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醫用導管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輸入接頭(3)和輸出接頭(4),它還包括殼體(1)和位于殼體(1)內部的轉子(2),轉子(2)中空,轉子(2)的側壁設置1個輸出口(6),輸入接頭(3)穿過殼體(1)的頂部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3~6個,輸出接頭(4)設置在殼體(1)的側面,轉子(2)在殼體(1)內轉動時,輸出口(6)可與其中一個輸出接頭(4)接通,所述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1)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方便各種孔徑的導管相互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
技術介紹
醫院臨床中,各種孔徑不同的導管經常需要相互連接,醫生、護士時常會為導管的連接而煩惱。2007年3月14日公開的申請號為200620033086. 9的專利技術創造公開了ー種醫用抗壓無菌管路連接器,該連接器由A接頭和B接頭組成,A接頭與大輸液或血袋管道連接,B接頭與帶滴管靜脈輸液(血)針或分裝輸液袋管路入口連接,外圍設帶螺紋可旋轉套筒,操作時旋轉套緊可旋轉套筒,完成兩管路間的無菌連接。該連接器的不足之處在于1、 B接頭的孔徑變換范圍很小,導致該連接器不具有普適性;2、A接頭和B接頭位于同一直線上,病人在翻身時,導管容易在連接器附近折彎從而導致管路堵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該連接器可用于多種孔徑導管的連接。本技術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方案是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輸入接頭和輸出接頭,它還包括殼體和位于殼體內部的轉子,轉子中空,轉子的側壁設置I個輸出口,輸入接頭穿過殼體的頂部與轉子連通,輸出接頭的數量為3 6個,輸出接頭設置在殼體的側面,轉子在殼體內轉動時,輸出口可與其中一個輸出接頭接通。輸出接頭的孔徑可以設置成不同的規格,用干與多種孔徑的導管連接;輸入接頭位于殼體的頂部,輸出接頭位于殼體的側面,輸入接頭與輸出接頭呈垂直狀態,不容易導致導管折彎。作為進一歩的技術方案,所述輸出接頭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輸出接頭通過弾性材料與殼體固定。輸出接頭通過弾性材料與殼體固定,弾性材料使輸出接頭對轉子產生較大的壓力,保證輸出接頭與輸出ロ對接的緊密性。作為進一歩的技術方案,所述輸出接頭的一端設置突出部,突出部的孔徑小于輸出口的孔徑。當輸出口與其中ー個輸出接頭接通時,輸出接頭的突出部能卡入輸出口,進ー步保證輸出接頭與輸出ロ之間的密封性。作為進一歩的技術方案,所述殼體呈正三棱柱狀或正六棱柱狀。殼體呈正三棱柱狀或正六棱柱狀,是優先的方案,殼體也可以做出圓柱形。作為進一歩的技術方案,所述轉子呈圓柱狀。轉子呈圓柱狀,方便轉動,使轉換更加方便。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方便各種孔徑的導管相互連接。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剖視圖;圖3是轉子和輸入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如圖I、圖2、圖3所示,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殼體I和位于殼體I內部的轉子2,殼體I呈正六棱柱狀,轉子2中空,轉子2呈圓柱狀,轉子2的側壁設置I個輸出口 6,殼體I的頂部設置I個頂部通孔11,殼體I的側面設置6個側面通孔12,輸入接頭3通過頂部通孔11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6個,輸出接頭4通過側面通孔12設置在殼體I的側面,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I固定。輸出接頭4的一端設置突出部7,突出部7的孔徑小于輸出ロ 6的孔徑。轉子2在殼體I內轉動時,輸出口 6可與其中ー個輸出接頭4接通,接通后,突出部7卡在輸出口 6內。實施例2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殼體I和位于殼體I內部的轉子2,殼體I呈正三棱柱狀,轉子2中空,轉子2呈圓柱狀,轉子2的側壁設置I個輸出ロ 6,殼體I的頂部設置I個頂部通孔11,殼體I的側面設置3個側面通孔12,輸入接頭3通過頂部通孔11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3個,輸出接頭4通過側面通孔12設置在殼體I的側面,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I固定。輸出接頭4的一端設置突出部7,突出部7的孔徑小于輸出口 6的孔徑。轉子2在殼體I內轉動時,輸出口 6可與其中ー個輸出接頭4接通,接通后,突出部7卡在輸出口 6內。實施例3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殼體I和位于殼體I內部的轉子2,殼體I呈正四棱柱狀,轉子2中空,轉子2呈圓柱狀,轉子2的側壁設置I個輸出ロ 6,殼體I的頂部設置I個頂部通孔11,殼體I的側面設置4個側面通孔12,輸入接頭3通過頂部通孔11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4個,輸出接頭4通過側面通孔12設置在殼體I的側面,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I固定。輸出接頭4的一端設置突出部7,突出部7的孔徑小于輸出ロ 6的孔徑。轉子2在殼體I內轉動時,輸出ロ 6可與其中ー個輸出接頭4接通,接通后,突出部7卡在輸出口 6內。權利要求1.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輸入接頭(3)和輸出接頭(4),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殼體⑴和位于殼體(I)內部的轉子(2),轉子⑵中空,轉子⑵的側壁設置I個輸出口(6),輸入接頭(3)穿過殼體(I)的頂部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3 6個,輸出接頭⑷設置在殼體⑴的側面,轉子⑵在殼體⑴內轉動時,輸出口(6)可與其中 1^輸出接頭⑷接通。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其特征在干所述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I)固定。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接頭(4)的一端設置突出部(7),突出部(7)的孔徑小于輸出口(6)的孔徑。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I)呈正三棱柱狀或正六棱柱狀。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子(2)呈圓柱狀。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醫用導管連接器。該連接器包括輸入接頭(3)和輸出接頭(4),它還包括殼體(1)和位于殼體(1)內部的轉子(2),轉子(2)中空,轉子(2)的側壁設置1個輸出口(6),輸入接頭(3)穿過殼體(1)的頂部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3~6個,輸出接頭(4)設置在殼體(1)的側面,轉子(2)在殼體(1)內轉動時,輸出口(6)可與其中一個輸出接頭(4)接通,所述輸出接頭(4)的外壁設置彈性材料(5),輸出接頭(4)通過彈性材料(5)與殼體(1)固定。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優點,方便各種孔徑的導管相互連接。文檔編號A61M39/10GK202637707SQ20122034386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1日專利技術者袁蓓莎 申請人:袁蓓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用導管連接器,包括輸入接頭(3)和輸出接頭(4),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殼體(1)和位于殼體(1)內部的轉子(2),轉子(2)中空,轉子(2)的側壁設置1個輸出口(6),輸入接頭(3)穿過殼體(1)的頂部與轉子(2)連通,輸出接頭(4)的數量為3~6個,輸出接頭(4)設置在殼體(1)的側面,轉子(2)在殼體(1)內轉動時,輸出口(6)可與其中一個輸出接頭(4)接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蓓莎,
申請(專利權)人:袁蓓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