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至少包括攪拌槽A、攪拌槽B、攪拌槽C以及攪拌槽D,每一個攪拌槽D與主泵連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任意兩個攪拌槽之間的礦漿進行互倒,而其余的攪拌槽繼續向主泵輸送礦漿。本發明專利技術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可以實現任意兩個礦漿攪拌槽的礦漿進行互倒,因而當一個或多個礦漿攪拌槽發生故障時,礦漿無需離開攪拌系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污染環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長距離鐵精礦管道輸送工藝過程中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泵站礦漿儲存和礦漿在攪拌槽之間的循環輸送的系統及其循環方法。
技術介紹
長距離鐵精礦管道輸送是新興、高新技術產業,是低碳、綠色經濟的亮點。長距離漿體管道輸送要求漿體濃度為62% 68%,這樣就涉及到了礦漿在起始端對礦漿濃度的調節、礦漿的儲存。礦漿儲存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設備的故障,會對礦漿的儲存和攪拌設備造成很大的影響。原設計時只有當主泵停機時才有循環,未建設攪拌槽之間的循環。同類技術傳統攪拌槽積礦的方法是通過排污閥將礦漿排放到地溝,然后通過污水泵進到濃縮池,再進到別的攪拌槽。傳統的倒礦方法比較不安全,并耗時長。如圖I所示,現有攪拌槽之間第一種循環方式。攪拌槽A和攪拌槽B可以進行互倒。漿體從攪拌槽A或攪拌槽B出來后,通過檢測環管和第一喂料泵Ml作用下進入攪拌槽B或攪拌槽A,但是這樣的互倒必須停主泵,避免主泵與第一喂料泵Ml之間相互干擾。因而攪拌槽A和攪拌槽B進行互倒時,整個礦漿運輸系統不得不停止工作。如圖2所示,現有攪拌槽之間第二種循環方式。礦漿只能從攪拌槽D倒到攪拌槽C。該方式下同樣需要停止主泵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設計了,其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現有礦漿攪拌槽之間進行礦漿循環時,需要主泵停機,影響到礦漿的運輸持續性;(2)傳統攪拌槽積礦清理方法存在會污染環境、不安全以及耗時長等缺陷。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至少包括攪拌槽A、攪拌槽B、攪拌槽C以及攪拌槽D,每一個攪拌槽D與主泵連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任意兩個攪拌槽之間的礦漿進行互倒,而其余的攪拌槽繼續向主泵輸送礦漿。進一步,攪拌槽A輸出端與攪拌槽B輸入端之間依次連接A第一輸出管道(11)、AB通用管道(13)以及A第二輸出管道(12),攪拌槽B輸出端與攪拌槽A輸入端之間依次連接B第一輸出管道(21)、AB通用管道(13)以及B第二輸出管道(22),攪拌槽A與攪拌槽B共用AB通用管道(13),在B第二輸出管道(22)上設有第一刀板閥(1),在A第二輸出管道(12)上設有第三刀板閥(3);攪拌槽C輸出端與攪拌槽D輸入端之間依次連接C第一輸出管道(31)、⑶通用管道(33)以及C第二輸出管道(32),攪拌槽D輸出端與攪拌槽C輸入端之間依次連接D第一輸出管道(41)、⑶通用管道(33)以及D第二輸出管道(42),攪拌槽C與攪拌槽D共用⑶通用管道(33),C第二輸出管道(32)上設有第七刀板閥(7),D第二輸出管道(42)上設有第八刀板閥(8) ;C第二輸出管道(32)與AB通用管道(13)之間連接第一連接管道(14),第一連接管道(14)上設有第二刀板閥(2);攪拌槽A與攪拌槽B之間還通過第二連接管道(15)連通,第二連接管道(15)中間部位通過第三連接管道(16)與⑶通用管道(33)連通,在第三連接管道(16)上設有第六刀板閥(6),位于攪拌槽A與第三連接管道(16)之間的第二連接管道(15)上設有第四刀板閥(4),位于攪拌槽B與第三連接管道(16)之間的第二連接管道(15)上設有第五刀板閥(5);在八8通用管道(13)上設有第一喂料泵(M1),在⑶通用管道(33)上設有第二喂料泵(M2);在々第一輸出管道(11)、B第一輸出管道(21)、C第一輸出管道(31)以及D第一輸出管道(41)上分別設置閥門。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A與攪拌槽B中的礦漿需要互倒時,關閉第二刀板閥(2),同時再關閉第一刀板閥(I)或第三刀板閥(3),啟動第一喂料泵(M1),攪拌槽A中礦漿通過A第一輸出管道(11)、AB通用管道(13)以及A第二輸出管道(12)轉移到攪拌槽B中,或者攪拌槽B中礦漿通過B第一輸出管道(21)、AB通用管道(13)以及B第二輸出管道(22)轉移到攪拌槽B中。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C與攪拌槽 D中的礦漿需要互倒時,關閉第六刀板閥(6),再關第七刀板閥(7)或第八刀板閥(8),啟動第二喂料泵(M2),攪拌槽C中礦漿通過C第一輸出管道(31)、⑶通用管道(33)以及C第二輸出管道(32)轉移到攪拌槽D中,攪拌槽D中礦漿通過D第一輸出管道(41)、⑶通用管道(33)以及D第二輸出管道(42)轉移到攪拌槽C中。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C中的礦漿需要轉移至攪拌槽A時,關閉D第一輸出管道(41)、第五刀板閥(5)、第七刀板閥(7)和第八刀板閥(8),打開第四刀板閥(4)和第六刀板閥(6),啟動第二喂料泵(M2),攪拌槽C中的礦漿依次通過C第一輸出管道(31)、⑶通用管道(33)、第三連接管道(16)以及第二連接管道(15)轉移到攪拌槽A中。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A中的礦漿需要轉移至攪拌槽C時,關閉B第一輸出管道(21)、第一刀板閥(I)、第三刀板閥(3)、第六刀板閥(6)以及第七刀板閥(7),打開第二刀板閥(2)和第八刀板閥(8),啟動第一喂料泵(M1),攪拌槽A中的礦漿依次通過A第一輸出管道(11)、AB通用管道(13)、第一連接管道、C第二輸出管道(32)以及D第二輸出管道(42)轉移到攪拌槽C中。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C中的礦漿需要轉移至攪拌槽B時,關閉D第一輸出管道(41)、第四刀板閥(4)、第七刀板閥(7)和第八刀板閥(8),打開第五刀板閥(5)和第六刀板閥(6),啟動第二喂料泵(M2),攪拌槽C中的礦漿依次通過C第一輸出管道(31)、⑶通用管道(33)、第三連接管道(16)以及第二連接管道(15)轉移到攪拌槽B中。 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D中的礦漿需要轉移至攪拌槽A時,關閉C第一輸出管道(31)、第五刀板閥(5)、第七刀板閥(7)和第八刀板閥(8),打開第四刀板閥(4)和第六刀板閥(6),啟動第二喂料泵(M2),攪拌槽D中的礦漿依次通過D第一輸出管道(41)、⑶通用管道(33)、第三連接管道(16)以及第二連接管道(15)轉移到攪拌槽A中。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的循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當攪拌槽D中的礦漿需要轉移至攪拌槽B時,關閉C第一輸出管道(31)、第四刀板閥(4)、第七刀板閥(7)和第八刀板閥(8),打開第五刀板閥(5)和第六刀板閥(6),啟動第二喂料泵(M2),攪拌槽D中的礦漿依次通過D第一輸出管道(41)、⑶通用管道(33)、第三連接管道(16)以及第二連接管道(15)轉移到攪拌槽B中。該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與現有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專利技術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可以實現任意兩個礦漿攪拌槽的礦漿進行互倒,因而當一個或多個礦漿攪拌槽發生故障時,礦漿無需離開攪拌系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污染環境。(2)本專利技術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及其循環方法可以實現任意兩個礦漿攪拌槽 的礦漿進行互倒,因此其他不進行互倒的礦漿攪拌槽可以進行向主泵輸送礦漿,因而部分礦漿攪拌槽發生故障時,主泵無需停機,不影響工作效率。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個礦漿攪拌槽循環系統,至少包括攪拌槽A、攪拌槽B、攪拌槽C以及攪拌槽D,每一個攪拌槽D與主泵連接的管道,其特征在于:任意兩個攪拌槽之間的礦漿進行互倒,而其余的攪拌槽繼續向主泵輸送礦漿。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白建民,自體林,馬波,張黎敏,鄭曉聰,謝剛,嚴加飛,潘曉勇,李學鑫,李申鵬,趙增佳,吳建德,李霞,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大紅山管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