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注塑產品取放機構,具體的說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工作臺,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第二小工作臺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將二次注塑時的取成品和放一次注塑的產品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實現高速高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注塑產品取放機構,具體的說一種能同時實現快速取出二次注塑產品和安裝第一次注塑產品的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
技術介紹
在現有實際應用中,注塑產品因外觀的需要或結構的特型,要采用二次注塑技術,就是要將第一次注塑的產品作為鑲件放入第二次注塑的模具中,二次注塑后達到所需要的外觀或結構或效果。一般的做法的是使用手工裝入,但這樣效率很低,質量也不高,導致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能實現快速取出二次注塑產品和安裝第一次注塑產品的目的。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設計了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工作臺,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第二小工作臺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所述執行機構包括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下表面并配合第二小工作臺表面的鑲嵌件數量設置的薄型氣缸,配合薄型氣缸底部設置夾具;還包括位于主板下表面兩側用于固定薄型氣缸的氣缸固定板,以及用于連接兩側氣缸固定板的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內設置有用于使氣缸固定板做軸向旋轉的轉軸;還包括一個回轉氣缸,以及位于氣缸固定板外側的第二連接板用于固定回轉氣缸驅動轉軸旋轉,以及位于主板兩側用于套設在導向柱上的導向塊;所述執行機構還包括位于主板一側的皮碗。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將二次注塑時的取成品和放一次注塑的產品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實現高速高效。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的主視圖。參見圖I至圖3,I為第二次注塑后的成品;2為第一次注塑后的產品;3為回轉氣缸;4為薄型氣缸;5為大工作臺;6為第一小工作臺;7為第二小工作臺;8為主板;9為氣缸固定板;10為第一連接板;11為轉軸;12為第二連接板;13為夾具;14為皮碗;15為導向柱;16為導向塊;17為鑲嵌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I至圖3所示,本技術包括大工作臺5,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5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第二小工作臺7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17 ;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5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7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15。執行機構包括主板8,以及位于主板8下表面并配合第二小工作臺7表面的鑲嵌件數量設置的薄型氣缸4,配合薄型氣缸4底部設置夾具13 ;還包括位于主板8下表面兩側用于固定薄型氣缸4的氣缸固定板9,以及用于連接兩側氣缸固定板9的第一連接板10,第一 連接板10內設置有用于使氣缸固定板9做軸向旋轉的轉軸11 ;還包括一個回轉氣缸3,以及位于氣缸固定板9外側的第二連接板12用于固定回轉氣缸3驅動轉軸11旋轉,以及位于主板8兩側用于套設在導向柱15上的導向塊16。該執行機構還包括位于主板8右側的皮碗14。本技術具體工作過程如下I、 首先將第一次注塑后的產品2套在小工作臺7上面的鑲嵌件17上;2、 開模前,通過機械手帶動主板8,將執行機構移到第一小工作臺6上部,將上一模的產品放到小工作臺6上面;3、 然后機械手帶動主板8,將執行機構移到第二小工作臺7上部,通過導向塊16將執行機構放入導柱15定位;4、 薄型氣缸4工作,將第二小工作臺7上面的第一次注塑后的產品2吸入夾具13 ;5、 開模后,機械手帶動主板8,將執行機構移到注塑機里面,機械手要旋轉90°,通過導向塊16將工作部分放入導向柱15定位;6、 機械手帶動主板8,將執行機構移到模具里面,通過皮碗14將第一次注塑后的廣品2從后|旲取下來;7、 旋轉氣缸3帶動氣缸固定板旋轉90°,使第一次注塑的產品2正對著后模;8、 薄型氣缸4工作,帶動夾具13,將第一次注塑的產品2套入后模芯;9、 工作完成,機械手帶動主板8,將執行機構移出注塑機。本技術將二次注塑時的取成品和放一次注塑的產品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實現高速高效。權利要求1.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工作臺(5),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5)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第二小工作臺(7)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17);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5)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7)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1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執行機構包括主板(8),以及位于主板(8)下表面并配合第二小工作臺(7)表面的鑲嵌件數量設置的薄型氣缸(4),配合薄型氣缸(4)底部設置夾具(13 );還包括位于主板(8 )下表面兩側用于固定薄型氣缸(4)的氣缸固定板(9),以及用于連接兩側氣缸固定板(9)的第一連接板(10),第一連接板(10)內設置有用于使氣缸固定板(9)做軸向旋轉的轉軸(11);還包括一個回轉氣缸(3),以及位于氣缸固定板(9)外側的第二連接板(12)用于固定回轉氣缸(3)驅 動轉軸(11)旋轉,以及位于主板(8)兩側用于套設在導向柱(15)上的導向塊(16);所述執行機構還包括位于主板(8) 一側的皮碗(14)。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注塑產品取放機構,具體的說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工作臺,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第二小工作臺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和第二小工作臺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將二次注塑時的取成品和放一次注塑的產品同時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實現高速高效。文檔編號B29C45/17GK202640656SQ20122021443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專利技術者劉展 申請人:泰欣塑料模具(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二次注塑塑膠模具的安裝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工作臺(5),以及平行設置在大工作臺(5)表面的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第二小工作臺(7)表面均布有用于放置注塑產品的鑲嵌件(17);還包括一個位于大工作臺(5)上方并來回于第一小工作臺(6)和第二小工作臺(7)的執行機構,該執行機構用于二次注塑產品注塑產品的取出和一次注塑產品的安裝;以及包括設置在第二小工作臺(7)上用于支撐執行機構的導向柱(1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展,
申請(專利權)人:泰欣塑料模具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