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涉及一種環境測試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測試艙內室1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7,艙頂回風隔板7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6,將測試艙內室1與艙頂回風隔板7隔開,測試艙內室1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3,離心風機3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2、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相對在循環風道4上;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與循環風道及離心風機相通,并與回風罩及循環風道相通,再經艙頂回風隔板與均壓室相連通,最后經回風板再與測試艙內室相通,呈循環狀通道。適用于對室內成套家具、裝飾材料、建筑材料等產品環保質量檢測評價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環境測試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J-U ρ α裝直。
技術介紹
隨著家具產業蓬勃發展,市場消費份額不斷增加,然而,木家具及裝飾裝修材料中釋放出來的甲醛、VOC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是室內環境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在家具消費中不容忽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影響。室內空氣污染已成為 僅次于煤煙型污染和石油化工污染的第三大污染,日益嚴重地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擁有一個安全健康的家居環境,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采用環境測試艙法測試家具、人造板材、建材用品中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釋放量是目前檢測方法中最科學有效的檢測手段,國內外已將環境測試艙法作為測量和評價建筑裝飾材料和室內用品有機污染物釋放量的仲裁方法,其工作原理如下測試艙內經干燥凈化后,在一定的負載(試件的表面積與測試艙空間體積之比)條件下,調整艙內溫度、濕度、空氣流速以及空氣交換率(每小時進入測試艙的潔凈空氣體積與測試艙空間體積之比),將試件放到測試艙內,并使空氣氣流均勻地從試件表面流過。持續一定時間后,采集一定量的艙內空氣樣品,測試空氣中樣品中甲醛、VOC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從而確定測試試件的環保安全性能。國內對于小容積環境測試艙(<5m3)的研究已經基本成型,并大量應用于檢測實踐工作中。但對于大容積環境測試艙(ASTM E1333中要求最小22m3)國內目前尚沒有定型產品,雖然有不少科研機構和企業已對大容積環境測試艙進行了研究,但其中仍有不足之處測試方法標準中要求使測試艙內空氣氣流均勻地從試件表面流過,測試艙內空氣流速范圍O. lm/s O. 3m/s,而目前國內現有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采用艙內安裝風扇或單側安裝風道的方式設計,很難保證艙內各處空氣流速的均勻性,因此,采集艙內空氣樣品的代表性不是很合理,其檢測數據令人質疑。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提出了一種對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的結構設計,該結構設計確保了檢測環境風速場的均衡,解決了大尺寸環境測試艙對成套家具及建筑材料中易揮發有毒有害物質釋放量的測定,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檢定。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測試艙內室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艙頂回風隔板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將測試艙內室與艙頂回風隔板隔開,測試艙內室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離心風機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離心風機的出風口相對在循環風道上;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與循環風道及離心風機相通,并與回風罩及循環風道相通,再經艙頂回風隔板與均壓室相連通,最后經回風板再與測試艙內室相通,呈循環狀通道。所述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其所述勻壓室的回風板上開有小孔。本技術的優點與效果是本技術的積極作用在于保證了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對成套家具、裝飾材料、建筑材料等測試試件中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揮發量檢測環境風速場的均衡,因此,使它的模擬測試更為科學、合理,測試數據更為可靠真實。附圖說明圖I為大尺寸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剖面示意圖;圖2為大尺寸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俯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圖中部件為測試艙內室I、回風罩2、離心風機3、循環風道4、回風板5、均壓室6、艙頂回風隔板7。一種用于大容積環境測試艙的循環風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組成,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室的空氣在循環風道內離心風機的動力作用下,經回風罩進入循環風道,再經艙頂回風隔板進入均壓室,最后經回風板進入測試艙內室,如此循環。每個循環風道彼此獨立,即循環風道內的空氣互不干擾。測試艙內室I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7,使流經的風能夠均勻的流到均壓室6,艙頂回風隔板7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6,將測試艙內室I與艙頂回風隔板7隔開,起到均壓的作用。勻壓室6的回風板5上開有小孔,使下泄的風均勻。測試艙內室I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3,離心風機3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2、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設在循環風道4上,使風向上,進入艙頂回風隔板7,完成循環。本裝置測試艙內室I的空氣在循環風道4內離心風機3的動力作用下,經回風罩2進入循環風道4,再經艙頂回風隔板7進入均壓室6,最后經回風板5進入測試艙內室1,如此循環。每個循環風道4彼此獨立,即循環風道4內的空氣互不干擾。本技術適用于對成套家具、裝飾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等產品中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揮發量檢測的環境測試艙,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交錯安裝多個循環風道。循環風道內的空氣經回風隔板進入均壓室。測試艙內室的空氣經回風罩進入循環風道。本技術用于成套家具及建筑材料中甲醛、VOC等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揮發量檢測,本環境測試艙的回風罩、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的設計均是為了使艙內室氣流分散均勻,避免了氣流盲區,保證了成套家具、裝飾材料、建筑材料等測試試件中有毒有害揮發性物質揮發量檢測環境風速場的均衡,因此,使它的模擬測試更為科學、合理,測試數據更為可靠真實。權利要求1.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其特征在于,測試艙內室(I)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7),艙頂回風隔板(7)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6),將測試艙內室(I)與艙頂回風隔板(7)隔開,測試艙內室(I)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3),離心風機(3)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2)、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相對于循環風道(4)上;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與循環風道及離心風機相通,并與回風罩及循環風道相通,再經艙頂回風隔板與均壓室相連通,最后經回風板再與測試艙內室相通,呈循環狀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勻壓室(6)的回風板(5)上開有小孔。專利摘要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涉及一種環境測試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測試艙內室1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7,艙頂回風隔板7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6,將測試艙內室1與艙頂回風隔板7隔開,測試艙內室1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3,離心風機3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2、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相對在循環風道4上;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與循環風道及離心風機相通,并與回風罩及循環風道相通,再經艙頂回風隔板與均壓室相連通,最后經回風板再與測試艙內室相通,呈循環狀通道。適用于對室內成套家具、裝飾材料、建筑材料等產品環保質量檢測評價的大容積環境測試艙。文檔編號G01N33/00GK202631511SQ20122028775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專利技術者王志剛, 于濤, 楊春暉, 章麗娜, 孫中南, 蘇錫輝 申請人:沈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大容積環境測試艙循環風裝置,包括回風罩、循環風道、回風隔板、均壓室以及回風板,其特征在于,測試艙內室(1)的頂部設有艙頂回風隔板(7),艙頂回風隔板(7)的下部裝設有均壓室(6),將測試艙內室(1)與艙頂回風隔板(7)隔開,測試艙內室(1)的下部兩側裝設有離心風機(3),離心風機(3)的風口下部,設有回風罩(2)、離心風機(3)的出風口相對于循環風道(4)上;多個循環風道交錯安裝于環境測試艙的縱向兩側,測試艙內與循環風道及離心風機相通,并與回風罩及循環風道相通,再經艙頂回風隔板與均壓室相連通,最后經回風板再與測試艙內室相通,呈循環狀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剛,于濤,楊春暉,章麗娜,孫中南,蘇錫輝,
申請(專利權)人:沈陽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