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月球運動模型,包括支座,支座上設置有一連接軸,連接軸兩端分別連接支座及地球體,連接軸中部轉動連接有一月球體,支座上還設置有可驅動月球體轉動的搖手。連接軸上轉動連接有套筒,套筒上設置有與之垂直的支撐桿,月球體位于支撐桿的末端上。月球體為可反光的球體,其直徑為支撐桿長度的一半。地球體為豎放的圓形板,其半徑與支撐桿的長度一致。地球體的圓心與轉軸的圓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地球體的圓心位于轉軸的圓心的右側,兩圓心的距離與月球體的半徑一致。本發明專利技術是根據月球運動模式制造而成的一種儀器,用于立體形式顯示月球月圓月缺的變化規律,顯示出月亮上邊缺和下邊缺的時間對稱關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ー種月球運動模型。
技術介紹
太陽系包含了太陽,行星,恒星,地球和月球等,地球和月球形成了地月系,月亮是人類最熟悉的星球體,古人不懂月亮的規律見到月圓高興,見到月缺傷心,現代人知道這是地球擋住太陽對月球照射的原因造成月圓月缺的周期變化規律,知道月球有月面和月背的分別,人類只能看到月圓月缺的平面圖像,還不能看到地球和月球的立體關系。現在普遍認為月球是環繞著地球轉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的直線上就會有日食的天文現象,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的ー線后方,地球擋著太陽對月球的照射就發 生月食,本人經過分析有不同的見解。先從月球的構造入手,月球是本身不會發光的星球,是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反射太陽光形成光亮,月圓是整個月球都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人類就看到一個圓圓的月亮,月缺是被地球擋住了一部分太陽光照射到月球,月球有多少受到太陽光的照射,地球人就看到多大的月亮,月亮由彎月逐日變大到十五月圓,又逐日變小到彎月,月亮的大小成対稱的變化,十三的月亮對稱十七的月亮,初十的月亮對稱廿十的月亮,初五的月亮對稱廿十五的月亮,把一個月的月相逐日排列,可見到地球的黑影攔住了每ー晚的月亮一部分,只有十五沒有地球的黒影攔住見到月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g在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便于理解、適用于天文學研究和教育的月球運動模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ー種月球運動模型,包括支座,其結構特征是支座上設置有ー連接軸,連接軸兩端分別連接支座及地球體,連接軸中部轉動連接有一月球體,支座上還設置有可驅動月球體轉動的搖手。所述連接軸上轉動連接有套筒,套筒上設置有與之垂直的支撐桿,月球體位干支撐桿的末端上。所述套筒與搖手之間通過齒輪或皮帶傳動。所述月球體為可反光的球體,其直徑為支撐桿長度的一半。所述地球體為豎放的圓形板,其半徑與支撐桿的長度一致。所述地球體的圓心與轉軸的圓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地球體的圓心位于轉軸的圓心的右側,兩圓心的距離與月球體的半徑一致。所述地球體置于月球體及支座的前方。本專利技術是根據月球運動模式制造而成的ー種儀器,用于立體形式顯示月球月圓月缺的變化規律,顯示出月亮上邊缺和下邊缺的時間對稱關系,是普及天文學教育必不可小的器材,造價低,易明白,適用面廣,上至航天科學,下至學生學習天文知識,是世界上天文學研究和教育的必備器材。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為ー實施例的又一立體圖。圖3為ー實施例的主視圖。圖4為月亮的圓缺變化原理圖。圖5為太陽星系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ー步描述。月亮有月圓月缺,月缺有上邊缺和下邊缺,月圓月缺每29.5天ー個周期,人類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圓月缺的平面圖像,看不到太陽、地球及月球三者的立體關系,人類要與月球航天往來,必須充分了解地球,月球二者的立體關系。參見圖I-圖3,本月球運動模型,包括支座1,支座I上設置有一連接軸2,連接軸2兩端分別連接支座I及地球體6,連接軸2中部轉動連接有一月球體5,支座I上還設置有可驅動月球體5轉動的搖手3。連接軸2上轉動連接有套筒7,套筒7上設置有與之垂直的支撐桿4,月球體5位干支撐桿4的末端上。套筒7與搖手3之間通過齒輪8傳動。其中,月球體5為可反光的球體,其直徑為支撐桿4長度的一半。地球體6為豎放的圓形板,其半徑與支撐桿4的長度一致。地球體6的圓心與轉軸2的圓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地球體6的圓心位于轉軸2的圓心的右側,兩圓心的距離與月球體5的半徑一致。地球體6置于月球體5及支座I的前方。本月球運動模型,模擬出月亮的運動狀態,準確表達出月亮在運行時月圓、月缺的變化,及上、下弦的月相。地球體6上涂成黑色,再從地球體6的圓形邊上每隔12度刻上一刻度線,每格刻度線代表月亮一月的行程,右邊水平刻度上標記為初一,然后順時針標上代表ー個月30天的標記(把29. 5天簡化成30天),再對應地球的方位標上南北扱。本月球運動模型最后置于暗室內,其后放設單一光源,通過搖動月球運動模型后方的把手3,即可使月球體5順時針轉動,從而可觀察到每一天的月相。如把月球體5搖至初一的標記處,月球體5整個被遮擋,月相看不見;又如把月球體5搖至十五的標記處,整個月球體5均可見,月相為圓形。參見圖4,月亮的圓缺變化原理在自然界在強烈光源照射下,任何物體背光的一方都有一道黒影,成放射性向遠處擴大,這道黒影投射到越遠就越大,地球背對太陽的一面也是一道黒影,這道黑影投射到一天文単位,黒影的直徑就是地球直徑的兩倍,月球距離地球38萬公里,是太陽距離地球的約400分之一,地球的直徑12756公里,地球的黒影投射到月球軌道黑影的直徑約12788公里,比地球的直徑大32公里。中國專利文獻號CN101373564中公開了太陽系是個棒形漩渦星系,如圖5所示,包含了太陽,行星,恒星,地球和月球,地球運行到夏至日,太陽,地球運行到冬至日三個點成等長的V字形,地球運行到春分日,太陽,地球運行到秋分日三個點成不等長的V字形,春分日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秋分日地球距離太陽最遠,立春日和立夏日地球距離太陽相等,立秋日和立冬日地球距離太陽相等,立秋日和立冬日比立春日和立夏日地球距離太陽遠。太陽系依靠太陽燃燒宇宙物質產生的熱氣流(太陽風)驅動眾多的星球成ー個棒形漩渦星系。地球與眾多的星球同步公轉,地球由于體積巨大,在強大的氣流(太陽風)作用下,地球背對太陽方向形成ー個氣流漩渦,月球在這個氣流漩渦邊緣運轉,地球背面的氣流漩渦隨地球公轉前進,月球也在氣流漩渦跟隨地球公轉前進,氣流漩渦直徑約等于地球的直徑,月球在這個氣流漩渦邊緣運轉,圓圈外露出半個月球,地球的黒影不是投射到氣流漩渦的中心點,而是投射到氣流漩渦偏心半個月球,形成月球運行到氣流漩渦一端時整個月球都受到陽光照射,人類看到整個月亮,月球運行到氣流漩渦另一端時整個月球都沒有陽光照射,人類看不到月亮,或看到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的月亮。由于地球是每天由西向東一周,太陽,地球,月亮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太陽和月亮每天都要東西方向對調一次.,月球一直都處于地球的背日位置運行,沒有在地球的朝日方向摭擋太陽形成日食,同樣道理,地球擋住月球的陽光就是在每月的初一前后,在地球上就看不見月亮了,所以月食也不是地球的關系。 太陽在地球的前邊,月球在地球的后邊,為什么同時出現在人們的眼里呢?就要從人類的眼睛視角找答案,人類的眼睛視角大約120度,人類的眼睛平視時視角在地平線以下,看到太陽升上地平線時人已經把頭抬起,視角已經抬高了大約60度,人類的眼睛視角在地平線以上120度,人類站立與地平線成90度,人類的眼睛視角已經向后邊有30度的視角,隨著地球自轉太陽角度升高,太陽,觀看者,月亮三個點成V字形,太陽一端長,月亮一端短,太陽,月亮就同時進入了觀看者同一方向的視線內。月亮也有回歸線,北半球農歷十五在夏至日前后,晚上十二點月亮在南方最低高度,南半球農歷十五在夏至日前后,晚上十二點月亮在北方最高高度,北半球農歷十五在冬至日前后,晚上十二點月亮在最高高度,南半球農歷十五在冬至日前后,晚上十二點月亮在北方最低高度,由于月球在太陽的反方向,所以月亮高度與太陽高度相反。太陽高的季節月亮就低,太陽低的季節月亮就高,高緯度地區更容易發現這個現象。月亮的回歸周期同樣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月球運動模型,包括支座(1),其特征是支座(1)上設置有一連接軸(2),連接軸(2)兩端分別連接支座(1)及地球體(6),連接軸(2)中部轉動連接有一月球體(5),支座(1)上還設置有可驅動月球體(5)轉動的搖手(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云開,
申請(專利權)人:廖云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