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包括:轉動軸;第一旋轉架及第二旋轉架,均呈正N邊形,對稱固設于轉動軸的兩端,其對應側邊用于固定光纖光柵,在第一旋轉架的周緣均勻設置M個第一定位孔;立柱,設置于第一旋轉支架的外圍,在其中部設置中心孔,旋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后穿過該中心孔,轉動軸連同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可相對于立柱轉動;立柱的第一端設置與第一旋轉架的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定位銷釘,用于在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旋轉至預設位置后,固定第二定位孔及該預設位置對應的M個第一定位孔其中之一的第一定位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分多次旋轉一定角度的方法可以使得光纖光柵的表面鍍層均勻致密。(*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光學行業光纖
,尤其涉及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
技術介紹
光纖光柵因其對外部參數的變化敏感,例如溫度,壓力,折射率,可以用來制作傳感器件,對其表面進行金屬化可以達到增敏的效果。現階段,光纖光柵表層金屬化的主要方法是化學鍍法,其包括對光纖光柵表層進行預處理,包含去油,粗化,敏化等步驟,然后利用化學反應的方法進行化學活化施鍍,該方法無法準確控制表層金屬薄膜的厚度,對于對表層金屬薄膜的厚度嚴格要求的器件無法實施。制備光纖光柵金屬薄膜的另一種方法為派射鍍膜法,其能夠較為準確的控制表層金屬薄膜的厚度。然而,由于光纖光柵的側面積非常小,其在鍍膜機內無法精確旋轉,導致金屬薄膜分布不均勻,嚴重影響光纖光柵傳感器件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一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解決上述的一個或多個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以使光纖光柵在鍍膜機內精確旋轉,從而使其表面所鍍的金屬膜均勻。( 二 )技術方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包括轉動軸;第一旋轉架及第二旋轉架,均呈正N邊形,對稱固設于轉動軸的兩端,其對應側邊用于固定光纖光柵,在第一旋轉架的周緣均勻設置M個第一定位孔,KM^N ;立柱,設置于第一旋轉支架的外圍,在其中部設置中心孔,旋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后穿過該中心孔,轉動軸連同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可相對于立柱轉動;立柱的第一端設置與第一旋轉架的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定位銷釘,用于在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旋轉至預設位置后,固定第二定位孔及該預設位置對應的M個第一定位孔其中之一的第一定位孔。(三)有益效果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術中,由于旋轉架設計使用正多邊形的幾何結構,幾何圖形所固有的旋轉對稱性使得通過分多次旋轉一定角度的方法可以使得光纖光柵的表面鍍層均勻致密;(2)本技術中,使用緊固螺栓與鍍膜機器的樣品臺相連接,對于各種型號的機器都可通過改變緊固螺栓尺寸大小即可配套使用;(3)本技術器件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可拆卸,與已有的相關產品相比,本結構不需要對機器的內部進行改變或者改造,安裝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第一旋轉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第二旋轉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立柱的結構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光纖光柵;2-轉動軸3-第二旋轉架;4-第一旋轉架;5-定位銷釘;6-立柱;7-緊固螺栓;8、13、15-中心孔9、10、11、12-第一定位孔;14-第二定位孔。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或說明書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圖號。且在附圖中,以簡化或是方便標示。再者,附圖中未繪示或描述的實現方式,為所屬
中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形式。另外,雖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參數的示范,但應了解,參數無需確切等于相應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誤差容限或設計約束內近似于相應的值。在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該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包括轉動軸2 ;第一旋轉架4及第二旋轉架3,均呈正N邊形,對稱固設于轉動軸2的兩端,其各側邊用于固定光纖光柵1,在第一旋轉架的周緣均勻設置M個第一定位孔其中,I < M < N ;立柱6,其中部設置中心孔,旋轉軸2的一端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后穿過該中心孔,該立柱可相對于轉動軸2轉動;該立柱的第一端設置與第一旋轉架的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第二端設置緊固螺栓7;定位銷釘5,用于在所述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旋轉至預設位置后,固定第二定位孔和該預設位置對應的M個第一定位孔其中之一的第一定位孔。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第一旋轉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和圖2所示的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N = 4,即第一旋轉架及第二旋轉架的形狀為正方形,此外,N還可以取3、5或6,N的取值越高,該支架能夠精確旋轉的角度越小,越能夠保證所鍍物表面的鍍層均勻。此外,如圖2所示,在本技術優選的方案中,M = N,且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點與第I個第一定位孔中心的直線平分該第一旋轉架的第I條側邊,I = 1,2,……,N。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如果M小于N,也是可行的,例如M = N/2,只要保證第一定位孔在第一旋轉架上均勻排布即可。如圖2所示,正方形的第一旋轉架4是具有5個貫穿孔(8 12),其中,貫穿孔(9 12)為第一定位孔,其大小相同帶有螺紋,在位置上四孔相連形成一個正方形。貫穿孔8為中心孔,其為第一旋轉架4的中心,用于穿過旋轉軸。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第二旋轉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正方形的第二旋轉架3只在其中心具有I個中心孔13,轉動軸2穿過第一旋轉架4的中心孔8和第二旋轉架3的中心孔13,與第一旋轉架4及第二旋轉架3焊接成為一體。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輔助光纖光柵旋轉支架中立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立柱6上有兩個貫穿孔(14、1 5)。其中,貫穿孔14為第二定位孔,其可以精確定位正方形的第一旋轉架的定位銷釘5和轉動軸2,將銷釘拔出后轉動正方形光纖旋轉支架至銷釘可再次插入為止既是精確轉動了 90°,轉動4次既可以保證所鍍物表面的鍍層均勻。轉動軸2的一端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后穿過該中心孔,該立柱可相對于轉動軸2轉動。此外,立柱第二端的緊固螺栓7與立柱可拆卸螺接,其位于立柱外端部分的直徑可變。使用緊固螺栓與鍍膜機器的樣品臺相連接,對于各種型號的機器都可通過改變緊固螺栓直徑大小即可配套使用。需要說明的是,該第二定位孔為非螺紋孔。本實施例中,光纖光柵I是各種光纖、長周期光纖光柵(普通和超細)和布拉格光纖光柵,以長周期光纖光柵為例其使用方法為,將本技術固定在磁控濺射載物平臺上,使用磁控濺射專用高溫膠布將多支光纖光柵固定在正方形光纖旋轉支架的四個側邊,插入銷釘,進行濺射操作一次,拔出銷釘,旋轉正方形光纖旋轉支架到銷釘恰好可以再次插入處,再次插入銷釘,進行濺射操作一次,重復操作,共進行四次濺射后,整根光纖光柵表面都已鍍上均勻的膜層,膜層厚度可以通過濺射時間進行控制或者使用機器內所配備的晶振膜厚控制儀,各機器的濺射速率不同,納米級別膜厚大約需要5分鐘左右,具體依照機器再行計算。以上所述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包括 轉動軸; 第一旋轉架及第二旋轉架,均呈正N邊形,對稱固設于所述轉動軸的兩端,其對應側邊用于固定光纖光柵,在所述第一旋轉架的周緣均勻設置M個第一定位孔,KM^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輔助光纖光柵旋轉的支架,包括:轉動軸;第一旋轉架及第二旋轉架,均呈正N邊形,對稱固設于所述轉動軸的兩端,其對應側邊用于固定光纖光柵,在所述第一旋轉架的周緣均勻設置M個第一定位孔,1<M≤N;立柱,設置于所述第一旋轉支架的外圍,在其中部設置中心孔,所述旋轉軸的一端穿過第一旋轉架中心后穿過該中心孔,所述轉動軸連同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可相對于所述立柱轉動;所述立柱的第一端設置與所述第一旋轉架的第一定位孔相對應的第二定位孔;定位銷釘,用于在所述第一旋轉架和第二旋轉架旋轉至預設位置后,固定所述第二定位孔及該預設位置對應的M個第一定位孔其中之一的第一定位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永杰,戴興,趙強,劉元輝,李芳,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