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污泥脫水機的喂料裝置,具體地講,本技術涉及ー種螺旋壓榨脫水機主動喂料裝置。
技術介紹
污水處理后沉淀下的污泥也屬于污染物,仍需作進ー步處理,污泥脫水處理是實現后續治污處理的重要環節。當今,作污泥脫水處理的主流設備是臥式螺旋壓榨脫水機,該類設備從豎置的進料斗中投入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污泥落到旋轉的螺桿上被輸送和壓榨脫水。因處理的污水不同,所沉淀下的污泥含纖維量不等,含水量和粘度等指標不同,濕污泥投入到進料斗中,僅靠重力作用污泥不能足量、順利、均勻落至螺桿上,斷續進料造成壓榨不均勻,脫水效果不一致,以及生產效率差等一系列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ー種螺旋壓榨脫水機主動喂料裝置,該裝置立置在進料斗中,靠臂桿攪動和螺旋擠壓助污泥落入螺桿上,從而做到主動、均勻地喂料。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木目標。螺旋壓榨脫水機主動喂料裝置,它立置在進料斗中,包括電機、減速機、聯軸節、轉軸、螺桿和過濾筒。所述進料斗是ー種大端朝上,小端朝下的漏斗狀構件,朝下敞ロ與過濾筒朝上的喉管對接,喉管位于螺桿螺旋起始段之上,在進料斗朝上敞ロ端架設與電機直聯的減速機,減速機朝下的輸出軸處在進料斗中軸線上,下垂的轉軸通過聯軸節與減速機輸出軸連接。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轉軸上半截設有2 4根軸向相間且圓周錯位90° 180°徑向外伸的臂桿,下半截轉軸為螺旋軸結構,該段轉軸與進料斗朝下的敞ロ間隙配合形成螺旋擠壓結構。上述結構中,下半截轉軸為右旋結構的螺旋軸,順時旋轉時形成向下擠壓喂料。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I、主動喂料裝置為電動螺旋擠壓結構,結構簡單、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壓榨脫水機主動喂料裝置,它立置在進料斗(1)中,包括電機(2)、減速機(3)、聯軸節(4)、轉軸(5)、螺桿(6)和過濾筒(7);所述進料斗(1)是一種大端朝上,小端朝下的漏斗狀構件,朝下敞口與過濾筒(7)朝上的喉管對接,喉管位于螺桿(6)螺旋起始段之上,在進料斗(1)朝上敞口端架設與電機(2)直聯的減速機(3),減速機(3)朝下的輸出軸處在進料斗(1)中軸線上,下垂的轉軸(5)通過聯軸節(4)與減速機(3)輸出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5)上半截設有2~4根軸向相間且圓周錯位900~1800徑向外伸的臂桿(5.1),下半截轉軸(5)為螺旋軸結構,該段轉軸(5)與進料斗(1)朝下的敞口間隙配合形成螺旋擠壓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憲如,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百新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