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包括上機體和下機體;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下壓模,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源連通,導氣管上設置有壓力變送器,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所述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連接有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的上壓模,所述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檢測電磁閥和待檢測的氧傳感器之間空腔內的氣體壓力值,在給定的時間內根據此空腔壓力的變化量來判斷待檢氧傳感器的氣密性,精確度較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氧傳感器的檢測裝置,特別是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在汽車排氣系統中,三元催化器是一個重要的機外凈化裝置,它可將汽車尾氣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氣體通過氧化和還原作用轉變為無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氣。使用三元催化轉換器以減少排氣污染的發動機上,氧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元件。由于混合氣的空燃比一旦偏離理論空燃比,三元催化劑對C0、HC和NOx的凈化能力將急劇下降,故在排氣管中安裝氧傳感器,用以檢測排氣中氧的濃度,并向發動機控制器發出反饋信號,從而控制噴油器噴油量的增減,將混合氣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論值附近,以減少煙氣損失,提高熱效率,節約能源,防止過量的氧、氮、硫生成有毒的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氧氣傳感器通常安裝在排氣系統中,直接與排氣氣流接觸,若氧傳感器氣密性不好則不能精確的反饋氣體中的氧含量,因此氧傳感器在使用時必須要保證良好的密封性。然而目前并沒有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設備,因此當有氣密性條件不夠的氧傳感器投入使用后,必然造成對空氣的污染,使發動機的熱效率大大降低,進一步降低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準確檢測氧氣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以防止因為氣密性不足導致發動機熱效率降低的問題出現。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包括通過支撐桿連接的上機體和下機體;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下壓模,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源連通,導氣管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下壓模內氣體壓力的壓力變送器,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所述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伸入下機體與上機體之間的空腔內,所述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有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的上壓模,所述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階梯式通孔,階梯式通孔的上半段與下壓模相配裝,階梯式通孔的下半段與導氣管相配裝,所述下壓模與導氣管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位于壓力變送器和空氣源之間的導氣管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氣壓的電磁閥。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本技術結構簡單、原理清晰,成本低廉,制造方便。通過空氣源給本裝置一定壓力,然后通過電磁閥和待檢測的氧傳感器給帶有壓力腔體兩端密封,在給定的時間內根據此空腔壓力的變化量來判斷待檢氧傳感器的氣密性,精確度較高,進一步保證了發動機系統能夠使用到氣密性合格的氧傳感器。本技術下機體中心設置的階梯式通孔,可以使下壓模固定在臺階上,減輕導氣管的受力;并且將密封圈放入到臺階中時,可以使下壓模和導氣管之間密封連接,從而保證氣體不會從下壓模和導氣管的接縫中泄露,影響氧傳感器的檢測精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其中1.氣壓缸,2.上機體,3.支撐桿,4.上壓模,5.下壓模,6.下機體,7.導氣管,9.密封圈,11.壓力變送器,12.電磁閥,13.氧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其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包括上機體和下機體,上機體和下機體之間通過支撐桿3連接,上機體、下機體與支撐桿形成一個右框型結構,如圖2所示。下機體成方形結構,下機體中設置有下壓模和導氣管。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階梯式通孔,階梯式通孔的上半段與下壓模相配裝,階梯式通孔的下半段與導氣管相配裝。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下壓模的上邊沿與氧傳感器之間設置有密封圈;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源連通,下壓模與導氣管也設置有密封圈。導氣管上自空氣源至下壓模之間依次設置有電磁閥和壓力變送器。電磁閥用于調節輸送至下壓模的空氣氣壓,壓力變送器用于檢測下壓模內氣體的壓力。上機體也成方形結構,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伸入下機體與上機體之間的空腔內,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有上壓模,上壓模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用于與空氣連通,將氧傳感器泄露的氣體排放至空氣中。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如下所述首先將密封圈放入下機體階梯式通孔的上半段中,再將下壓模放入階梯式通孔的上半段中;在下壓模的上端面也放置一個密封圈;然后將待檢的氧傳感器下部放入下壓模中,氧傳感器中間的圓環面壓緊在下壓模上端面的密封圈上。按下啟動開關,通過控制電路控制氣壓缸動作,氣壓缸的活塞桿推動上壓模向下移動,直到將上壓模壓緊在待檢氧傳感器的上部;氧傳感器壓緊后,控制電路通過控制電磁閥,使其打開,將空氣源中的壓縮空氣通過導氣管壓入下壓模和氧傳感器之間。導氣管上的壓力變送器實時監測下壓模內的壓力,當壓力增大到設定壓力值Pl時,控制電路控制電磁閥關閉,同時開始計時。隨著時間的增加,下壓模內的氣體會通過氧傳感器泄漏到上壓模內,進而從上壓模的通氣孔中排出,使下壓模和氧傳感器中的氣體壓力值減小。計時結束時,觀察壓力變送器檢測到的壓力值P2,計算與計時初始時的壓力值Pl的差值P3,即需要檢測氧傳感器的氣密性。比較實際壓力差P3和規定壓力差P4的大小,若P3小于P4,則判斷該氧傳感器泄露量合格,氣密性良好,可以使用;反之,則不合格。檢測結束后,控制電路控制氣壓缸收縮,使氣壓缸的活塞桿上升帶動上壓模上升,即可將氧傳感器可取出。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支撐桿(3)連接的上機體(2)和下機體(6);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下壓模(5),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7)與空氣源連通,導氣管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下壓模內氣體壓力的壓力變送器(11),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所述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1),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伸入下機體與上機體之間的空腔內,所述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有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的上壓模(4),所述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階梯式通孔,階梯式通孔的上半段與下壓模相配裝,階梯式通孔的下半段與導氣管相配裝,所述下壓模與導氣管之間還設置有密封圈(9)。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壓力變送器和空氣源之間的導氣管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氣壓的電磁閥(12)。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包括上機體和下機體;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下壓模,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與空氣源連通,導氣管上設置有壓力變送器,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所述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連接有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的上壓模,所述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本技術通過檢測電磁閥和待檢測的氧傳感器之間空腔內的氣體壓力值,在給定的時間內根據此空腔壓力的變化量來判斷待檢氧傳感器的氣密性,精確度較高。文檔編號G01M3/26GK202631214SQ201220306460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專利技術者謝蒙蒙, 倪銘, 孫騁業, 徐行, 徐偉 申請人: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檢測氧傳感器氣密性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過支撐桿(3)連接的上機體(2)和下機體(6);所述下機體的中心設置有下壓模(5),下壓模的下端通過導氣管(7)與空氣源連通,導氣管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下壓模內氣體壓力的壓力變送器(11),下壓膜的上端與氧傳感器的下部相配裝;所述上機體的上端面設置有氣壓缸(1),氣壓缸的活塞桿穿過上機體的中心伸入下機體與上機體之間的空腔內,所述活塞桿的下端連接有與氧傳感器上部相配裝的上壓模(4),所述上壓模上設置有通氣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蒙蒙,倪銘,孫騁業,徐行,徐偉,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