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包括進料罐、攪拌罐、第一攪拌桿和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罐上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罐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進口相連,所述第一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一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一攪拌桿與所述動力裝置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安裝和操作均較為簡便。在使用雙組份攪拌裝置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混合均勻配料。(*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雙組份攪拌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濃漿灌裝機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灌裝機主要是包裝機中的一小類產品,從對物料的包裝角度可分為液體灌裝機、膏體灌裝機、粉劑灌裝機、顆粒灌裝機。從生產的自動化程度來講分為半自動灌裝機和全自動灌裝生產線。濃漿灌裝機是適用于各種粘稠性顆粒狀的醬(漿)類物料的定量瓶裝生產裝置。濃漿灌裝機多采用活塞式灌裝,物料灌裝容量可調節,具有液位自控、無瓶自控、有瓶自動開 閥灌裝、無瓶不開閥灌裝等多種自控機構,料桶中増加攪拌裝置,便易分離之液料,在充填時基本達到其一致性。濃漿灌裝機中灌裝閥及其開關閥機構及附屬設備的設計使其能夠適應高速灌裝的要求,運行平穩、可靠,密封環具有自動補償功能,壽命長的特點。整個濃漿灌裝機具有結構緊湊,操作維修方便。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是濃漿灌裝機中較為重要的部件之一,能夠保證在飲料灌裝過程中,將雙組份的配料攪拌均勻,防止配料不均勻造成各個灌裝瓶中液體不同。在濃漿灌裝機中,一般需將果汁及果粒雙組份加以攪拌,而通常的攪拌裝置不能很充分的混合果汁果粒。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能結構簡單快速有效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技術中缺乏簡單有效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本技術的一種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包括進料罐、攪拌罐、第一攪拌桿和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罐上設有出料ロ,所述攪拌罐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出料ロ與所述進ロ相連,所述第一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一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一攪拌桿與所述動カ裝置相連。在本技術的ー個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進料罐垂直設置。在本技術的另ー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攪拌罐的進ロ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進料罐的出料ロ的水平高度。在本技術的另ー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攪拌罐垂直設置。在本技術的另ー較佳實施方式中,還包括第二攪拌桿,所述第二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二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二攪拌桿與所述動カ裝置相連。在本技術的另ー較佳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攪拌桿的螺旋角與第一攪拌桿相同。本技術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安裝和操作均較為簡便。在使用雙組份攪拌裝置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混合均勻配料。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實施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具體闡釋。如圖I所示的本技術的實施例的一種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包括進料罐I、攪拌罐2、第一攪拌桿3和動カ裝置4。進料罐I上設有出料ロ 11,用于配料的流出。攪拌罐2上設有進ロ 21和出口 22,出料ロ 11與進ロ 21相連,流出進料罐的配料可以從出料ロ通過進ロ流入到攪拌罐中。第一攪拌桿3的形狀呈螺旋線形,第一攪拌桿3設于攪拌罐2內,第一攪拌桿3與動カ裝置4相連。在動カ裝置的帶動下旋轉攪拌攪拌罐內的配料。本技術中的雙組份攪拌裝置利用螺旋線形的攪拌桿,以更加充分的將配料攪拌均勻。本技術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安裝和操作均較為簡便。在使用雙組份攪拌裝置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混合均勻配料。如圖I中所示,在本技術的實施例的雙組份攪拌裝置中,進料罐I垂直設置。并優選攪拌罐2的進ロ 21的水平高度低于進料罐I的出料ロ 11的水平高度。以利用重力將配料流出。在本技術的實施例的雙組份攪拌裝置中,攪拌罐可以垂直設置。如圖I中所示,在本技術的實施例的雙組份攪拌裝置中,還可以包括第二攪拌桿5,第二攪拌桿5的形狀呈螺旋線形,第二攪拌桿設5于攪拌罐2內,第二攪拌桿5與動力裝置4相連。并優選第二攪拌桿5的螺旋角與第一攪拌桿3相同。利用兩個螺旋桿可以更好的混合果汁果粒雙組份。以上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其只作為范例,本技術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實用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術的范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濃漿灌裝機雙組份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罐、攪拌罐、第一攪拌桿和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罐上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罐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進口相連,所述第一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一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一攪拌桿與所述動力裝置相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罐垂直設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的進口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進料罐的出料口的水平高度。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垂直設置。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攪拌桿,所述第二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二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二攪拌桿與所述動力裝置相連。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攪拌桿的螺旋角與第一攪拌桿相同。專利摘要本技術的一種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包括進料罐、攪拌罐、第一攪拌桿和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罐上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罐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進口相連,所述第一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一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一攪拌桿與所述動力裝置相連。本技術的濃漿灌裝機的雙組份攪拌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方便,安裝和操作均較為簡便。在使用雙組份攪拌裝置的過程中可以方便快速的混合均勻配料。文檔編號B01F7/24GK202638346SQ20122015253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2日專利技術者汪建國 申請人:上海龍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濃漿灌裝機雙組份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罐、攪拌罐、第一攪拌桿和動力裝置,所述進料罐上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罐上設有進口和出口,所述出料口與所述進口相連,所述第一攪拌桿的形狀呈螺旋線形,所述第一攪拌桿設于所述攪拌罐內,所述第一攪拌桿與所述動力裝置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建國,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龍育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