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金針菇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其結構包括有機架、輸瓶軌道、活動滑輪、以及啟蓋機構,輸瓶軌道包括有一段梯形輸瓶軌道,梯形輸瓶軌道沿輸送方向依次包括有上坡段輸瓶軌道和下坡段輸瓶軌道,活動滑軌和啟蓋機構均設置于下坡段輸瓶軌道的上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梯形輸瓶軌道的設置,使金針菇培養瓶在經過啟蓋機構前,拉高高度,與啟蓋機構形成落位差,從而無需安裝氣壓裝置即可實現撥蓋的工序,從而減少了啟蓋機構發生卡蓋的現象,整個系統具有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金針菇栽培
,特別是涉及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
技術介紹
金針菇作為一種食用菌,因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療價值而被廣泛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其市場前景廣闊。金針菇培養過程需要先將栽培基接種至培養瓶,然后經過25天左右的菌絲培養,菌絲已經完全成熟,即可發芽出菇,在將培養瓶搬入出菇房之前,要經過搔菌的工序,搔菌是指將培養瓶瓶蓋打開,將培養瓶表面約2cm左右的老菌皮挖除。目前,搔菌時的啟蓋工序,主要有人工手動啟蓋和機器水平套瓶啟蓋兩種方式,其中,人工手動啟 蓋的方式完全是人工用手進行手工啟蓋,這種方式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生產成本高,而且對操作人員的手損傷大;而機器水平套瓶啟蓋的方式,則需要較大氣壓的動力系統,啟蓋時機器與瓶蓋容易卡蓋,從而影響生產效率,而且容易將培養瓶直接從盛裝培養瓶的瓶筐內帶出來,卡在機器上,造成故障停機。因此,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亟需提供一種不易發生卡蓋、生產效率高的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不易發生卡蓋、生產效率高的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包括有機架;輸瓶軌道,其設置于所述機架,用于輸送金針菇培養瓶;所述輸瓶軌道包括有一段梯形輸瓶軌道,所述梯形輸瓶軌道沿輸送方向依次包括有上坡段輸瓶軌道和下坡段輸瓶軌道;活動滑輪,其通過滑輪支架連接于所述機架,所述活動滑輪設置于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的上方;啟蓋機構,其包括有撥蓋板支架、與所述撥蓋板支架連接的撥蓋板以及蓋槽,所述撥蓋板設置于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的上方。其中,所述撥蓋板至少設置有兩個。其中,所述撥蓋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相鄰所述撥蓋板的間距與所述金針菇培養瓶瓶蓋的寬度相匹配,所述撥蓋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所述金針菇培養瓶的瓶高相匹配。其中,所述撥蓋板的兩側分別成型設置有上層導軌槽和下層導軌槽。其中,所述蓋槽焊接于所述撥蓋板支架。其中,所述蓋槽朝所述機架的外側方向彎曲呈弧形。其中,所述活動滑輪至少設置有兩個,所述活動滑輪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所述金針菇培養瓶的瓶高相匹配。其中,所述啟蓋機構還包括有固定于所述撥蓋板支架的驅動輪和從動輪,所述驅動輪和所述從動輪分別設置于靠近所述撥蓋板沿長度方向的兩端,所述驅動輪和所述從動輪張緊套設有用于驅動所述金針菇培養瓶的瓶蓋的傳送帶。·其中,所述搔菌啟蓋系統還包括有瓶蓋接收裝置,所述瓶蓋接收裝置位于所述蓋槽的出口的正下方。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的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工作時,裝有金針菇培養瓶的瓶筐通過上坡段輸瓶軌道輸送至最高位置處獲得高位差,然后瓶筐沿下坡段輸瓶軌道下滑,經過活動滑輪時,在運轉的活動滑輪和高位差兩者作用下,活動滑輪使蓋緊的金針菇培養瓶瓶蓋松弛,接著金針菇培養瓶滑入啟蓋機構。由于金針菇培養瓶進入啟蓋機構時,瓶蓋已經松弛,然后通過撥蓋板使瓶蓋由瓶口中脫離,此時瓶蓋位于瓶口的上方并隨著金針菇培養瓶繼續滑動至蓋槽的入口處,瓶蓋進入蓋槽,從而實現瓶蓋的分離,金針菇培養瓶繼續運行進入下一步搔菌工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搔菌啟蓋系統由于梯形輸瓶軌道的設置,使金針菇培養瓶在經過啟蓋機構前,拉高高度,與啟蓋機構形成落位差,從而無需安裝氣壓裝置即可實現撥蓋的工序,從而減少了啟蓋機構發生卡蓋的現象,脫離的瓶蓋通過蓋槽實現統一收集,整個系統具有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的優點。附圖說明利用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內容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任何限制。圖I為本技術的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的撥蓋板的結構示意圖。圖I和圖2中包括有機架I ;輸瓶軌道2、上坡段輸瓶軌道21、下坡段輸瓶軌道22 ;活動滑輪3、滑輪支架31 ;啟蓋機構4、撥蓋板41、上層導軌槽411和下層導軌槽412、蓋槽42;瓶蓋接收裝置5 ;金針燕培養瓶6。具體實施方式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本技術的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的一個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包括有機架I ;輸瓶軌道2,其設置于機架1,用于輸送金針菇培養瓶6,輸瓶軌道2包括有一段梯形輸瓶軌道,梯形輸瓶軌道2沿輸送方向依次包括有上坡段輸瓶軌道21和下坡段輸瓶軌道22 ;活動滑輪3,其通過滑輪支架31連接于機架1,活動滑輪3設置于下坡段輸瓶軌道22的上方;啟蓋機構4,其包括有撥蓋板支架、以及與撥蓋板支架連接的撥蓋板41和蓋槽42,撥蓋板41設置于下坡段輸瓶軌道22的上方。由于活動滑軌3和啟蓋機構4均設置于下坡段輸瓶軌道22的上方,從而使金針菇培養瓶6在經過啟蓋機構前,拉高高度,與啟蓋機構4形成落位差。本實施例中,撥蓋板41至少設置有兩個。具體的,撥蓋板41均位于同一水平面,相鄰撥蓋板41的間距與金針菇培養瓶6瓶蓋的寬度相匹配,撥蓋板41所在的平面與下坡段輸瓶軌道22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與金針菇培養瓶6的瓶高相匹配,從而使金針菇培養瓶6從相鄰鄰撥蓋板41之間的通道滑過實現撥蓋的工序。具體的,撥蓋板41的兩側分別成型設置有上層導軌槽411和下層導軌槽412,當金針菇培養瓶6滑入導軌槽時,上層導軌槽411將瓶蓋卡住,下層導軌槽412將瓶口卡住,在機械作用和高位差兩者作用下,順勢使瓶蓋從瓶口中脫離,然后瓶蓋進入蓋槽42。具體的,蓋槽42焊接于撥蓋板支架,蓋槽42朝機架I的外側方向彎曲呈弧形,脫離瓶口的瓶蓋進入蓋槽42后便于統一收集。具體的,活動滑輪3至少設置有兩個,活動滑輪3所在的平面與下坡段輸瓶軌道22所在的平面之間的垂直距離與金針菇培養瓶6的瓶高相匹配,當金針菇培養瓶6沿下坡段輸瓶軌道22下滑經過活動滑輪3時,在運轉的活動滑輪3和高位差兩者作用下,活動滑輪3使蓋緊的瓶蓋發生松弛,然后進入啟蓋機構進行脫蓋。本實施例中,啟蓋機構4還包括有固定于撥蓋板支架的驅動輪和從動輪,驅動輪和從動輪分別設置于靠近撥蓋板41沿長度方向的兩端,驅動輪和從動輪張緊套設有用于驅動金針菇培養瓶6的瓶蓋的傳送帶。進一步的,搔菌啟蓋系統還包括有瓶蓋接收裝置5,瓶蓋接收裝置5位于蓋槽42的出口的正下方,便于統一收集瓶蓋。本技術的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裝有金針菇培養瓶6的瓶筐通過上坡段輸瓶軌道21至最高位置處獲得高位差,然后瓶筐在重力的作用沿下坡段輸瓶軌道22下滑,經過活動滑輪3時,在運轉的活動滑輪3和高位差兩者作用下,活動滑輪3使蓋緊的金針菇培養瓶6瓶蓋松弛,接著金針菇培養瓶6滑入相鄰鄰撥蓋板41之間的通道,此時,上層導軌槽411將瓶蓋卡住,下層導軌槽412將瓶口卡住,在機械作用和高位差兩者作用下,順勢使瓶蓋從瓶口中脫離且位于瓶口的上方,傳送帶進一步驅動金針菇培養瓶6繼續滑動至蓋槽42的入口處,然后瓶蓋進入蓋槽42,從而實現瓶蓋與瓶口的分離,金針菇培養瓶6滑動至下一步搔菌工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搔菌啟蓋系統由于梯形輸瓶軌道的設置,使金針菇培養瓶6在經過啟蓋機構4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廠化栽培金針菇用搔菌啟蓋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機架;輸瓶軌道,其設置于所述機架,用于輸送金針菇培養瓶;所述輸瓶軌道包括有一段梯形輸瓶軌道,所述梯形輸瓶軌道沿輸送方向依次包括有上坡段輸瓶軌道和下坡段輸瓶軌道;活動滑輪,其通過滑輪支架連接于所述機架,所述活動滑輪設置于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的上方;啟蓋機構,其包括有撥蓋板支架、與所述撥蓋板支架連接的撥蓋板以及蓋槽,所述撥蓋板設置于所述下坡段輸瓶軌道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桂根,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香市菌業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