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包括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中的防滑套、防滑釘、防滑刀,防滑套設置于輪箍的外圍,防滑釘設置防滑套外側和防滑刀之間,防滑刀設置于防滑套外側,固定件包括后錐鎖、后鎖桿、前拉條、后拉條、前箍圈、后箍圈、前鎖桿、前錐鎖,后錐鎖設置于后鎖桿外側,后鎖桿設置于后箍圈斷面兩端,前拉條設置于防滑套與前箍圈之間,后拉條設置于防滑套與后箍圈之間,前箍圈設置于前拉條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后箍圈設置于后拉條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前鎖桿設置于前箍圈斷面兩端,前錐鎖設置于前鎖桿外側。本發明專利技術設計技術結構精巧、性能優越、多能廣用、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經久耐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極為明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輪箍,特別是一種防滑破冰安全輪箍。
技術介紹
在城鄉交通現代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安全行車尤其是雨雪冰凍等災害性天氣道路安全行車,早已成為交通管理者與交通參與者極為重視和難以切實解決的大問題,目前一直沿用的防滑鏈等防滑輔助物雖可一定程度地解決了防滑問題,但由于防滑鏈等技術結構和使用性能的局限性,其尚存在裝卸不便、驅動性較低、防滑效果差、安全系數低、功能較單一、實用性不廣、行車慢能耗大等弊端。為此,本專利技術人經過長期觀察與反復研究,專利技術出一種綜合技術更先進和性能更優越的防滑破冰安全輪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相關技術缺陷和社會需求問題,提供一種設計精巧、多能廣用、優質高效、安用簡捷、可靠便利、驅動性強、節能環保、便于維護、成本較低、經久耐用,即綜合性價比極高的防滑破冰安全輪箍。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包括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輪套體包括防滑套、防滑釘、防滑刀,所述防滑套設置于輪箍的外圍,,所述防滑釘設置防滑套外側和防滑刀之間,所述防滑刀設置于防滑套外側; 所述固定件包括后錐鎖、后鎖桿、前拉條、后拉條、前箍圈、后箍圈、前鎖桿、前錐鎖,所述后錐鎖設置于后鎖桿外側,所述后鎖桿設置于后箍圈斷面兩端,所述前拉條設置于防滑套與前箍圈之間,所述后拉條設置于防滑套與后箍圈之間,所述前箍圈設置于前拉條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設置于后拉條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鎖桿設置于前箍圈斷面兩端,所述前錐鎖設置于前鎖桿外側。其中所述防滑套體技術可用于生產與普通輪轂匹配的特種輪胎,所用主材質可為高性能橡膠、納米、金屬等。其中所述后錐鎖設有錐形螺紋狀鎖槽通過下旋與后鎖桿上的螺紋狀鎖槽匹配鎖緊。其中所述后鎖桿為兩對稱半圓桿(相合成圓桿)和桿的弧形外側開有與后錐鎖內側錐形螺紋狀鎖槽相匹配的螺紋狀鎖槽。其中所述前拉條與前箍圈相接的一端和后拉條與后箍圈相接的一端分別設有相同的箍圈穿孔或套槽。其中所述前后拉條、箍圈、錐鎖等既可用金屬材質制作亦可用納米纖維等制作。由于采用上述技術結構方案,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性能優越、安全實用本專利技術采用創新設計理念與獨創技術設計出由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構成的防滑破冰安全輪箍,輪套體包括防滑套、防滑釘、防滑刀,防滑套作用是把持固定件和設置防滑釘、防滑刀,防滑釘作用是鑿穿覆蓋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穩定輪體,防滑刀作用刨破覆蓋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防止輪體滑移,固定件包括后錐鎖、后鎖桿、前拉條、后拉條、前箍圈、后箍圈、前鎖桿、前錐鎖,后錐鎖作用是拉緊鎖定后鎖桿,后鎖桿作用是配合后錐鎖拉緊鎖定后箍圈,前拉條作用是拉緊和固定防滑套一側,后拉條作用是拉緊和固定防滑套一側,前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條,后箍圈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條,前鎖桿作用是配合前錐鎖拉緊鎖定前箍圈,前錐鎖作用是拉緊鎖定前鎖桿。由于采取上述的套裝、鎖緊、固定、防滑、破冰和安全、便利、實用及可制造特殊輪胎等綜合技術,形成該專利技術結構嚴謹、技術先進、多能廣用、操作便利、節能環保、經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優勢,使其綜合性能優越和安全實用; 2、性價比高、效益明顯 本專利技術以創新和發展理念把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中的防滑套、防滑釘、防滑刀、后錐鎖、后鎖桿、前拉條、后拉條、前箍圈、后箍圈、前鎖桿、前錐鎖等進行有機構設,使輪箍具有安全可靠、有效實用、裝卸便捷、經久耐用、制用成本低等綜合效能,極大地拓展和克服了惡劣氣候和不利路況下保障交通安全暢通的高難度技術要求,使其綜合性價比高和效益明顯。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的防滑套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標號說明1-防滑套,2-防滑釘,3-防滑刀,4-后錐鎖,5-后鎖桿,6-前拉條,7-后拉條,8-前箍圈,9-后箍圈,10-前鎖桿,11-前錐鎖。實施方式 如1-2附圖所示,本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包括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所述輪套體包括防滑套I、防滑釘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I設置于輪箍的外圍,其作用是把持固定件和設置防滑釘2、防滑刀3,所述防滑釘2設置防滑套I外側和防滑刀之間,其作用是鑿穿覆蓋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穩定輪體,所述防滑刀3設置于防滑套外側,其作用刨破覆蓋道路的冰雪等易滑物面和防止輪體滑移。所述固定件包括后維鎖4、后鎖桿5、IU拉條6、后拉條7、如植圈8、后植圈9、如鎖桿10、前錐鎖11,所述后錐鎖4設置于后鎖桿5外側,其作用是拉緊鎖定后鎖桿5,所述后鎖桿5設置于后箍圈9斷面兩端,其作用是配合后錐鎖4拉緊鎖定后箍圈9,所述前拉條6設置于防滑套I與前箍圈8之間,其作用是拉緊和固定防滑套I 一側,所述后拉條7設置于防滑套I與后箍圈9之間,其作用是拉緊和固定防滑套I 一側,所述前箍圈8設置于前拉條6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其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條6,所述后箍圈9設置于后拉條7 —端的通孔或套槽中,其作用是套扣固定前拉條7,所述前鎖桿10設置于前箍圈8斷面兩端,其作用是配合前錐鎖11拉緊鎖定前箍圈8,所述前錐鎖11設置于前鎖桿10外側,其作用是拉緊鎖定前鎖桿10。其中所述防滑套體技術可用于生產與普通輪轂匹配的特種輪胎,所用主材質可為高性能橡膠、納米、金屬等。其中所述后錐鎖4設有錐形螺紋狀鎖槽通過下旋與后鎖桿5上的螺紋狀鎖槽匹配鎖緊。其中所述后鎖桿5為兩對稱半圓桿(相合成圓桿)和桿的弧形外側開有與后錐鎖4內側錐形螺紋狀鎖槽相匹配的螺紋狀鎖槽。其中所述如拉條6與如植圈9相接的一端和后拉條7與后植圈9相接的一端分別設有相同的箍圈穿孔或套槽。其中所述前后拉條、箍圈、錐鎖等既可用金屬材質制作亦可用納米纖維等制作。實施過程將本專利技術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套置于相關車輛輪胎外側上,先將后箍圈9穿過后拉條7 —端上的箍圈孔或套入套槽中,并拉攏后鎖桿5將后錐鎖4對準其套旋至緊固,再以同樣方式將前箍圈8穿過后拉條7—端上的箍圈孔或套入套槽中,并拉攏前鎖桿 10將前錐鎖11對準其套旋至緊固。若前后箍圈、拉條為納米等軟質材料,只需穿套好并拉緊和扎緊前后箍圈及拉條即可。以上實施例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和簡要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技術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所列舉的形式,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和技術結構范疇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包括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套體包括防滑套(I)、防滑釘(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I)設置于輪箍的外圍,所述防滑釘(2)設置防滑套(I)外側和防滑刀之間,所述防滑刀(3)設置于防滑套外側;所述固定件包括后維鎖(4)、后鎖桿(5)、如拉條(6)、后拉條(7)、如植圈(8)、后植圈(9)、前鎖桿(10)、前錐鎖(11),所述后錐鎖(4)設置于后鎖桿(5)外側,所述后鎖桿(5)設置于后箍圈(9)斷面兩端,所述前拉條(6)設置于防滑套(I)與前箍圈(8)之間,所述后拉條(7)設置于防滑套(I)與后箍圈(9)之間,所述前箍圈(8)設置于前拉條(6)—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9)設置于后拉條(7) —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鎖桿(10)設置于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滑破冰安全輪箍,包括輪套體、固定件兩個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輪套體包括防滑套(1)、防滑釘(2)、防滑刀(3),所述防滑套(1)設置于輪箍的外圍,所述防滑釘(2)設置防滑套(1)外側和防滑刀之間,所述防滑刀(3)設置于防滑套外側;所述固定件包括后錐鎖(4)、后鎖桿(5)、前拉條(6)、后拉條(7)、前箍圈(8)、后箍圈(9)、前鎖桿(10)、前錐鎖(11),所述后錐鎖(4)設置于后鎖桿(5)外側,所述后鎖桿(5)設置于后箍圈?(9)斷面兩端,所述前拉條(6)設置于防滑套(1)與前箍圈(8)之間,所述后拉條(7)設置于防滑套(1)與后箍圈(9)之間,所述前箍圈(8)設置于前拉條(6)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后箍圈(9)設置于后拉條?(7)一端的通孔或套槽中,所述前鎖桿(10)設置于前箍圈(8)斷面兩端,所述前錐鎖(11)設置于前鎖桿(10)外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戰,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市京陽節能科技研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