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由左支撐板、左支撐架、右支撐板、右支撐架、橫架及工裝底板構成,所述橫架連接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左支撐架、右支撐架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安裝有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雙頭螺柱,所述左支撐板上安裝有定位組件,右支撐板上設有旋轉塊,本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外觀尺寸小,結構緊湊,重量輕;減少了增壓缸合并組裝過程所使用的工裝數目和產品轉移搬運次數;能夠配合倍速鏈條實現半自動化運輸,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所需空間,如果有需要,可以對該合并組裝工裝結構進行擴大用以其他產品的生產裝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屬于機械加工制造
技術介紹
目前,動車組在增壓缸的裝配生產過程中,需要完成氣壓缸與油壓缸、防滑閥之間的組裝,而氣壓缸自身又需要安裝法蘭和濾塵器。完成這些裝配需要兩種特定的工裝將氣壓缸夾緊固定。單個氣壓缸重約20Kg,由工人手工進行氣壓缸在兩種工裝之間的安裝、拆卸和轉移;單個合并組裝完成后的增壓缸重約30Kg,由工人將其從合并機上拆卸下來并搬運至實驗臺。這樣的生產方式耗時耗力,效率低。按每天一列動車的產能計算,工人每天需組裝32臺增壓缸,這樣的勞動強度更容易使工人疲憊致使操作中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 將氣壓缸安裝法蘭和濾塵器時所使用的工裝和在合并機上所使用的工裝合二為一;減少產品在工裝上的安裝拆卸次數和在不同工裝之間的轉移次數,提高生產效率;合并工裝應滿足外形結構尺寸小,重量輕;能夠配合倍速鏈條實現半自動化運輸。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由左支撐板、左支撐架、右支撐板、右支撐架、橫架及工裝底板構成,所述橫架連接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左支撐架、右支撐架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均安裝有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雙頭螺柱,所述左支撐板上安裝有定位組件,右支撐板上設有旋轉塊。所述定位組件由設于左支撐架內的定位銷和旋轉軸構成,旋轉軸和左支撐板上的左軸承過盈配合。所述右支撐架和旋轉塊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旋轉塊上的旋轉軸和右支撐板上的右軸承過盈配合。所述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通過螺釘和工裝底板固定連接在一起。所述左支撐架上安裝有兩根雙頭螺柱。所述右支撐架上安裝有一根雙頭螺柱。通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外觀尺寸小,結構緊湊,重量輕;減少了增壓缸合并組裝過程所使用的工裝數目和產品轉移搬運次數;能夠配合倍速鏈條實現半自動化運輸,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所需空間,如果有需要,可以對該合并組裝工裝結構進行擴大用以其他產品的生產裝配。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左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由左支撐板I、左支撐架2、右支撐板3、右支撐架4、橫架5及工裝底板6構成,所述左支撐架2、右支撐架4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I和右支撐板3上,所述所述左支撐架2上安裝有兩根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M16 X 60雙頭螺柱,右支撐架4上安裝有一根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M16 X 60雙頭螺柱,所述左支撐板I上安裝有定位組件7,該定位組件7使左支撐板I每旋轉90度定位一次,所述定位組件7由設于左支撐架2上的定位銷71和旋轉軸72構成,旋轉軸72和左支撐板I上的左軸承11過盈配合,使左支撐架2與左支撐板I可以發生相對轉動,所述右支撐板3上設有旋轉塊8,右支撐架4和旋轉塊8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旋轉塊8上的旋轉軸81和右支撐板3上的右軸承過盈配合,使右支撐架4與右支撐板3可以發生相對轉 動,所述橫架5連接左支撐架2和右支撐架4,,使二者成為一個整體能夠同步旋轉。所述左支撐板I和右支撐板3通過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和工裝底板6固定連接在一起,螺釘的圓柱頭沉在工裝底板內,以便工裝能夠被倍速鏈條托運,滿足一個工裝完成增壓缸裝配過程中所有定位夾緊要求,并能夠與倍速鏈條配合使用,實現半自動化運輸。合并組裝工裝具有外觀尺寸小,結構緊湊,重量輕等特點。氣壓缸在該固定狀態下完成與法蘭和濾塵器的裝配后被翻轉至垂直位置固定,在合并機的幫助下與油壓缸裝配,最后裝配防滑閥,合并組裝完成后的增壓缸以豎直及水平狀態在工裝上固定的姿態。最終,增壓缸以水平狀態在工裝上固定,由倍速鏈條托運至試驗臺進行相關性能實驗。試驗完成后,合格的增壓缸被從合并組裝工裝上取下,合并組裝工裝由倍速鏈條托運至合并機下進行下一個產品的裝配;若增壓缸不合格,則其會和合并組裝工裝一起由倍速鏈條托運至合并機下進行重新裝配,直至實驗合格,在這個過程中,合并工裝是循環流動使用的。以上所述的僅為本技術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實用實施的范圍,凡是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裝飾,皆應仍屬于本技術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由左支撐板(I)、左支撐架(2)、右支撐板(3)、右支撐架(4)、橫架(5)及工裝底板(6)構成,所述橫架(5)連接左支撐架(2)和右支撐架(4),左支撐架(2)、右支撐架(4)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I)和右支撐板(3)上,所述左支撐架(2)和右支撐架(4)均安裝有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雙頭螺柱(10),所述左支撐板(I)上安裝有定位組件(7 ),右支撐板(3 )上設有旋轉塊(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組件(7)由設于左支撐架(12)內的定位銷(71)和旋轉軸(72)構成,旋轉軸(72)和左支撐板(I)上的左軸承(11)過盈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撐架(4)和旋轉塊(8 )通過螺紋連接在一起,旋轉塊(8 )上的旋轉軸(81)和右支撐板(3 )上的右軸承過盈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撐板 (1)和右支撐板(3)通過螺釘和工裝底板(6 )固定連接在一起。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撐架(2)上安裝有兩根雙頭螺柱。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撐架(4)上安裝有一根雙頭螺柱。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由左支撐板、左支撐架、右支撐板、右支撐架、橫架及工裝底板構成,所述橫架連接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左支撐架、右支撐架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和右支撐板上,所述左支撐架和右支撐架安裝有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雙頭螺柱,所述左支撐板上安裝有定位組件,右支撐板上設有旋轉塊,本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外觀尺寸小,結構緊湊,重量輕;減少了增壓缸合并組裝過程所使用的工裝數目和產品轉移搬運次數;能夠配合倍速鏈條實現半自動化運輸,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所需空間,如果有需要,可以對該合并組裝工裝結構進行擴大用以其他產品的生產裝配。文檔編號B23P21/00GK202639819SQ201220180088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專利技術者劉亮, 曾良武, 余毅權 申請人:南京浦鎮海泰制動設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動車組增壓缸合并組裝工裝,其特征在于:由左支撐板(1)、左支撐架(2)、右支撐板(3)、右支撐架(4)、橫架(5)及工裝底板(6)構成,所述橫架(5)連接左支撐架(2)和右支撐架(4),左支撐架(2)、右支撐架(4)分別固定于左支撐板(1)和右支撐板(3)上,所述左支撐架(2)和右支撐架(4)均安裝有用于增壓缸的定位與緊固的雙頭螺柱(10),所述左支撐板(1)上安裝有定位組件(7),右支撐板(3)上設有旋轉塊(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亮,曾良武,余毅權,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浦鎮海泰制動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