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工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包括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所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包括橫梁、扁擔、液壓油頂和支撐墊塊,所述扁擔包括平行設置在橫梁兩側的左夾片和右夾片,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上端通過第一連接件活動連接,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活動連接;所述液壓油頂的一端與橫梁接觸,所述支撐墊塊設置在待調校鋼軌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對工地鋼軌焊接出現的高接頭或低接頭的調校,保證了焊接接頭平直度,實現了施工機械化,同時便于移動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鐵路施工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
技術介紹
鋼軌焊接接頭對外觀平直度要求極其嚴格,鋼軌焊接時易出現高接頭或低接頭現象。對于エ廠內鋼軌焊接接頭可采用成熟的鋼軌焊接接頭四向調直機進行調直,但是在エ地現場,由于該設備較為龐大,所以不適合エ地鋼軌焊接接頭的調直。而目前エ地鋼軌焊接大部分采用閃光焊,經常會出現高接頭或低接頭現象,目前沒有成熟的設備對這種焊頭在エ地現場進行調校,影響了焊接接頭的質量,對超標嚴重的只能鋸切后重新進行焊接,造成浪費。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急需研究開發ー套適合エ地現場鋼軌焊接接頭的調校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對エ地鋼軌焊接出現的高接頭或低接頭的調校,保證了焊接接頭平直度,實現了施工機械化,同時便于移動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干包括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所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包括橫梁、扁擔、液壓油頂和支撐墊塊,所述扁擔包括平行設置在橫梁兩側的左夾片和右夾片,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上端通過弟一連接件活動連接,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活動連接;所述液壓油頂的一端與橫梁接觸,所述支撐墊塊設置在待調校鋼軌上。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車架,所述移動車架由架體以及安裝在架體底部的前走行輪和后走行輪三部分組成,所述前走行輪和后走行輪的數量相等且均為兩個,兩個所述前走行輪對稱設置,兩個所述后走行輪對稱設置。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設置在架體的上支撐桿上,所述扁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扁擔分別設置在橫梁的前后兩端;所述支撐墊塊的數量為ー個,所述支撐墊塊為底部橫截面是半圓形的第一支撐墊塊;所述液壓油頂設置在兩個所述扁擔之間,所述液壓油頂的底部與橫梁的下底面接觸,所述第一支撐墊塊位于液壓油頂的活塞桿與待調校鋼軌之間。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設置在架體的下支撐桿上,所述扁擔的數量為ー個,所述扁擔設置在橫梁的中部;所述支撐墊塊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墊塊為橫截面是倒梯形的第二支撐墊塊,兩個所述第二支撐墊塊分別位于橫梁的兩端與待調校鋼軌之間;所述液壓油頂設置在左夾片與右夾片之間,所述液壓油頂的底部與橫梁的上底面接觸,所述液壓油頂的活塞桿與第一連接件接觸。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均為銷軸。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為鋼橫梁。上述的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為鋼架體。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2、能有效對エ地鋼軌焊接出現的高接頭或低接頭的調校,保證了焊接接頭平直度,實現了施工機械化,同時造價低廉,便于移動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3、采用本技術進行焊頭調直,既能保證焊頭軌頂面的平直度,又能保證兩下側面的技術要求,方便實用,解決了現場エ地焊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難題,在鉄路軌道鋼軌焊接中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價植。4、本技術填補了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專用設備的空白,適用不同エ況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的調校,同時也適應于基地鋼軌焊接接頭或其它鋼結構焊接件接頭平直度調校。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ー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左視圖。圖3為本技術第二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架體;2-1—左夾片;2-2—右夾片;3-1—第一連接件; 3-2—第二連接件; 4一上支撐桿;5-1—第一支撐墊塊;5-2—第二支撐墊塊;6-1—前走行輪;6-2一后走行輪;7—待調校鋼軌;8—液壓油頂;9 一橫梁;10—下支撐桿。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如圖I和圖2所示,一種エ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包括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所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包括橫梁9、扁擔、液壓油頂8和支撐墊塊,所述扁擔包括平行設置在橫梁9兩側的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所述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的上端通過第一連接件3-1活動連接,所述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的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3-2活動連接;所述液壓油頂8的一端與橫梁9接觸,所述支撐墊塊設置在待調校鋼軌7上。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還包括使用時便于將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移動的移動車架,所述移動車架由架體I以及安裝在架體I底部的前走行輪6-1和后走行輪6-2三部分組成,所述前走行輪6-1和后走行輪6-2的數量相等且均為兩個,兩個所述前走行輪6-1對稱設置,兩個所述后走行輪6-2對稱設置。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橫梁9設置在架體I的上支撐桿4上,所述扁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所述扁擔分別設置在橫梁9的前后兩端;所述支撐墊塊的數量為ー個,所述支撐墊塊為底部橫截面是半圓形的第一支撐墊塊5-1 ;所述液壓油頂8設置在兩個所述扁擔之間,所述液壓油頂8的底部與橫梁9的下底面接觸,所述第一支撐墊塊5-1位于液壓油頂8的活塞桿與待調校鋼軌7之間。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件3-1和第二連接件3-2均為銷軸。本實施例中,所述橫梁9為鋼橫梁 。本實施例中,所述架體I為鋼架體。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本實施例適合對鋼軌焊接高接頭的平直度調校。使用吋,首先將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運至施工現場,然后將其安放至待調校鋼軌7的股道內,并找準待調校鋼軌7的高接頭焊頭位置,再將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的下部通過第二連接件3-2與待調校鋼軌7活動連接,形成以高接頭焊頭為中心的兩個受力點,在高接頭焊頭的正上方放置底部橫截面是半圓形的第一支撐墊塊5-1,在第一支撐墊塊5-1與橫梁9之間放置液壓油頂8,液壓油頂8通過液壓油管與液壓泵站連接,根據高接頭焊頭平直度數據值及焊頭溫度,施以匹配的壓力,當焊頭調直到一定的技術要求后,液壓油頂8停止頂升,取出第一支撐墊塊5-1,關閉液壓泵站,準備下ー個焊頭。實施例2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所述橫梁9設置在架體I的下支撐桿10上,所述扁擔的數量為ー個,所述扁擔設置在橫梁9的中部;所述支撐墊塊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墊塊為橫截面是倒梯形的第二支撐墊塊5-2,兩個所述第二支撐墊塊5-2分別位于橫梁9的兩端與待調校鋼軌7之間;所述液壓油頂8設置在左夾片2-1與右夾片2-2之間,所述液壓油頂8的底部與橫梁9的上底面接觸,所述液壓油頂8的活塞桿與第一連接件3-1接觸。本實施例適合對鋼軌焊接低接頭的平直度調校,低接頭調校時,與高接頭調校操作基本相同,只是調校的方向相反,只需要一個扁擔從中間將待調校鋼軌7提升即可。本實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結構、連接關系和工作原理均與實施例I相同。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技術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所述鋼軌焊接接頭平直度調校機構包括橫梁(9)、扁擔、液壓油頂(8)和支撐墊塊,所述扁擔包括平行設置在橫梁(9)兩側的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所述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的上端通過第一連接件(3?1)活動連接,所述左夾片(2?1)和右夾片(2?2)的下端通過第二連接件(3?2)活動連接;所述液壓油頂(8)的一端與橫梁(9)接觸,所述支撐墊塊設置在待調校鋼軌(7)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達,馬林,馬鈞,楊宏偉,任志鵬,劉夢起,曹德志,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