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接線盒,所述接線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側壁和底板,側壁和底板構成一收容空間,所述底板上分別凸伸有第一固定件、其他固定件以及凸塊,所述底板前端開設有開口;蓋體,覆蓋于盒體的上方;金屬連接件組件,收容于所述盒體的收容空間內,所述金屬連接件組件包括第一垂直臂和連接于第一垂直臂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阻擋于所述第一垂直臂的頂面,所述凸塊凸伸于所述安裝孔,所述第一垂直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其他固定件之間;晶體管,電性連接于相鄰的金屬連接件組件之間。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效果在于:金屬連接件組件可以穩固安裝于盒體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太陽能光伏用接線盒,尤其涉及ー種接線盒的盒體結構。
技術介紹
太陽能電池組件接線盒是介于太陽能電池組件構成的太陽能電池方陣和太陽能充電控制裝置之間的連接器,是ー門集電氣設計、機械設計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的跨領域的綜合性設計。太陽能電池組件接線盒在太陽能組件的組成中非常重要,主要作用是將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カ與外部線路連接。接線盒通過硅膠與組件的背板粘在一起,組件內的引出線通過接線盒內的內部線 路連接在一起,內部線路與外部線纜連接在一起,使組件與外部線纜導通。接線盒內有晶體管,保證組件在被擋光時能正常工作。現有技術中,接線盒一般包括盒體、覆蓋于盒體上的蓋體、設于盒體內的金屬連接件組件以及電性連接于相鄰金屬連接件組件之間的晶體管,金屬連接件組件固定于盒體內,分別用來連接來自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匯流帶以及正負極電纜。金屬連接件組件要進行接線需要先將其固定于盒體內,但是如何將金屬連接件組件穩固地固定于盒體內已成為目前行業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穩固安裝金屬連接件組件的接線盒。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ー種接線盒,其中,所述接線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側壁和底板,側壁和底板構成ー收容空間,所述底板上分別凸伸有第一固定件、其他固定件以及凸塊,所述底板前端開設有開ロ ;蓋體,覆蓋于盒體的上方;金屬連接件組件,收容于所述盒體的收容空間內,所述金屬連接件組件包括第一垂直臂和連接于第一垂直臂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阻擋于所述第一垂直臂的頂面,所述凸塊凸伸于所述安裝孔,所述第一垂直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其他固定件之間;晶體管,電性連接于相鄰的金屬連接件組件之間。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金屬連接件組件還包括第一弾片,所述第一垂直臂的右側凸伸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弾片與第一固定件配合用以夾持匯流帯。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于所述第一垂直臂的中部,所述第一固定件自第一垂直臂的下方向右彎折再向上彎折形成。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底板包括分別位于所述開口前端和后端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垂直臂自第一板的上方延伸于所述第二板的上方。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第一板配合所述每個第一垂直臂分別向上凸伸有兩個第一擋板,兩個第一擋板之間形成有第一夾持槽,所述第一垂直臂的下端固持于所述第一夾持槽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側壁的內側配合所述每個第一垂直臂分別凸伸有兩個第二擋板,兩個第二擋板之間形成有第二夾持槽,所述第一垂直臂的前端固持于所述第二夾持槽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定位件包括相對設置的夾持弾片,所述夾持弾片對稱且向上凸伸于所述定位板的前后兩側,所述每個夾持弾片上端呈“山”字形,所述“山”字形夾持弾片的中間部分呈“S”形。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底板上凸伸有第二固定件,所述金屬連接件組件還包括第二垂直臂和第二弾片,所述第二固定件阻擋于所述第二垂直臂的頂面,所述第二垂直臂的左側凸伸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弾片與第二固定件配合用以夾持電纜,所述第ニ固定件自所述第二垂直臂的末端彎折形成。 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ー步改進,所述盒體內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凸伸于所述底板且形成于所述盒體的左右兩側,所述加強筋連接于所述側壁。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還可以這樣實現 ー種接線盒,其中所述接線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側壁和底板,側壁和底板構成ー收容空間,所述底板上分別凸伸有第一固定件和凸塊,所述底板前端開設有開ロ ;蓋體,覆蓋于盒體的上方;金屬連接件組件,收容于所述盒體的收容空間內,所述金屬連接件組件包括第一垂直臂以及連接于第一垂直臂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阻擋于所述第一垂直臂的頂面,所述凸塊凸伸于所述安裝孔,所述凸塊配合所述安裝孔的形狀設置且所述安裝孔為非圓形;晶體管,電性連接于相鄰的金屬連接件組件之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盒體內通過對金屬連接件組件多次固定,實現了金屬連接件組件的穩固安裝。附圖說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接線盒的立體爆炸示意 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接線盒組合后的示意 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金屬連接件組件的立體放大示意 圖4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盒體的立體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接線盒進行詳細的描述。接線盒在太陽電池組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將太陽電池產生的電方便的傳輸到外部電路中去,同時它也是太陽電池組件的“保鏢”。接線盒是集電氣設計、機械設計與材料科學相結合的跨領域的綜合性設計;接線盒充當“保鏢”吋,它利用晶體管自身的性能使得太陽電池組件在遮光、電流失配等其他不利因素發生時,還能保持其能工作,適當降低損失。參圖I所示,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中的接線盒包括盒體I、蓋體2、金屬連接件組件3、晶體管4以及正負極電纜5,其中,蓋體2覆蓋于盒體I的上方,蓋體2和盒體I之間通過密封圈6實現密封,金屬連接件組件3固定于盒體I內,用以連接匯流帶(未圖示)和正負極電纜5,晶體管4電性連接于相鄰的金屬連接件組件3之間。參圖3所示,金屬連接件組件3包括第一垂直臂31、第二垂直臂32、定位件33、第一弾片34以及第二弾片35。第一垂直臂31和第二垂直臂32所在的面相平行,定位件33連接于第一垂直臂31和第二垂直臂32之間且分別垂直于第一垂直臂31和第二垂直臂32。第一垂直臂31的中部向右側凸伸有第一固定件311,第一固定件311自第一垂直臂31的下端向右彎折然后再向上彎折形成,該第一弾片34可以固定于第一固定件311上用以夾持自太陽能電池板上的匯流帶。第二垂直臂32的左側凸伸有第二固定件321,第二固定件321自第二垂直臂32的末端向左彎折形成,第二弾片35可以固定于第二固定件321上用以夾持正負極電纜5。該具體實施方式中,金屬連接件組件3設置有三個,由于中間的金屬連接件組件3不需要連接正負極電纜5,故該金屬連接件組件3上未設置第二弾片35。定位件33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板331和相對設置的夾持彈片332,定位板331上設有安裝孔333(參圖2),夾持彈片332對稱且向上凸伸于所述定位板331的前后兩側,每個夾持彈片332的上端呈“山”字形,所述“山”字形夾持弾片332的中間部分呈“S”形。參圖2所示,晶體管4的管腳分別向兩側水平延伸,每ー個管腳分別夾持于每ー個夾持弾片332,從而實現相鄰金屬連接件組件3之間的電性連接,安裝非常方便。 參圖4和圖2所示,盒體I包括側壁11和底板12,側壁11和底板12構成ー收容空間。底板12上分別凸伸有第一固定件121、第二固定件122以及凸塊123,第一固定件121垂直凸伸于底板12上,其上端呈勾體,該勾體的下端阻擋于第一垂直臂31的頂面,第一固定件121通過本體以限制金屬連接件組件3向左運動同時通過勾體限制金屬連接件組件3的向上運動;第二固定件122配合第二垂直臂32設置,其同第一固定件121 —祥,上端呈勾體,該勾體的下端阻擋于第二垂直臂32的頂面,第二固定件122通過本體以限制金屬連接件組件3向右運動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接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盒包括:盒體,所述盒體包括側壁和底板,側壁和底板構成一收容空間,所述底板上分別凸伸有第一固定件、其他固定件以及凸塊,所述底板前端開設有開口;蓋體,覆蓋于盒體的上方;金屬連接件組件,收容于所述盒體的收容空間內,所述金屬連接件組件包括第一垂直臂和連接于第一垂直臂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水平設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第一固定件阻擋于所述第一垂直臂的頂面,所述凸塊凸伸于所述安裝孔,所述第一垂直臂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其他固定件之間;晶體管,電性連接于相鄰的金屬連接件組件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段正剛,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快可光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