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渦輪排氣消音機構,包括一底座、安裝于底座中的電機以及設置于底座上的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的底座包括一底板以及安裝于底板上的殼體,該底板上成型有一凸座,所述的電機安裝該凸座上,所述的底板設置有作為所述進氣口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底部還安裝有一出風座,并與該出風座形成一容納腔以及與容納腔連通的所述的排氣口,所述電機底部的下轉軸上安裝的渦輪扇顯露于該容納腔中;所述的進氣口配合由底板和殼體形成的空腔、凸座與電機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排氣口形成一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對電機的散熱效果極好,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降低由電機產生的噪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日用產品
,特指ー種結構緊湊,且散熱和降噪效果極好的渦輪排氣消音機構。技術背景隨著現代人越來越注重生活,攪拌機也隨之盛行,極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攪拌機可以用于打豆漿、果汁,食用起來十分方便,且營養攝取足量;另外,攪拌機還可以打冰沙,對于炎熱的夏天,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攪拌機一般包括一具有動カ源的底座、一具有開ロ的調理杯、一可蓋合于該調理杯的調理杯蓋以及鑲嵌緊固安裝于調理杯蓋上的量杯。底座上設置有兩排用于對安裝于底座中作為所動力源的電機進行散熱的排氣ロ,整個攪拌機通過該排氣ロ進行散熱,雖然結構簡單,而且散熱效果低下,另外,其并不具有消音降噪功能,攪拌機工作時產生極大的噪音,對使用著造成一定的困擾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緊湊,且散熱和降噪效果極好的渦輪排氣消音機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該渦輪排氣消音機構,包括一底座、安裝于底座中的電機以及設置于底座上的進氣口和排氣ロ,所述的底座包括一底板以及安裝于底板上的殼體,該底板上成型有ー凸座,所述的電機安裝該凸座上,所述的底板設置有作為所述進氣ロ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底部還安裝有ー出風座,并與該出風座形成一容納腔以及與容納腔連通的所述的排氣ロ,所述電機底部的下轉軸上安裝的渦輪扇顯露于該容納腔中;所述的進氣ロ配合由底板和殼體形成的空腔、凸座與電機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排氣ロ形成一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底板底部設置有兩排分隔欄以及位于分隔欄之間的貫穿底板的通孔,該分隔欄上安裝有ー擋板,該擋板與分隔欄之間形成一與通孔垂直的進風ロ,該進風ロ與通孔形成作為所述進氣ロ的曲折通道。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底板上設置有一容置槽以及貫通所述凸座與電機之間形成的間隙的安裝孔,該底板側邊設置有一連通該容置槽的凹槽;所述的渦輪扇穿過安裝孔顯露于該容置槽中。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出風座包括一座體,該座體中設置有一可與所述底板配合形成所述容納腔的容納槽,該座體側邊還成型有ー對呈“Z”字形的阻擋板以及位于阻擋板之間的擋風板,其中,該阻擋板與擋風板之間形成ー呈“Z”字形的出風槽。進ー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出風座安裝與所述底板底部,其中,該出風座中的容納槽配合底板中的容置槽形成所述的容納腔,該出風座中的出風槽配合底板中的凹槽形成所述呈“Z”字形的排氣ロ。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結構緊湊,且散熱和降噪效果極好,其工作時,底座中的渦輪扇進行抽風,風從流經底座中形成的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并從從排氣ロ流出,實現對電機的散熱的作用,且散熱效果極好。另外,由于底座中形成的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只有ー個出口,即為排氣ロ,這樣的結構可有效地實現降低電機產生的噪音。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另ー視角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拆除出風座后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剖視圖; 圖5是本技術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出風座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I底座11底板110通孔111分隔欄112擋板113進風ロ 114安裝孔 115容置槽116凹槽12殼體13凸座2電機21渦輪扇 3進氣ロ4排氣ロ5出風座50容納腔 51座體510容納槽 52阻擋板53阻擋板 54擋風板 55出風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見圖1-6所示,渦輪排氣消音機構,包括一底座I、安裝于底座I中的電機2以及設置于底座I上的進氣ロ 3和排氣ロ 4,所述的底座I包括一底板11以及安裝于底板11上的殼體12,該底板11上成型有ー凸座13,所述的電機2安裝該凸座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1設置有作為所述進氣ロ 3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11底部還安裝有一出風座5,并與該出風座5形成一容納腔50以及與容納腔50連通的所述的排氣ロ 4,所述電機2底部的下轉軸上安裝的渦輪扇21顯露于該容納腔50中;所述的進氣ロ 3配合由底板11和殼體12形成的空腔、凸座13與電機2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50、排氣ロ 4形成一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所述底板11底部設置有兩排分隔欄111以及位于分隔欄之間的貫穿底板11的通孔110,該分隔欄111上安裝有ー擋板112,該擋板112與分隔欄111之間形成一與通孔110垂直的進風ロ 113,該進風ロ 113與通孔110形成作為所述進氣ロ 3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11上設置有一容置槽115以及貫通所述凸座13與電機2之間形成的間隙的安裝孔114,該底板11側邊設置有一連通該容置槽115的凹槽116 ;所述的渦輪扇21穿過安裝孔114顯露于該容置槽115中。所述的出風座5包括一座體51,該座體51上設置有多個螺孔,并通過螺釘穿過該螺孔固定安裝于所述的底板11上。所述的座體51中設置有一可與所述底板11配合形成所述容納腔50的容納槽510,該座體51側邊還成型有ー對呈“Z”字形的阻擋板52、53以及位于阻擋板52、53之間的擋風板54,其中,該阻擋板52、53與擋風板54之間形成ー呈“Z”字形的出風槽55,該出風槽55配合所述的底板11形成所述的排氣ロ 4。所述的出風座5安裝與所述底板11底部,其中,該出風座5中的容納槽510配合底板11中的容置槽115形成所述的容納腔50,該出風座5中的出風槽55配合底板11中的凹槽116形成所述呈“Z”字形的排氣ロ 4。本技術工作時,將ー調理杯安裝于底座I上,其中,調理杯的攪拌刀片安裝于底座I中安裝的電機2的上轉軸,形成ー攪拌機。工作時,底座I中安裝的電機2的上轉軸帶動攪拌刀片對調理杯中的物體進行攪拌,與此同時,底座I中安裝的電機2的下轉軸帶動所述的渦輪扇21,渦輪扇21進行抽風,此時,風從底座I中底板11上設置的作為所述進氣ロ 3的曲折通道,流經由底板11和殼體12形成的空腔、凸座13與電機2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50,并從所述的排氣ロ 4流出,實現對電機2的散熱的作用,且散熱效果極好。另外,由于所述的進氣ロ 3配合由底板11和殼體12形成的空腔、凸座13與電機2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50、排氣ロ 4形成一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只有ー個出ロ,即為排氣ロ 4,這樣的結構可有效地實現降低電機2產生的噪音。當然,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非來限制本技術實施范圍,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述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內。權利要求1.潤輪排氣消音機構,包括一底座(I)、安裝于底座(I)中的電機(2)以及設置于底座(I)上的進氣ロ⑶和排氣ロ(4),所述的底座⑴包括一底板(11)以及安裝于底板(11)上的殼體(12),該底板(11)上成型有ー凸座(13),所述的電機⑵安裝該凸座(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1)設置有作為所述進氣ロ(3)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11)底部還安裝有一出風座(5),并與該出風座(5)形成一容納腔(50)以及與容納腔(50)連通的所述的排氣ロ(4),所述電機(2)底部的下轉軸上安裝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渦輪排氣消音機構,包括一底座(1)、安裝于底座(1)中的電機(2)以及設置于底座(1)上的進氣口(3)和排氣口(4),所述的底座(1)包括一底板(11)以及安裝于底板(11)上的殼體(12),該底板(11)上成型有一凸座(13),所述的電機(2)安裝該凸座(1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1)設置有作為所述進氣口(3)的曲折通道;所述的底板(11)底部還安裝有一出風座(5),并與該出風座(5)形成一容納腔(50)以及與容納腔(50)連通的所述的排氣口(4),所述電機(2)底部的下轉軸上安裝的渦輪扇(21)顯露于該容納腔(50)中;所述的進氣口(3)配合由底板(11)和殼體(12)形成的空腔、凸座(13)與電機(2)之間的間隙以及所述的容納腔(50)、排氣口(4)形成一用于排氣消音的曲折迂回的通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瀾,
申請(專利權)人:李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