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該節點包括上段方鋼管、下段方鋼管,內套筒和T型螺栓。上段方鋼管下端四壁各開有至少一個長圓孔A,下段方鋼管上端四壁各開有至少一個長圓孔B。內套筒為矩形柱狀,內套筒上半部在與上段方鋼管上的長圓孔A對應處開有上部長圓孔,內套筒下半部在與下段方鋼管上的長圓孔B對應處開有下部長圓孔。T型螺栓的螺栓頭為長圓形,螺栓頭的形狀與方鋼管及內套筒上的長圓孔相匹配,螺栓頭的長邊長于長圓孔的短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節點形式操作簡便、施工速度快、安裝精度高、節省勞力,在建筑鋼結構施工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鋼結構施工
,具體是ー種方鋼管的連接節點。
技術介紹
鋼結構建筑具有強度高、自重輕、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及エ業化程度高等特點。鋼結構構件通過連接節點組成結構體系,節點形式的選擇對于結構整體性、可靠度、建設周期以及附屬構件設計施工有著直接的影響。鋼結構節點主要實現梁、柱、支撐等構件的拼接及連接。已有的鋼結構節點形式多樣,根據節點傳カ特性可分為剛接節點、鉸接節點和半剛性節點。連接方式有焊縫連接、螺 栓連接、鉚釘連接等,鉚釘連接現在已很少使用。現有鋼結構節點存在一些缺點,例如I、焊縫連接施工エ藝高、高空作業難度大以及產生電火花等問題不利于鋼結構建筑的現場施工。2、焊縫連接耗時多不利于實現鋼結構建筑的快速安裝。3、一般的鋼結構節點由于存在蓋板、耳板、法蘭板等構造,需凸出被連接構件,對相鄰構件設計施工產生不利影響。如為了實現上下兩根等截面鋼管柱的拼接,有蓋板、耳板、螺栓等凸出于柱的四周尺寸,墻體的布置會受到影響,或者需加厚墻體以掩蓋柱及柱柱節點構造,或者讓柱及柱柱節點凸出于墻體外,影響美觀及空間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要解決現有方鋼管的節點連接方式現場施工操作不便、連接構件設計施工復雜、節點剛度不足,以及安裝后需改變外緣尺寸的技術問題。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包括上段方鋼管和下段方鋼管,該節點還包括連接在上段方鋼管和下段方鋼管之間的內套筒和T型螺栓;所述上段方鋼管下端四壁各開有至少ー個長圓孔A,下段方鋼管上端四壁各開有至少ー個長圓孔B;所述內套筒為矩形柱狀,內套筒上半部在與上段方鋼管上的長圓孔A對應處開有上部長圓孔,內套筒下半部在與下段方鋼管上的長圓孔B對應處開有下部長圓孔;所述T型螺栓的螺栓頭為長圓形,螺栓頭的形狀與方鋼管及內套筒上的長圓孔相匹配,螺栓頭的長邊長于長圓孔的短邊;所述內套筒上半部插入上段方鋼管內部并由T型螺栓將二者固定,T型螺栓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A及上部長圓孔,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上段方鋼管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的螺桿鎖緊;所述內套筒下半部插入下段方鋼管內部并由T型螺栓將二者固定,T型螺栓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B及下部長圓孔,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下段方鋼管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的螺桿鎖紫。所述上段方鋼管、下段方鋼管及內套筒上長圓孔的長邊尺寸比螺栓頭的長邊大1 2mm,短邊尺寸比螺栓頭的短邊大O. 5 1. 5mm。所述上段方鋼管和下段方鋼管四壁上的螺栓孔均為兩排兩列。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術通過側壁開設長圓孔的內套筒和T型螺栓實現方鋼管的拼接,節點剛度較大、操作簡便。構件均可由エ廠加工,現場直接拼裝,施工速度快。節點區無焊縫,可克服焊接施工耗時長、操作復雜、質量難保證、存在火災安全隱患等缺點。2、本技術采用特別設計的T型螺栓,T型螺栓與一般螺栓的區別在于其螺栓頭ー邊尺寸大于另ー邊尺寸,可將螺栓頭塞入被連接方鋼管側壁的長圓孔內部,只在外部擰緊。因此施工完成之后僅有螺母凸出被連接構件外周,較傳統的耳板、法蘭連接大大減少了凸出尺寸,方便相鄰構件的設計安裝。由于長圓孔短邊尺寸小于螺栓頭長邊,因此可避免螺栓拔出而受力。3、本技術節點采用長圓孔進行螺栓的連接,長圓孔為被連接構件滑動預留了空間。如使用在建筑結構中,可使結構在地震作用下利用構件在長圓孔之間的滑動摩擦耗能,因此增加了節點連接的穩固性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技術的節點形式操作簡便、施工速度快、安裝精度高、節省勞力,在建筑鋼結構施工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節點連接方式的軸側圖。圖2是內套筒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T型螺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上段方鋼管、2 —下段方鋼管、3 —內套筒、4 一 T型螺栓、5 —上部長圓孔、6 —下部長圓孔、7 —長圓孔A、8 —長圓孔B。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圖I所示,這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包括上段方鋼管I和下段方鋼管2,該節點還包括連接在上段方鋼管I和下段方鋼管2之間的內套筒3和T型螺栓4。上段方鋼管I下端四壁各開有兩排兩列長圓孔A7,下段方鋼管2上端四壁各開有兩排兩列長圓孔B8。參見圖2所示,內套筒3為矩形柱狀,內套筒3上半部在與上段方鋼管I上的長圓孔A7對應處開有上部長圓孔5,內套筒3下半部在與下段方鋼管2上的長圓孔B8對應處開有下部長圓孔6。參見圖3所示,T型螺栓4的螺栓頭為長圓形,螺栓頭的形狀與方鋼管及內套筒上的長圓孔相匹配,螺栓頭的長邊長于長圓孔的短邊。參見圖1 3所示,內套筒3上半部插入上段方鋼管1內部并由T型螺栓4將ニ者固定,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A7及上部長圓孔5,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上段方鋼管I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紫。參見圖I 3所示,內套筒3下半部插入下段方鋼管2內部并由T型螺栓4將ニ者固定,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B8及下部長圓孔6,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下段方鋼管2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紫。這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驟如下步驟一,エ廠預制上段方鋼管I、下段方鋼管2、內套筒3和T型螺栓4,在上段方鋼管I和下段方鋼管2端部開設長圓孔,同時內套筒3在相應位置開設長圓孔。在設計時需要確定內套筒尺寸和厚度、方鋼管與內套筒開洞位置和尺寸、T型螺栓尺寸和數量,設計方法與一般鋼結構節點設計方法類似。首先可根據構件受カ要求確定拼接所需要的T型螺栓直徑與數量,根據鋼結構規范中關于螺栓布置構造要求等相關規定確 定螺栓布置位置。選定好T型螺栓之后,上段方鋼管I、下段方鋼管2及內套筒3上長圓孔的長邊尺寸比螺栓頭的長邊大I 2mm,短邊尺寸比螺栓頭的短邊大Imm左右。內套筒的長寬應等于或稍小于方鋼管的內徑尺寸。開洞位置與方鋼管位置對應,孔尺寸與方鋼管對應位置上的孔尺寸一致,內套筒壁厚根據節點受カ性能要求可調整,內套筒長度根據T型螺栓布置構造要求確定。步驟ニ,現場安裝下段方鋼管2。步驟三,內套筒3與下段方鋼管2固定,將內套筒3下半部插入下段方鋼管2內部,將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B8及下部長圓孔6,旋轉90度,使螺栓頭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下段方鋼管2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紫。步驟四,內套筒3與上段方鋼管I固定,將上段方鋼管I吊裝,并將內套筒3上半部插入上段方鋼管I內部,將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A7及上部長圓孔5,旋轉90度,使螺栓頭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上段方鋼管I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紫。權利要求1.一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包括上段方鋼管(I)和下段方鋼管(2),其特征在于該節點還包括連接在上段方鋼管(I)和下段方鋼管(2)之間的內套筒(3)和T型螺栓(4); 所述上段方鋼管(I)下端四壁各開有至少ー個長圓孔A (7),下段方鋼管(2)上端四壁各開有至少ー個長圓孔B (8); 所述內套筒(3)為矩形柱狀,內套筒(3)上半部在與上段方鋼管(I)上的長圓孔A (7)對應處開有上部長圓孔(5),內套筒(3)下半部在與下段方鋼管(2)上的長圓孔B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方鋼管內套筒T型螺栓長圓孔拼接節點,包括上段方鋼管(1)和下段方鋼管(2),其特征在于:該節點還包括連接在上段方鋼管(1)和下段方鋼管(2)之間的內套筒(3)和T型螺栓(4);所述上段方鋼管(1)下端四壁各開有至少一個長圓孔A(7),下段方鋼管(2)上端四壁各開有至少一個長圓孔B(8);所述內套筒(3)為矩形柱狀,內套筒(3)上半部在與上段方鋼管(1)上的長圓孔A(7)對應處開有上部長圓孔(5),內套筒(3)下半部在與下段方鋼管(2)上的長圓孔B(8)對應處開有下部長圓孔(6);所述T型螺栓(4)的螺栓頭為長圓形,螺栓頭的形狀與方鋼管及內套筒上的長圓孔相匹配,螺栓頭的長邊長于長圓孔的短邊;所述內套筒(3)上半部插入上段方鋼管(1)內部并由T型螺栓(4)將二者固定,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A(7)及上部長圓孔(5),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上段方鋼管(1)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緊;所述內套筒(3)下半部插入下段方鋼管(2)內部并由T型螺栓(4)將二者固定,T型螺栓(4)的螺栓頭穿過長圓孔B(8)及下部長圓孔(6),并與長圓孔呈垂直狀態,再由下段方鋼管(2)外的螺母與T型螺栓(4)的螺桿鎖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曉飛,李國強,劉玉姝,孫建運,劉康,陸燁,張龍,楊曉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