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雙接觸滾齒刀,其要點是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為0~0.3倍模數;齒頂向下0.3~0.8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15°~30°的標準壓力角;從標準壓力角的角點向下0.05~0.6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2°~37°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的角點向下0.05~0.3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5°~50°的齒頂倒棱壓力角α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制造容易、費用低,刀具裝卸方便快速,用于加工雙接觸齒輪,能準確的為齒輪精加工提供所需的剪除干涉量和挖根量,保證了漸開線部分與過渡曲線部分的光滑連接,提高了雙接觸齒輪的加工精度,工序簡單,加工時間短,降低了加工費用,提高了加工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加工齒輪的滾齒刀,具體涉及ー種雙接觸圓柱齒輪的雙接觸滾齒刀。
技術介紹
漸開線齒面的圓柱齒輪其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在機械傳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滾齒刀加工這種齒輪,加工時間短費用低,圓柱齒輪加工普遍采用了滾齒刀加工。但是這種純漸開線齒面的圓柱齒輪的齒面接觸疲勞強度和抗彎曲強度小,在嚙合時噪聲大,齒面容易磨損,使用壽命短。齒輪齒面由漸開線和過渡曲線構成的雙接觸齒輪具有嚙合時噪聲小,提高了齒輪強度和使用壽命。現有的滾齒刀用來加工這種雙接觸齒輪,エ序復雜,合格率低, 加工費用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制造容易,強度好,齒面不易磨損,使用壽命長,加工エ序簡單的雙接觸滾齒刀。本技術的雙接觸滾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為O O. 3倍模數;滾齒測量線與節線垂直,齒面與滾齒測量線形成壓カ角;所述的壓力角依次為標準壓カ角、剪除干涉量壓力角、齒頂倒棱壓カ角;所述的標準壓カ角角度為15° 30°,設在齒頂向下O. 3 O. 8倍齒高的齒面上;從標準壓力角的角點向下O. 05 O. 6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2° 37°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的角點向下O.05 O. 3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5° 50°的齒頂倒棱壓カ角α 3。本技術的雙接觸滾齒刀結構簡單、制造容易、費用低,刀具裝卸方便快速,省時省力,用于加工雙接觸齒輪,能準確的為齒輪精加工提供所需的剪除干渉量和挖根量,保證了漸開線部分與過渡曲線部分的光滑連接,提高了雙接觸齒輪的加工精度,加工エ序簡單,加工時間短,降低了雙接觸齒輪的加工費用,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雙接觸滾齒刀刀齒示意圖。圖中1、齒頂,2、齒面,α I、標準壓力角,α 2、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3、齒頂倒棱壓力角,bl、刀齒節徑處齒距,b2、刀齒節徑處間距,R、齒頂園半徑,h、齒高,m、模數,5、節線,6、滾齒測量線。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本技術的雙接觸滾齒刀,模數m為5. 5毫米,齒高h為16. 5毫米,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R為O. 182x5. 5毫米=1. O毫米;滾齒測量線6與節線5垂直,齒面2與滾齒測量線6形成壓カ角;依次為標準壓カ角α I、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齒頂倒棱壓カ角α 3。角度為20°的標準壓力角α I設在齒頂I向下O. 78x16. 5毫米=12. 87毫米的齒面2上;從標準壓力角α I角點向下O. 1x16. 5毫米=I. 65毫米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5°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 ;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的角點向下O. 12x16. 5暈米=I. 98暈米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45° 的齒頂倒棱壓カ角α3。實施例2本技術的雙接觸滾齒刀,模數m為7毫米,齒高h為18毫米,滾齒刀的的齒頂圓半徑R為O. 2x7毫米=1. 4毫米;滾齒測量線6與節線5垂直,齒面2與滾齒測量線6形成壓カ角;依次為標準壓カ角α I、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齒頂倒棱壓カ角α 3。齒頂I向下O. 4x18毫米=7. 2毫米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2. 5°的標準壓力角α I ;從標準壓力角α I的角點向下O. 5x18暈米=9暈米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7. 5°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2;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的角點向下O. 1x18暈米=I. 8暈米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46°的齒頂倒棱壓カ角ct 3。權利要求1. ー種雙接觸滾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R為O O. 3倍模數;滾齒測量線(6)與節線(5)垂直,齒面(2)與滾齒測量線(6)形成壓カ角;所述的壓力角依次為標準壓カ角α I、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齒頂倒棱壓カ角α 3 ;所述的標準壓カ角α I角度為15° 30°,設在齒頂向下O. 3 O. 8倍齒高的齒面上;從標準壓カ角α I的角點向下O. 05 O. 6倍齒高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2° 37°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 ;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 2的角點向下O. 05 O. 3倍齒高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5° 50°的齒頂倒棱壓カ角α 3。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雙接觸滾齒刀,其要點是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為0~0.3倍模數;齒頂向下0.3~0.8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15°~30°的標準壓力角;從標準壓力角的角點向下0.05~0.6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2°~37°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的角點向下0.05~0.3倍齒高的齒面上設有角度為25°~50°的齒頂倒棱壓力角α3。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容易、費用低,刀具裝卸方便快速,用于加工雙接觸齒輪,能準確的為齒輪精加工提供所需的剪除干涉量和挖根量,保證了漸開線部分與過渡曲線部分的光滑連接,提高了雙接觸齒輪的加工精度,工序簡單,加工時間短,降低了加工費用,提高了加工效率。文檔編號B23F21/16GK202639547SQ20122025602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日專利技術者文貴華, 趙尚吾, 厲海祥, 劉金生, 張金鳳, 易容 申請人: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接觸滾齒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齒刀的齒頂圓半徑R為0~0.3倍模數;滾齒測量線(6)與節線(5)垂直,齒面(2)與滾齒測量線(6)形成壓力角;所述的壓力角依次為標準壓力角α1、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2、齒頂倒棱壓力角α3;所述的標準壓力角α1角度為15°~30°,設在齒頂向下0.3~0.8倍齒高的齒面上;從標準壓力角α1的角點向下0.05~0.6倍齒高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2°~37°的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2;從剪除干涉量壓力角α2的角點向下0.05~0.3倍齒高的齒面(2)上設有角度為25°~50°的齒頂倒棱壓力角α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文貴華,趙尚吾,厲海祥,劉金生,張金鳳,易容,
申請(專利權)人:株洲齒輪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