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躺椅車,它的驅動軸安裝在前輪軸皮內,左側的電機線圈與左軸承座、前叉固定,磁鐵與前輪固定,太陽能篷向電池充電、電流經控制器到線圈。軸皮右側裝有盤形飛輪和行星齒輪增速器,太陽輪與飛輪固定,內齒圈與右軸承座、前叉固定,齒輪架裝在驅動軸花鍵上。座椅內管裝在外管內,前端與前擋桿、前橫梁、前叉焊接,后端有后擋桿,座布繞過前擋桿、后擋桿固定在U形梁上,座椅外管后端焊接在U形梁上,外管上安裝靠背。兩個后轉向輪通過后叉、主銷安裝在U形梁兩端的主銷座內,塑料扶手前后移動時,通過伸縮管、拉桿、后叉內側上端的搖臂帶動后輪轉向。優點是:能座騎,臥騎,拉長平躺,腳蹬和電動兩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休閑電動自行車交通工具,具體的說是一種太陽能躺椅車。
技術介紹
目前,傳統的休閑自行車都是鏈輪增速后驅動、前轉向、鞍式坐騎,其傳動效率低,手臂易疲勞,坐姿不舒適,電動車充電不方便,行駛里程短。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改變休閑電動自行車的鏈輪傳動結構、轉向結構和座姿,電動車行駛里程短且消耗能源等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高效行星齒輪增速前驅動,扶手操作后轉向、座臥可調、能當床使用,腳蹬和電動兩用的太陽能躺椅車。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由前輪、驅動軸、行星齒輪增速器、盤形飛輪、腳蹬、電 機、電池、太陽能篷、座椅機構、扶手轉向機構、后叉及兩個后轉向輪組成,其特征在于前輪轂用螺釘固定在軸皮上,驅動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軸皮內,軸皮右側裝有盤形飛輪和行星齒輪增速器,左側裝有電機,兩側的軸承座上焊有前叉爪和前叉銷,用螺釘固定在前叉前端,腳蹬安裝在驅動軸兩端。行星齒輪增速器的太陽輪通過螺釘與盤形飛輪固定,其右側的齒輪架通過內花鍵安裝在驅動軸花鍵上,三個行星齒輪通過滾針軸承和行星輪軸安裝在齒輪架上,與太陽輪和內齒圈嚙合,內齒圈與右側軸承座為一體。電機磁鐵固定在輪轂上,線圈通過螺釘固定在左側軸承座上,電池和控制器安裝在前叉后端,電流控制閥在右扶手手柄上,太陽能篷固定在前叉前端和后擋桿兩端。前叉后端與前橫梁焊為一體,座椅內管與前擋桿和前橫梁焊接在一起,座椅內管活動安裝在座椅外管內,座椅內管后端用圓柱銷與后擋桿安裝在一起,座椅布繞過前擋桿和后擋桿固定在U形梁上,座椅外管前端裝有固定座,緊固螺絲通過固定座及座椅外管前端的孔將內外管固定在一起,座椅外管后端焊接在U形梁上方,座椅外管后上方焊有靠背座,座椅兩側有塑料扶手,塑料扶手套裝在扶手管上,能相對滑動,扶手支架用螺釘固定安裝在固定座上,扶手管前端與扶手支架連接,后端安裝有鎖扣和扶手桿,扶手桿后端通過球軸承與靠背連接。U形梁兩端與主銷座垂直焊接,后轉向輪通過后叉及后叉上的主銷活動安裝在主銷座內,后叉上端內側焊接有搖臂,伸縮管活動連接在塑料扶手下方,伸縮管下端通過球軸承與拉桿連接,拉桿后端通過球軸承與搖臂連接,伸縮桿活動裝在伸縮管內,下端通過球軸承安裝在座椅外管上,后叉內側下端焊有橫拉桿臂,與橫拉桿及兩主銷間形成梯形機構,扶手手柄上裝有手閘,與后輪剎車閘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采用行星齒輪增速前驅動,臥式可調座椅,扶手操作后轉向,腳蹬、電動兩用。其結構簡單,高效省力,變鞍騎為臥騎,能座騎、臥騎、推行、平躺,一車多用,節能環保、行駛里程長。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I的府視圖。附圖3是本技術平躺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U形梁及后叉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行星齒輪增速器和電機內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附圖5中,前輪轂46用螺釘固定在軸皮47上,驅動軸3通過軸承安裝在軸皮47 內,軸皮右側裝有盤形飛輪54和行星齒輪增速器34,左側裝有電機33,兩側有軸承座40、52,中間用止推墊片定位,腳蹬2安裝在驅動軸3兩端,腳蹬2通過驅動軸3帶動行星齒輪增速器34、盤形飛輪54及前輪I轉動,實現增速和滑行。打開電源開關,電流經電池31、控制器32和電流控制閥37到線圈45,帶動磁鐵44及前輪I轉動,此時飛輪空轉,太陽能篷17能向電池31充電。附圖1、2中,前叉5后端與前橫梁6焊為一體,座椅內管18與前擋桿35和前橫梁6焊接在一起,座椅內管18活動安裝在座椅外管12內,座椅內管18后端用圓柱銷19與后擋桿21安裝在一起,座椅布22繞過前擋桿35和后擋桿21固定在U形梁39上,座椅外管12前端裝有固定座7 (見局部剖視圖),緊固螺絲8通過固定座7及座椅外管12前端的孔將內外管固定在一起,座椅外管12后端焊接在U形梁39上方,座椅外管12后上方焊有靠背座38,座椅兩側有塑料扶手10,塑料扶手10套裝在扶手管13上,可以相對滑動,扶手支架9用螺釘固定安裝在固定座7上,扶手管13前端與扶手支架9連接,后端安裝有鎖扣14和扶手桿15,扶手桿15后端通過球軸承與靠背16連接,松開鎖扣14可以調整靠背16的角度,松開固定座7上的緊固螺絲8,座椅內管18和座椅外管12可以相對滑動,靠背16放平吋,向前抽動座椅內管18,使座椅加長,即變成ー張床(見附圖3),伸縮座椅時座布22始終保持張緊狀態。U形梁39兩端與主銷座57垂直焊接,后轉向輪23通過后叉24及后叉上的主銷56活動安裝在主銷座57內,后叉24上端內側焊接有搖臂55 (見附圖4),伸縮管30活動安裝在塑料扶10手下方,伸縮管30下端通過球軸承與拉桿27連接,拉桿27后端通過球軸承與搖臂55連接,伸縮桿29活動裝在伸縮管30內,可以相對滑動,下端通過球軸承安裝在座椅外管12上,當左側塑料扶手10前移,右側塑料扶手后移時,帶動左右兩側伸縮管30、拉桿27前后移動,拉桿27帶動搖臂55、后叉24及后輪23向左轉動,車輛右轉彎,反之左轉彎,同時伸縮管30和伸縮桿29相對伸縮并繞下端的球軸承轉動,后叉24內側下端焊有橫拉桿臂25,與橫拉桿26及兩主銷56間形成梯形機構,轉彎時內側后輪轉角大于外側后輪,使三個輪繞同一中心轉動,實現平穩轉向,扶手手柄11上裝有手閘36,與后輪剎車閘連接。行星齒輪增速器34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行星齒輪增速器34的太陽輪51通過螺釘與盤形飛輪54固定,右側的齒輪架53通過內花鍵安裝在驅動軸3花鍵上,兩端用止推墊片定位,三個行星齒輪49通過滾針軸承和行星齒輪軸50安裝在齒輪架53上,與太陽輪51和內齒圈48嚙合,內齒圈48與右側軸承座52為一體,軸承座40、52與前叉爪4和前叉銷41焊接后插入前叉前端并用螺釘固定(見局部剖視圖),內齒圈48即與前叉5固定,腳蹬2通過驅動軸3帶動齒輪架53轉動,齒輪架53通過行星齒輪49帶動太陽輪51盤形飛輪54及前輪I轉動,實現增速和滑行,增速比為I : 2.8。行星齒輪增速器軸向間距小,只傳遞扭力,無徑向力,效率較高。電機33的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電機磁鐵44固定在輪轂46左側,線圈45通過螺釘固定在左側軸承座40上,左側有防塵罩42,軸承座40與前叉5固定,電池31和控制器32安裝在前叉5后端,電流控制閥37在右扶手手柄11上,太陽能篷17通過篷架20固定在 前叉5前端和后擋桿21兩端,電流從電池31經控制器32和電流控制閥37到線圈45,帶動磁鐵44及前輪I轉動,此時飛輪空轉。太陽能篷17發電后向電池31充電。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躺椅車,由前輪(I)、驅動軸(3)、行星齒輪增速器(34)、盤形飛輪(54)、腳蹬⑵、電機(33)、電池(31)、太陽能篷(17)、座椅機構、扶手轉向機構、后叉(24)及兩個后轉向輪(23)組成,其特征是前輪轂(46)用螺釘固定在軸皮(47)上,驅動軸(3)通過軸承安裝在軸皮(47)內,軸皮右側裝有盤形飛輪(54)和行星齒輪增速器(34),左側裝有電機(33),兩側有軸承座(40)、(52)與前叉爪⑷前叉銷(41)焊接,固定在前叉(5)前端,腳蹬(2)安裝在驅動軸(3)兩端。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躺椅車,其特征是行星齒輪增速器(34)的太陽輪(51)通過螺釘與盤形飛輪(54)固定,其右側的齒輪架(53)通過內花鍵安裝在驅動軸(3)花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躺椅車,由前輪(1)、驅動軸(3)、行星齒輪增速器(34)、盤形飛輪(54)、腳蹬(2)、電機(33)、電池(31)、太陽能篷(17)、座椅機構、扶手轉向機構、后叉(24)及兩個后轉向輪(23)組成,其特征是:前輪轂(46)用螺釘固定在軸皮(47)上,驅動軸(3)通過軸承安裝在軸皮(47)內,軸皮右側裝有盤形飛輪(54)和行星齒輪增速器(34),左側裝有電機(33),兩側有軸承座(40)、(52)與前叉爪(4)前叉銷(41)焊接,固定在前叉(5)前端,腳蹬(2)安裝在驅動軸(3)兩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海生,高帆,
申請(專利權)人:張海生,高帆,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