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頭拉釘機,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定位準確快速、可一次鉚接完成組合工件中需鉚接部件的多頭拉釘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頭拉釘機,包括連接有液壓系統和氣動系統的拉釘組合機構,所述拉釘組合機構由電氣系統順序控制,所述拉釘組合機構包括底面工位裝置和前、后、左、右四面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綜合氣動、液壓、電子、機械相關技術,可一次性完成底面和前、后、左、右四側面的五面雙工位鉚接,對多面組成的盒體或框架式結構的工件的單次鉚接量可達27-54顆鉚釘。(*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拉釘機,尤其是一種多頭拉釘機。
技術介紹
目前由五金板材部件組合成的結構件,多數采用拉釘鉚接方式組 合連接,常使用有芯拉釘槍, 一顆釘一顆釘的鉚接作業。對多面組成 的盒體或框架式結構的工件而言,工效很低。工人勞動強度大,品質 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定位準確快速、可一次鉚接 完成組合工件中需鉚接部件的多頭拉釘機。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頭拉釘 機,包括連接有液壓系統和氣動系統的拉釘組合機構,所述拉釘組合 機構由電氣系統順序控制,所述拉釘組合機構包括底面工位裝置和 前、后、左、右四面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本技術所述拉釘組合機構還安裝有排鉚釘桿料裝置。本技術所述底面工位裝置包括定板、動板、底板、限位柱、 等高柱、拉釘槍嘴、位置傳感器、導柱、彈弓和底部液壓油缸,所述 定板上分布有數量與工件需鉚接相同數量和相同位置的拉釘槍嘴,動 板一面連接拉釘槍嘴中的爪片機構, 一面連接在底部液壓油缸活塞桿上,導柱和等高柱對定板與底板相對位置固定,動板套在導柱上,在 定板與底板間相對上下運動并不發生偏斜,限位柱固定在定板下面, 彈弓設在動板與底板之間,位置傳感器設在定板和動板之間。本技術所述側面工位組合裝置包括前、后、左、右定板,前、后、左、右動板,前、后、左、右底板,導柱,4對位置傳感器,4 件雙桿氣缸,4組直線導軌、4個拉釘油缸和脫料氣缸,定板與底板 通過導柱與底托板相互固定,2-3根導柱穿過動板使動板可在定板與 底板間前后移動,動板一面連接拉釘槍嘴, 一面與拉釘油缸活塞桿相 連接,拉釘油缸缸體固定在底板板上,底托板與同側雙桿氣缸連接, 位置傳感器設在定板和動板之間。本技術所述排鉚釘桿料裝置包括順序連接的拉釘桿導引管、 拉釘桿回收箱和旋渦氣泵。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綜合氣動、液壓、電子、機械相關 技朮,可一次性完成底面和前、后、左、右四側面的五面雙工位鉚接, 對多面組成的盒體或框架式結構的工件的單次鉚接量可達27-54顆鉚 釘。附圖說明圖1-1為本技術底面工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l-2為本技術底面工位裝置的俯視圖。圖1-3為本技術被鉚接加工的工件的右視圖。圖2-1為本技術側面工位組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2為本技術側面工位組合裝置的俯視圖。圖3-1為本技術側面工位組合裝置的右側局部結構圖。 圖3-2為本技術側面工位組合裝置的右側局部主視圖。圖4為本技術的液壓系統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l-l、 1-2、 1-3、 2-1、 2-2、 3-1、 3-2中所示,本技術多 頭拉釘機包括連接有液壓系統和氣動系統的拉釘組合機構,所述拉釘 組合機構由電氣系統順序控制,所述拉釘組合機構包括底面工位裝置 和前、后、左、右四面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所述拉釘組合機構還安 裝有排鉚釘桿料裝置。其中,液壓系統提供拉釘鉚接的拉動力;氣動 系統完成設備對工件鉚接位的定位與拉釘鉚接輔助準備工作;電氣 系統完成機械拉釘鉚接的順序控制全過程;拉釘組合機構作為設備 的主體,由底面工位裝置和側面工位組合裝置兩部分組成。在底面工位裝置中,主要有定板21、動板22、底板23、限位柱 28、帶有拉釘槍嘴27的拉釘槍組件14、上位置傳感器3、下位置傳 感器4,導柱24、彈弓30、底部液壓油缸25幾部分組成。定板21 上分布有數量與工件5需鉚接同數量的同位置的拉釘槍嘴27。上位 置傳感器3和下位置傳感器4成對設在定板21和動板22之間。動板 22 —面連接拉釘槍嘴27中的爪片機構, 一面連接在底部液壓油缸25 的活塞桿上。導柱24和等高柱29對定板21與底板23相對位置固定。 動板22套在導柱24上,在定板21與底板23間相對上下運動并不發 生偏斜。固定在定板21下面的限位柱28是限制動板22與定板21間的距離,從而控制拉釘槍嘴27夾持鉚釘拉桿的夾爪張開的大小,以 便有效地夾持與松開拉釘,彈弓30在動板22與底板23間起輔助動 板22以適當的力回位,同時減小動板22上下運動沖擊力的作用。在進行工件側面鉚接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中,主要有前、后、左、 右定板21,前、后、左、右動板22,前、后、左、右底板23,導柱 24,四個左位置傳感器1和右位置傳感器2,四件雙桿氣缸12,四組 直線導軌18,四個拉釘油缸19,脫料氣缸,拉釘桿導引管15,旋渦 氣泵17,拉釘桿回收箱16和機架11幾部分組成。左位置傳感器1 和右位置傳感器2成對設在定板21和動板22之間。下面以右側面工 位裝置為例說明工作過程。其前、后、左側面工作過程與右側面工位 裝置相同。在右側工位裝置中,右定板21與右底板23通過導柱24與右側 底托板13相互固定。2-3根導柱穿過右動板22使右動板22可在定板 21與右底板23間前后移動。右動板22 —面連接拉釘槍嘴27, 一面 與拉釘油缸19的活塞桿相連接。拉釘油缸19缸體固定在右底板23 上,右側底托板13與右側雙桿氣缸12連接,并可由雙桿氣缸12帶 動固定于機架11上的滑動導軌上做前后移動。這樣,右側雙桿氣缸 12可帶動其上的右定板21與右動板22及拉釘底板23和拉釘油缸19 整體前后移動,而右側拉釘油缸19帶動右動板22在右定板21與右 底板23間運動。當右側工位裝置工作時,工件5放在左、右、前、后工位裝置的 中心位置。前、后、左、右定板上布有與工件鉚接位置相同數量及相同位置的拉釘槍嘴,其裝上拉釘后,激活工作按鈕,定板前移抵近工 件使拉釘穿過工件上預鉚接位置的孔中,并達到一定的壓力,保證拉 釘可靠接觸工件,此時左位置傳感器1發出信號激活拉釘油缸后退。 帶動右動板后退,右動板帶動其上的拉釘槍嘴相對定板后移。當右動 板后移到右位置傳感器2的位置時,拉釘鉚合完成,右位置傳感器2發出復位信號。右動板前移到上位置傳感器3處時推動拉釘槍嘴中夾 爪松開拉釘桿。此時排鉚釘桿裝置中旋渦氣泵17對鉚釘桿收集箱內 產生的真空吸力通過拉釘桿導引管使拉釘桿順著拉釘桿導引管被吸 入拉釘桿回收箱16中。同時不斷對拉釘槍嘴放拉釘口處產生真空吸 力,方便放置下一個預鉚合的拉釘。位置傳感器發出信號設備各部件 機構回復到初始位置待下一工件加工。根據工件需要,預鉚接多少顆 拉釘,即在相應定板位置設置多少套拉釘槍嘴及與之連接的拉釘桿導 引管。本技術工作時,首先對工件實施底面拉釘鉚接。工件安放在 裝有拉釘的定板上,激活拉釘鉚接電氣開關,底部液壓油缸帶動動板, 動板帶動固定于其上的拉釘槍嘴,對拉釘桿向下產生拉力,可以一次 完成工件底部27顆拉釘鉚接作業。限位柱控制動板帶動的鉚釘槍嘴 中的夾爪張開大小,當拉釘拉桿到達下死點時,下位置傳感器感應到 動板相關位置,給出回位信號。油缸與彈弓帶動動板回位到由限位拄 控制的初始位置,拉釘槍嘴復位松開拉釘拉桿等待下一待裝配工件, 拉釘桿經排拉釘桿導引管由拉釘槍嘴處自動落到拉釘桿回收箱中。其次,對已拉鉚好底面的工件進行四側面拉釘鉚接作業。工件放于定位板上,激活工作按鈕,前、后、左、右拉釘組合機構,前移抵 近達到對工件預拉鉚工作位,左位置傳感器感應到其前移到指定工作 位后,前、后、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頭拉釘機,包括連接有液壓系統和氣動系統的拉釘組合機構,所述拉釘組合機構由電氣系統順序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釘組合機構包括底面工位裝置和前、后、左、右四面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頭拉釘機,包括連接有液壓系統和氣動系統的拉釘組合機構,所述拉釘組合機構由電氣系統順序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釘組合機構包括底面工位裝置和前、后、左、右四面的側面工位組合裝置。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頭拉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釘 組合機構還安裝有排鉚釘桿料裝置。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頭拉釘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 工位裝置包括定板、動板、底板、限位柱、等高柱、拉釘槍嘴、位置 傳感器、導柱、彈弓和底部液壓油缸,所述定板上分布有數量與工件 需鉚接相同數量和相同位置的拉釘槍嘴,動板一面連接拉釘槍嘴中的 爪片機構, 一面連接在底部液壓油缸活塞桿上,導柱和等高柱對定板 與底板相對位置固定,動板套在導柱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珂,謝高賢,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南山區龍井金德實業制品來料加工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4[中國|深圳]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