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屬于液晶顯示裝置技術領域,其可以解決現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固定不穩定造成的出光不均勻現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底座、燈管夾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兩側各設置有一燈管夾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還包括卡合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卡合回彈結構可以解決現有卡合結構難卡、卡合不良以及作業效率低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液晶顯示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由于液晶顯示裝置中液晶顯示面板的液·晶本身不發光,為了達到顯示效果,需要給液晶顯示面板提供光源裝置,如背光模組,以實現顯示功能。背光模組可分為側入式背光模組和直下式背光模組。隨著液晶顯示裝置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特別是大尺寸液晶顯示裝置的應用,對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的出光亮度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需要使用多個發光元件以提高背光模組的出光亮度,而直下式背光模組符合這種需求。在液晶顯示裝置的直下式背光模組中,包括并排分布的多個發光元件、用于固定定位所述發光元件的背光固定結構、設置于背板上用于反射發光元件發出的光的反射板(也可將反射材料或是膜材采用涂覆、貼附等方式設置于背板與背光固定結構接觸的一面上),以及支撐和固定所述反射板和所述背光固定結構的背板、所述發光元件通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燈管夾持部2固定。如圖I所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Lamp Guide)被連接在背板(Back Cover)上(背光源中可包括多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圖中只示出一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底座3、燈管定位結構以及用于支撐擴散板等光學膜材的支柱1,所述固定底座3的兩側設置有燈管定位結構,所述固定底座3的上表面中部設置有支柱1,所述燈管定位結構包括用于固定燈管(如冷陰極熒光管)的燈管夾持部2和用于將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固定于所述背板上的卡合結構4,所述燈管夾持部2和卡合結構4 一體成型,支柱I和燈管夾持部2的底部通過固定底座3相連,所述卡合結構4從背板上的孔中穿過,卡合結構4的卡抓在經過孔時收縮,并在穿過孔后張開,從而將背板卡在燈管夾持部2的下表面和卡合結構4的上表面之間,以相對背板定位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存在如下問題目前背光模組中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卡合結構,因為既要保證卡合完全,又要保證卡合后強度高,不松動,所以對燈管夾持部下表面(卡合后背板的下表面)與卡合結構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要求特別精確。如果燈管夾持部下表面與卡合結構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太大就會造成卡合松動,燈管夾持部下表面與卡合結構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太小就容易造成卡合結構卡合困難,或者卡合結構的翼片無法打開,造成卡合不穩定,卡合不穩定會造成背光源固定的不穩定,進而影響背光模組的發光均勻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可以解決現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與背板卡合不穩定造成的出光不均勻現象。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底座、燈管夾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兩側各設置有一燈管夾持部,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還包括卡合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包括卡合柱體、卡合底座、卡合凸起、翼片,所述卡合柱體的一端與固定底座相連,所述卡合柱體的另一端與卡合底座相連,所述翼片一端與卡合底座相連,所述翼片的另一端向遠離所述卡合底座的方向且與固定底座靠近的方向延伸,所述卡合凸起位于所述卡合柱體的至少一側面上。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還包括卡合回彈結構。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合回彈結構為斜L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的最外側各設置有 ^合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卡合回彈結構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且在所述卡合柱體與固定底座相連一端的側面,所述卡合回彈結構向遠離固定底座的方向延伸成斜L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與卡合結構相連的一段的平面高于燈管夾持部、支柱所在的固定底座一段的平面。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卡合回彈結構為弓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支柱、卡合結構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高于所述燈管夾持部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的平面,所述支柱、卡合結構所在的固定底座的一段成弓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與所述支柱對應設置于所述固定底座的下表面。更進一步地,所述卡合凸起為兩個,位于所述卡合柱體的相對的兩個側面上。更進一步地,所述卡合結構的翼片為兩個,所述兩個翼片的一端分別位于所述卡合柱體另外兩個側面與卡合底座結合處。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包括底座、燈管夾持部、支柱、卡合結構,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卡合結構還包括卡合回彈結構,其可以解決現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卡合結構卡合不穩造成的出光不均勻現象。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現有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正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正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正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的立體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另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2所示I結構、圖5所示II結構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I :支柱;2 :燈管夾持部;3 :固定底座;4 :卡合結構;5 :背光固定結構;6 :光學膜材;7 :背板;41 :卡合柱體;42 :卡合底座;43 :翼片;44 :斜L形結構;45 :卡合凸起;35 弓形結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下面的實施例說明是參考附件的圖式,用以說明本技術可以實施。本技術所提到的術語“上表面” “下表面”“左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術語是用來說明的,不作為限制本技術實施例的用語。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其設置在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中,用于夾持發光元件,使發光元件與背板固定。需要說明的是背光模組中可包括多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本技術實施例的圖中只示出一組。作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優選方案,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的正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的立體圖。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包括固定底座3、燈管夾持部2、支柱1,所述固定底座3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3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一支柱I,所述固定底座3上表面支柱I兩側各設置有一燈管夾持部2,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5還包括卡合結構4,所述卡合結構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包括固定底座、燈管夾持部、支柱,所述固定底座具有上下表面,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中部設置有一支柱,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支柱兩側各設置有一燈管夾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固定結構還包括卡合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文波,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東方顯示光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