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與下蓋,上蓋與下蓋通過搭扣相扣合,搭扣包括與上蓋相連接的第一部分、與下蓋相連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相扣合。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搭扣式卡合結構,可以簡便快捷的實現其開啟和安裝,減少了操作人員擰螺釘帶來的煩惱,降低了人為因素對光纜接頭盒密封性的影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光纜接頭盒,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搭扣結構的光纜接頭盒。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光纜接頭盒通常具有相扣合的上蓋和下蓋,該上 蓋與下蓋之間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在開啟光纜接頭盒時,這種螺釘連接方式較為不便,而且容易由于人為因素而降低光纜接頭盒的密封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開啟方便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與下蓋,所述的上蓋與所述的下蓋通過搭扣相扣合,所述的搭扣包括與所述的上蓋相連接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第二部分相扣合。優選的,所述的第一部分設置于所述的上蓋外表面的卡槽;所述的第二部分包括定位塊,所述的定位塊上具有與所述的卡槽相配合的定位條,所述的定位塊通過彈性件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當所述的搭扣相扣合時,所述的定位條卡入所述的卡槽中,所述的彈性件將所述的定位塊壓緊于所述的上蓋的外表面。優選的,所述的上蓋的外部設置有與其相連接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的第一固定片與所述的上蓋之間形成所述的卡槽。優選的,所述上蓋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相平行的第一肋片,所述的第一肋片與所述的第一固定片之間形成所述的卡槽。優選的,所述的上蓋和所述的下蓋具有相卡合的接口,所述的卡槽、所述的定位條分別與所述的接口相平行設置。優選的,所述的彈性件為鋼絲,所述的鋼絲包括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的第一連接臂、與所述的定位塊相連接的第二連接臂,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臂和所述的第二連接臂的彈性臂。優選的,所述的下蓋的外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的第一連接臂相配合的連接槽,所述的第一連接臂卡入所述的連接槽中。優選的,所述的下蓋的外部設置有與其相連接的第二固定片,所述的第二固定片與所述的下蓋之間形成所述的連接槽。優選的,所述的下蓋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相平行的第二肋片,所述的第二肋片與所述的第二固定片之間形成所述的連接槽。優選的,所述的定位塊上開設有與所述的第二連接臂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的第二連接臂設置于所述的固定槽中。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由于本技術采用搭扣式卡合結構,可以簡便快捷的實現其開啟和安裝,減少了操作人員擰螺釘帶來的煩惱,降低了人為因素對光纜接頭盒密封性的影響。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的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的主視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的A部放大主視圖。附圖4為本技術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的B-B剖視圖。以上附圖中1、上蓋;2、下蓋;3、接口 ;4、搭扣;5、第一部分;6、第二部分;7、卡槽;8、第一固定片;9、第一肋片;10、定位塊;11、定位條;12、鋼絲;13、第一連接臂;14、第·二連接臂;15、彈性臂;16、連接槽;17、第二固定片;18、第二肋片;19、固定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I至附圖2所示。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I與下蓋2,上蓋I和下蓋2具有相卡合的接口 3,即一環狀平面,上蓋I與下蓋2通過搭扣4相扣合。參見附圖3至附圖4所示,以一個搭扣4為例,搭扣4包括與上蓋I相連接的第一部分5、與下蓋2相連接的第二部分6,第一部分5與第二部分6相扣合。第一部分5包括設置于上蓋I外表面的卡槽7,該卡槽7由上蓋I及連接于上蓋I外部的第一固定片8形成,還可以在上蓋I的外表面設置多個相平行的第一肋片9,由第一肋片9與第一固定片8之間形成卡槽7。卡槽7與上蓋I與下蓋2之間的接口 3相平行。第二部分6包括定位塊10,定位塊10上具有與卡槽7相配合的定位條11,該定位條11同樣與上蓋I和下蓋2之間的接口 3相平行。定位塊10通過彈性件與下蓋2相連接。彈性件為鋼絲12,鋼絲12包括與下蓋相連接的第一連接臂13、與定位塊10相連接的第二連接臂14,連接第一連接臂13和第二連接臂14的彈性臂15。下蓋2的外表面設置有與第一連接臂13相配合的連接槽16,該連接槽16由下蓋2及連接于下蓋2外部的第二固定片17形成,還可以在下蓋2的外表面設置多個相平行的第二肋片18,由第二肋片18與第二固定片17之間形成連接槽16。定位塊10上開設有與第二連接臂14相配合的固定槽19。鋼絲12的第一連接臂13卡入連接槽16中,第二連接臂14設置于固定槽19中。當搭扣4相扣合時,定位條11卡入卡槽7中,鋼絲12將定位塊壓10緊于上蓋I的外表面。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與下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與所述的下蓋通過搭扣相扣合,所述的搭扣包括與所述的上蓋相連接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第二部分相扣合。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設置于所述的上蓋外表面的卡槽;所述的第二部分包括定位塊,所述的定位塊上具有與所述的卡槽相配合的定位條,所述的定位塊通過彈性件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當所述的搭扣相扣合時,所述的定位條卡入所述的卡槽中,所述的彈性件將所述的定位塊壓緊于所述的上蓋的外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的外部設置有與其相連接的第一固定片,所述的第一固定片與所述的上蓋之間形成所述的卡槽。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相平行的第一肋片,所述的第一肋片與所述的第一固定片之間形成所述的卡槽。5.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和所述的下蓋具有相卡合的接口,所述的卡槽、所述的定位條分別與所述的接口相平行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件為鋼絲,所述的鋼絲包括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的第一連接臂、與所述的定位塊相連接的第二連接臂,連接所述的第一連接臂和所述的第二連接臂的彈性臂。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蓋的外表面設置有與所述的第一連接臂相配合的連接槽,所述的第一連接臂卡入所述的連接槽中。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蓋的外部設置有與其相連接的第二固定片,所述的第二固定片與所述的下蓋之間形成所述的連接槽。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蓋的外表面設置有多個相平行的第二肋片,所述的第二肋片與所述的第二固定片之間形成所述的連接槽。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塊上開設有與所述的第二連接臂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的第二連接臂設置于所述的固定槽中。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與下蓋,上蓋與下蓋通過搭扣相扣合,搭扣包括與上蓋相連接的第一部分、與下蓋相連接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相扣合。由于本技術采用搭扣式卡合結構,可以簡便快捷的實現其開啟和安裝,減少了操作人員擰螺釘帶來的煩惱,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搭扣式光纜接頭盒,包括相配合的上蓋與下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蓋與所述的下蓋通過搭扣相扣合,所述的搭扣包括與所述的上蓋相連接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下蓋相連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的第一部分與所述的第二部分相扣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小平,李亮亮,陳亮,何宗璽,張紅花,洑央華,孫建,沈建良,劉東洋,李玥,費新良,金文娟,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通鼎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