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立體影像顯示設備以及其形成方法。該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包含顯示面板、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及玻璃基板。該顯示面板包含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以及彩色濾光片,該彩色濾光片包含多個濾光單元以及位于任兩個相鄰濾光單元之間的黑色陣列層。該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包含多條第一延遲片和多條第二延遲片。該玻璃基板包含多條不透光區(qū),每一不透光區(qū)貼合在相鄰的該第一延遲片和該第二延遲片之上,用來阻擋由該右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該第二延遲片,或是阻擋由該左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該第一延遲片。所以即使以較大視角觀看時,右眼或左眼信號所對應的光線會被不透光區(qū)阻擋,因而可以改善串擾的問題,進而影響3D影像品質。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尤其涉及一種可改善影像串擾的。
技術介紹
人類是透過雙眼所看到的展望而感知到真實世界的影像。而人類的大腦會進一步根據(jù)雙眼所看到兩個不同角度的展望之間的空間距離差異而形成所謂的3D(3-dimenSion)影像。所謂的3D顯示設備就是模 擬人類雙眼不同角度的視野,而使得使用者在觀看的2D顯示影像時,能感知為3D影像的顯示設備。目前的3D顯示設備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Auto-stereoscopic display)以及非自動立體影像顯不設備(Stereoscopic display)。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用戶不用戴上特殊結構的眼鏡就可以看出3D立體影像。而另一種非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則需要用戶戴上特制的眼鏡,才能看到3D立體影像。人類是透過雙眼所看到的展望而感知到真實世界的影像。而人類的大腦會進一步根據(jù)雙眼所看到兩個不同角度的展望之間的空間距離差異而形成所謂的3D(3-dimenSion)影像。所謂的3D顯示設備就是模擬人類雙眼不同角度的視野,而使得使用者在觀看的2D顯示影像時,能感知為3D影像的顯示設備。目前的3D顯示設備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Auto-stereoscopic display)以及非自動立體影像顯不設備(Stereoscopic display)。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用戶不用戴上特殊結構的眼鏡就可以看出3D立體影像。而另一種非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則需要用戶戴上特制的眼鏡,才能看到3D立體影像。在佩戴特殊結構的眼鏡以選擇性接收立體影像時,觀看者將可感受到立體影像。已知左與右眼實際上是分別接收到不同的影像,而觀看者藉由在大腦中分析該影像而感受到立體影像。依據(jù)上述說明,能辨識三度空間的要素是根據(jù)進入左眼與右眼的影像。因此,需要左眼影像與右眼影像以實現(xiàn)該立體影像。因此,當影像由至少二立體影像攝影機拍攝時可獲得立體影像,而后該影像被隔開并傳送至顯示器。觀看者佩戴眼鏡分別由左與右眼觀看經選定的影像,使其感覺到該立體影像。其中一種非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是在顯示面板之前貼上一層相位差膜(retarder),觀賞者需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鏡。該相位差膜是由O和λ /2 種相位延遲的薄膜在行方向上重新交錯排而成。該偏光眼鏡的左眼鏡片與右眼鏡片分別貼上偏光軸方向互相垂直的偏光片。用光的偏振方向的不同將左眼與右眼影像分,而觀賞者通過偏光眼鏡可以正確地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左眼與右眼畫面產生3D的效果。然而,觀賞者通過上述非自動立體影像顯示設備觀看3D影像時,左(或右)眼影像會有少部分進入右(或左)眼通道,這樣便會產生影像串擾(Crosstalk),影像串擾的大小直接影響到觀看3D的效果。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因此,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避免。所以左或右眼影像會有少部分進入右或左眼通道,因而可以改善串擾的問題,進而增加3D影像品質。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用來顯示一立體影像,其包含一背光模塊用來發(fā)出光線;一顯示面板,包含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以及一彩色濾光片,所述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與所述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是交替排列,所述彩色濾光片包含多個濾光單元以及位于任兩個相鄰濾光單元之間的黑色陣列層;一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包含多條第一延遲片和多條第二延遲片,所述多條第一延遲片和所述多條第二延遲片是交替排列,每一第一延遲片的光軸方向與每一第二延遲片的光軸方向的夾角呈90度;一玻璃基板,位于所述顯示面板以及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之間,所述玻璃基板包含多條不透光區(qū),每一不透光區(qū)貼合在相鄰的所述第一延遲片和所述 第二延遲片之上,用來阻擋由所述右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所述第二延遲片,或是阻擋由所述左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所述第一延遲片。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每一不透光區(qū)形成于所述玻璃基板的表面,并位于所述玻璃基板靠近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的一側。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每一不透光區(qū)的寬度大于所述黑色陣列層的寬度。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每一不透光區(qū)貫穿所述玻璃基板,并連接于所述多個黑色陣列層其中之一。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每一不透光區(qū)的寬度小于所述多個黑色陣列層的寬度。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另包含一偏光片,貼合于所述顯示面板上,用來將所述背光模塊發(fā)出的光線偏振成一線偏振光。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本專利技術另提供一種形成一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方法,其包含提供一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以及一顯示面板,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包含多條第一延遲片和多條第二延遲片,所述多條第一延遲片和所述多條第二延遲片是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延遲片的光軸方向與所述第二延遲片的光軸方向的夾角呈90度,所述顯示面板包含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以及一彩色濾光片,所述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與所述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是交替排列,所述彩色濾光片包含多個濾光單元以及位于任兩個相鄰濾光單元之間的黑色陣列層;在一玻璃基板形成多條不透光區(qū);以及將所述玻璃基板貼合于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以及所述顯示面板之間,其中每一不透光區(qū)貼合在相鄰的所述第一延遲片和所述第二延遲片之上。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一玻璃基板形成多條不透光區(qū)的步驟包含以激光在所述玻璃基板靠近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的一側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多條不透光區(qū)。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一玻璃基板形成多條不透光區(qū)的步驟包含以激光在所述玻璃基板的內部形成貫穿所述玻璃基板的所述多個不透光區(qū),并每一連接不透光區(qū)于所述多個黑色陣列層其中之一。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一玻璃基板形成多條不透光區(qū)的步驟包含在所述玻璃基板上光刻出多個凹槽;及將不透光材料形成在所述多個凹槽上以形成所述多個不透光區(qū)。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該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包含顯示面板、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及玻璃基板。該顯示面板包含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以及彩色濾光片,該彩色濾光片包含多個濾光單元以及位于任兩個相鄰濾光單元之間的黑色陣列層。該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包含多條第一延遲片和多條第二延遲片。該玻璃基板包含多條不透光區(qū),每一不透光區(qū)貼合在相鄰的該第一延遲片和該第二延遲片之上,用來阻擋由該右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該第二延遲片,或是阻擋由該左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該第一延遲片。所以即使以較大視角觀看時,右眼(或左眼)信號所對應的光線會被不透光區(qū)阻擋,因而可以改善串擾的問題,進而影響3D影像品質。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繪示本專利技術的顯示三維影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與圓偏眼鏡。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顯示三維影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示意圖。圖3是圖2的顯示面板、偏光片、玻璃基板以及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組合后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4是圖2的顯示面板、偏光片、玻璃基板以及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組合后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形成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的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用來顯示一立體影像,其包含一背光模塊用來發(fā)出光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另包含:一顯示面板,包含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以及一彩色濾光片,所述多條右眼像素行單元與所述多條左眼像素行單元是交替排列,所述彩色濾光片包含多個濾光單元以及位于任兩個相鄰濾光單元之間的黑色陣列層;一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包含多條第一延遲片和多條第二延遲片,所述多條第一延遲片和所述多條第二延遲片是交替排列,每一第一延遲片的光軸方向與每一第二延遲片的光軸方向的夾角呈90度;以及一玻璃基板,位于所述顯示面板以及所述四分之一波長延遲膜之間,所述玻璃基板包含多條不透光區(qū),每一不透光區(qū)貼合在相鄰的所述第一延遲片和所述第二延遲片之上,用來阻擋由所述右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所述第二延遲片,或是阻擋由所述左眼像素行單元射出的光線射入所述第一延遲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李佳育,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