節(jié),其中上部的壓カ來自調壓彈簧03,下部的壓カ為進ロ 06處流體壓カ與出口 011處流體壓カ的總和。閥瓣013的開度決定了出口 011處的流體壓力。但是這種結構的減壓閥在實際使用吋,因為膜片07多是橡膠材料,時間長了容易老化,變形。綜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減壓閥可靠性不高。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可靠性更高的減壓閥。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ー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調壓彈簧、閥蓋、閥芯、閥芯座、閥芯連桿、進ロ、出口、閥體、閥瓣和導向蓋,調壓螺絲的下端與調壓彈簧的上端相抵,閥芯座安裝在閥體內,閥芯滑動套合在閥芯座內,閥芯的下端通過閥芯連桿與閥瓣相連,閥瓣的上端抵在閥體上的進ロ與出口的交接處,閥瓣的下端滑動套合在導向蓋內;所述的調壓彈簧的下端直接與閥芯的上端相抵,閥芯的截面呈“!"’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相連通的空腔。采用以上結構后,本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所述的調壓彈簧的下端直接與閥芯的上端相抵,閥芯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相連通的空腔。該結構省去了膜片,直接通過閥芯內的空腔與出口連通,這樣空腔在工作時會充滿流體,這部分流體的壓カ是與出口中的流體壓カ相同的,通過閥芯內的空腔可以將壓力直接傳向調壓彈簧,從而實現(xiàn)對調壓彈簧對出口處壓カ的實時感應。以上結構無須使用易老化變形的膜片大大提高了減壓閥的可靠性。附圖說明圖I是現(xiàn)有技術中減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減壓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01、頂蓋,02、調壓螺絲,03、調壓彈簧,04、閥蓋,05、壓緊螺母,06、進ロ,07、膜片,08、閥芯連桿,09、閥芯,010、閥芯座,011、出口,012、密封墊,013、閥瓣,014、導向蓋;本技術中1、頂蓋,2、調壓螺絲,3、調壓彈簧,4、閥蓋,5、閥芯,6、閥芯座,7、閥芯連桿,8、過濾網,9、封堵螺絲,10、空腔,11、進ロ,12、出口,13、墊片,14、接頭螺母,15、閥體,16、密封墊圈,17、閥瓣,18、導向蓋,BI B6、O型圏。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ー步的詳細說明。結合附圖2,ー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2、調壓彈簧3、閥蓋4、閥芯5、閥芯座6、閥芯連桿7、進ロ 11、出口 12、閥體15、閥瓣17和導向蓋18,調壓螺絲2的下端與調壓彈簧3的上端相抵,閥芯座6安裝在閥體15內,閥芯5滑動套合在閥芯座6內,閥芯5的下端通過閥芯連桿7與閥瓣17相連,閥瓣17的上端抵在閥體15上的進ロ 11與出口 12的交接處,閥瓣17的下端滑動套合在導向蓋18內;所述的調壓彈簧3的下端直接與閥芯5的上端相抵,閥芯5的截面呈“T”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6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具體實施時通過O型圈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6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5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ロ 12相連通的空腔10。本技術在具體實施時還包括頂蓋1,過濾網8、封堵螺絲9、墊片13、接頭螺母14密封墊圈16等現(xiàn)有技術中減壓閥的常規(guī)部件,各個需要密封的部件之間設有O型圈,具體如附圖I中的ΒΓΒ6所示。以上對本技術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這種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總而言之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技術創(chuàng)造宗g的情況下,不經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2)、調壓彈簧(3)、閥蓋(4)、閥芯(5 )、閥芯座(6)、閥芯連桿(7)、進口(11)、出口(12)、閥體(15)、閥瓣(17)和導向蓋(18),調壓螺絲(2)的下端與調壓彈簧(3)的上端相抵,閥芯座(6)安裝在閥體(15)內,閥芯(5)滑動套合在閥芯座(6)內,閥芯(5 )的下端通過閥芯連桿(7 )與閥瓣(17 )相連,閥瓣(17 )的上端抵在閥體(15 )上的進口( 11)與出口( 12)的交接處,閥瓣(17)的下端滑動套合在導向蓋(18)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彈簧(3)的下端直接與閥芯(5)的上端相抵,閥芯(5)的截面呈“T”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6)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6)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5)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12)相連通的空腔(10)。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2)、調壓彈簧(3)、閥蓋(4)、閥芯(5)、閥芯座(6)、閥芯連桿(7)、進口(11)、出口(12)、閥體(15)、閥瓣(17)和導向蓋(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彈簧(3)的下端直接與閥芯(5)的上端相抵,閥芯(5)的截面呈“T”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6)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6)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5)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12)相連通的空腔(10)。本技術提供了可靠性更高的減壓閥。文檔編號F16K17/20GK202629220SQ20122032037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4日專利技術者金宗民, 姚繼峰 申請人:寧波永享銅管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壓閥,它包括調壓螺絲(2)、調壓彈簧(3)、閥蓋(4)、閥芯(5)、閥芯座(6)、閥芯連桿(7)、進口(11)、出口(12)、閥體(15)、閥瓣(17)和導向蓋(18),調壓螺絲(2)的下端與調壓彈簧(3)的上端相抵,閥芯座(6)安裝在閥體(15)內,閥芯(5)滑動套合在閥芯座(6)內,閥芯(5)的下端通過閥芯連桿(7)與閥瓣(17)相連,閥瓣(17)的上端抵在閥體(15)上的進口(11)與出口(12)的交接處,閥瓣(17)的下端滑動套合在導向蓋(18)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壓彈簧(3)的下端直接與閥芯(5)的上端相抵,閥芯(5)的截面呈“T”字型結構,所述“T”字型的水平部分與閥芯座(6)的大徑端的內壁密封連接,所述“T”字型的豎直部分與閥芯座(6)的小徑端的內壁滑動套合,閥芯(5)內靠近上端的位置設有與出口(12)相連通的空腔(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金宗民,姚繼峰,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永享銅管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