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管夾體軸線上設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兩側的槽口在同一平面上,弧形槽的背面為槽體外表面,弧形槽的槽底至槽口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或等于弧形槽的圓弧半徑,管夾體中部的槽體外表面上徑向設置有凸臺,所述的止口設置在凸臺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止口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的半徑,所述管夾體兩端的槽體外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緊固件固定裝置。兩個管夾體分別從梁板孔的兩端相向對稱地穿入孔中,并通過緊固件和緊固件固定裝置固定,使用方便,穩定性好,管線不易產生徑向跳動和軸向竄動,管線外壁表面不易磨損,結構簡單,制作方便,生產成本低,通用性及互換性好,適應范圍較廣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管線的夾持固定裝置,尤其是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
技術介紹
汽車制動系統鋼管在設計和裝配時,經常會遇到需要穿過車架縱梁的情況。目前遇到上述情況時,一般采取鋼管穿過車架縱梁上的工藝孔的方法。此種方法鋼管形狀、設計位置雖然簡單,但是缺少固定點,容易造成鋼管在孔內的徑向跳動和軸向竄動,而且由于此結構鋼管與車架縱梁工藝孔邊緣距離很近,很容易產生碰撞,造成鋼管表面鍍鋅層破壞,導致鋼管銹蝕。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1696744U,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I月5日的技術專利提供了一種過梁板孔的管線護套,包括套管體,套管體一端外緣設置有凸緣,套管體另一端的管壁上至少對稱切有兩條以上的切縫,切縫與套管體的軸線相平行,使用時將套管體一端的凸緣貼在過梁板孔一側的板壁上,并將套管體另一端管壁上的切縫折起貼在 過梁板孔另一側的板壁上。管線不與孔的內壁接觸,也不會被開孔處的尖角和毛邊磨損此設計有效地保護了穿過梁板孔的管線。但是該技術方案依然存在著管線在梁板孔部位缺少固定點,管線易產生徑向跳動、軸向竄動以及管線碰撞和表面磨損的問題,從而導致管線耐用度下降,使用壽命降低,特別是在用于制動系統鋼管穿過車架縱梁工藝孔時,會使整車運行時的振動和噪音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管線穿過梁板孔后難以固定,管線存在較大的徑向跳動和軸向竄動,易與孔壁碰撞導致管線外壁表面磨損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為實現本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包括管夾體,管夾體上設有止口,所述的管夾體軸線上設置有弧形槽,弧形槽兩側的槽口在同一平面上,弧形槽的背面為槽體外表面,弧形槽的槽底至槽口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或等于弧形槽的圓弧半徑,所述管夾體中部的槽體外表面上徑向設置有凸臺,所述的止口設置在凸臺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止口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的半徑,所述管夾體兩端的槽體外表面上分別設置有緊固件固定裝置。所述管夾體上的弧形槽與梁板孔中的管線相配合,所述凸臺的徑向外表面為圓弧面,所述的圓弧面與梁板孔相配合。所述緊固件固定裝置的徑向外表面至弧形槽圓心的距離小于梁板孔的半徑。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為徑向凸起在管夾體兩端的槽體外表面上,且與所述凸臺遙相對應的擋塊,或者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為設置在管夾體兩端槽體外表面上的溝槽。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為設置在管夾體兩端的槽體外表面上,且位于槽口兩側的耳板,所述的耳板上至少設置有一個安裝孔。所述的管夾體、凸臺和止口均采用耐高溫樹脂或ΡΑ/Ρ0合金制成。所述的凸臺和止口的橫截面為扇形,所述止口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的半徑5-10毫米。 在遠離止口一端的所述凸臺的橫截面上設置有空心的格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由于管夾體中部的槽體外表面上徑向設置有凸臺,凸臺的徑向外表面為圓弧面,凸臺一段的外表面上有止口,而且止口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的半徑,止口與緊固件固定裝置配合,起到了阻止管夾體軸向竄動的作用。2.由于管夾體上的弧形槽與梁板孔中的管線相配合,且凸臺的徑向外表面與梁板孔相配合,管夾體弧形槽將管線夾緊,解決了管線在管夾體內部徑向跳動的問題,同時由于止口與緊固件固定裝置配合,阻止了管夾體軸向竄動,使得與管夾體弧形槽緊密接觸的管線也不會出現軸向竄動。·3.管夾體、凸臺均使用耐高溫樹脂或ΡΑ/Ρ0合金制成,減振性好,強度較高,解決了管線易與孔壁碰撞導致管線外壁表面磨損的問題。本技術管夾結構簡單,通用性和互換性好,制作方便,生產成本低。4.本技術操作簡便,對管線的夾持牢固,穩固性好,對管線具有較強的保護作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管夾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管夾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管夾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第一種結構管夾的安裝示意圖。圖5是圖4的左視圖。圖中管夾體1,弧形槽2,槽口 21,槽底22,槽體外表面23,凸臺3,格倉31,止口4,緊固件固定裝置5,擋塊51,溝槽52,耳板53,安裝孔54,緊固件6,梁板孔7,管線8。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I 圖5,本技術的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包括管夾體1,管夾體I上設有止口 4,所述的管夾體I上縱向設置有弧形槽2,弧形槽2兩側的槽口 21在同一平面上,弧形槽2的背面為槽體外表面23,弧形槽2的槽底22至槽口 21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或等于弧形槽2的圓弧半徑,所述管夾體I中部的槽體外表面23上徑向設置有凸臺3,所述的止口 4設置在凸臺3 —端的外表面上,所述止口 4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I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7的半徑,所述管夾體I兩端的槽體外表面23上分別設置有緊固件固定裝置5。所述管夾體I上的弧形槽2與梁板孔7中的管線8相配合,所述凸臺3的徑向外表面最好為圓弧面,所述的圓弧面與梁板孔7相配合,以提高管夾體I的承壓和減振效果,也可以有效降低所夾持管線8的徑向跳動。當然,所述凸臺3徑向外表面可以是能放入梁板孔7中的其他幾何形狀,如平面或多棱面等。所述緊固件固定裝置5的徑向外表面至弧形槽2圓心的距離小于梁板孔7的半徑,使緊固件固定裝置5可以方便地穿過梁板孔7。參見圖1,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5為徑向凸起在管夾體I兩端的槽體外表面23上,且與所述凸臺3遙相對應的擋塊51。所述的擋塊51徑向設置在所述槽體外表面23的中線上,可以防止緊固件6從管夾體I的端部脫落。參見圖2,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5為設置在管夾體I兩端槽體外表面23上的溝槽52。所述的溝槽52沿槽體外表面23的橫截面呈圓弧形分布在管夾體I的兩端,也可防止緊固件6從管夾體I的端部脫落。參見圖3,所述的緊固件固定裝置5為設置在管夾體I兩端的槽體外表面23上,且位于槽口 21兩側的耳板53,耳板53的平面與槽口 21的平面相平行,圖3中,兩耳板53的外平面與槽口 2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的耳板53上至少設置有一個安裝孔54。安裝孔54用于安裝和固定緊固件6,也可防止緊固件6從管夾體I的端部脫落。參見圖1,圖4,圖5,當所述管夾體I上的緊固件固定裝置5為徑向凸起在管夾體 I槽體外表面兩端且與所述凸臺3遙相對應的擋塊51時,所述的緊固件6為扎帶或繩索或金屬絲。參見圖1,圖4,圖5,將本技術管夾用于夾持固定汽車制動系統中的鋼管即管線8,所用管夾體I上的緊固件固定裝置5為徑向凸起在管夾體I兩端的槽體外表面23上,且與所述凸臺3遙相對應的擋塊51。管夾體I上弧形槽2的半徑與鋼管的外圓半徑相同或大于鋼管的外圓半徑,且弧形槽2的槽底22至槽口 21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弧形槽2的圓弧半徑,這樣當兩個管夾體I夾持鋼管時,在兩個管夾體I上的槽口 21之間留有縫隙,當向鋼管的徑向施加夾緊力時,可以使弧形槽2的內壁與鋼管外壁更緊密地接觸,有利于更穩固地夾持住鋼管。使用時,將鋼管穿過縱梁工藝孔即梁板孔7,先從梁板孔7的一端安裝鋼管上方的管夾體I,按管夾體I上的止口 4 一端在后,另一端在前的方向,使弧形槽2的內壁貼緊鋼管,沿鋼管外壁將管夾體I推入梁板孔7中,直至止口 4與梁板孔7 —端的縱梁板壁貼緊,凸臺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梁板孔管線的管夾,包括管夾體(1),管夾體(1)上設有止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夾體(1)軸線上設置有弧形槽(2),弧形槽(2)兩側的槽口(21)在同一平面上,弧形槽(2)的背面為槽體外表面(23),弧形槽(2)的槽底(22)至槽口(21)平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或等于弧形槽(2)的圓弧半徑,所述管夾體(1)中部的槽體外表面(23)上徑向設置有凸臺(3),所述的止口(4)設置在凸臺(3)一端的外表面上,所述止口(4)的徑向外表面至管夾體(1)圓心的距離大于梁板孔(7)的半徑,所述管夾體(1)兩端的槽體外表面(23)上分別設置有緊固件固定裝置(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牟洋,孫建軍,王金勝,卿鵬,郭偉,熊向光,
申請(專利權)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