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具有安裝開口;可滑動地套設于外套筒中的活動拉桿,活動拉桿的一端通過安裝開口插入至外套筒中,活動拉桿的另一端活塞體,活塞體上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活動拉桿上套設有用于活動拉桿復位的復位彈簧;安裝于安裝開口上的密封蓋總成,密封蓋總成由密封蓋和卡位于密封蓋上的調節閥組成,調節閥與密封蓋間隙配合,密封蓋上套設有第二密封圈,調節閥的端部具有與密封蓋抵接的密封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空氣阻尼連接器,通過其結構設計,具有對部件之間的連接提供空氣阻尼緩沖的作用,如此降低了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發生損壞的概率。同時,還能夠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連接裝置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ー種空氣阻尼連接器。
技術介紹
在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一般情況下都會安裝有連接部件。例如汽車上安裝的手套箱(雜物盒),其盒蓋與盒體之間的連接。然而,現有技術中提供的用于連接的連接部件僅具有支撐作用,以雜物盒為例,在盒蓋與盒體蓋合時,盒蓋在作用力較大的情況下猛烈地與盒體扣合,如此不僅降低了使用者(駕駛者或者乘坐者)的乘坐感受,還容易造成雜物盒的損壞。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連接部件,通過使用該連接部件解決具有相對位移變化 的兩個部件之間容易損壞的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該空氣阻尼連接器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降低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發生損壞的概率。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用于部件間的減震連接,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具有安裝開ロ ;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外套筒中的活動拉桿,所述活動拉桿的一端通過所述安裝開ロ插入至所述外套筒中,所述活動拉桿的另一端為活塞體,所述活塞體與所述活動拉桿為一體式結構設計,所述活塞體上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動拉桿上套設有用于所述活動拉桿復位的復位彈簧;安裝于所述安裝開口上的密封蓋總成,所述密封蓋總成由密封蓋和卡位于所述密封蓋上的調節閥組成,所述調節閥與所述密封蓋間隙配合,所述密封蓋上套設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調節閥的端部具有與所述密封蓋抵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蓋的端部開設有用于空氣流通的通氣槽。 優選地,所述外套筒上與所述安裝開ロ相対的一端具有用于活動拉桿伸出的伸出ロ,所述伸出口的開設形狀與所述活動拉桿的截面形狀適配。優選地,所述活動拉桿的向外伸出的端部設置有連接拉環。優選地,所述活動拉桿的頂部設置有8字型環,所述連接拉環扣入至所述8字型環中。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用于部件間的減震連接,包括外套筒,外套筒具有安裝開ロ ;可滑動地套設于外套筒中的活動拉桿,活動拉桿的一端通過安裝開ロ插入至外套筒中,所述活動拉桿的另一端為活塞體,所述活塞體與所述活動拉桿為一體式結構設計,活塞體上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活動拉桿上套設有用于活動拉桿復位的復位彈簧;安裝于安裝開口上的密封蓋總成,密封蓋總成由密封蓋和卡位于密封蓋上的調節閥組成,調節閥與密封蓋間隙配合,密封蓋上套設有第二密封圏,調節閥的端部具有與密封蓋抵接的密封板。活塞體上設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與外套筒的內筒壁接觸實現密封,如此設置能夠使得活塞體在隨活動拉桿滑動時,使得外套筒在活塞體的兩側形成兩個氣室,通過密封蓋上的作用形成空氣壓カ差,如此產生阻尼效果。活動拉桿上套設有復位彈簧,在活動拉桿向外伸出吋,復位彈簧壓縮,當活動拉桿解除外作用カ時,復位彈簧帶動活動拉桿復位。本技術提供的空氣阻尼連接器,通過其結構設計,具有對部件之間的連接提供空氣阻尼緩沖的作用,如此降低了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發生損壞的概率。同時,還能夠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空氣阻尼連接器的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空氣阻尼連接器的組裝結構示意圖;圖I和圖2中部件名稱與附圖標記的對應關系為外套筒I ;活動拉桿2 ;活塞體3 ;復位彈簧4 ;密封蓋5 ;調節閥6。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核心為提供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該空氣阻尼連接器通過其結構設計,能夠形成雙氣室使得本技術對部件之間的連接提供阻尼緩沖作用力,如此降低了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發生損壞的概率。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ー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I和圖2,其中,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空氣阻尼連接器的爆炸圖;圖2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空氣阻尼連接器的組裝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用于部件間的減震連接,為了實現空氣阻尼減震的效果,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在一種實施例中,空氣阻尼連接器包括外套筒1,外套筒I具有安裝開ロ ;可滑動地套設于外套筒I中的活動拉桿2,活動拉桿2的一端通過安裝開ロ插入至外套筒I中,活動拉桿2的另一端為活塞體3,活塞體3與活動拉桿2為一體式結構設計,活塞體3上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活動拉桿2上套設有用于活動拉桿2復位的復位彈簧4 ;安裝于安裝開口上的密封蓋5總成,密封蓋5總成由密封蓋5和卡位于密封蓋5上的調節閥6組成,調節閥6與密封蓋5間隙配合,密封蓋5上套設有第二密封圏,調節閥6的端部具有與密封蓋5抵接的密封板,密封蓋5的端部開設有用于空氣流通的通氣槽。活動拉桿2可滑動地套設于外套筒I中,其一端設置有活塞體3,活塞體3上設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與外套筒I的內筒壁接觸實現密封,如此設置能夠使得活塞體3在隨活動拉桿2滑動時,使得外套筒I在活塞體3的兩側形成兩個氣室。密封蓋5總成安裝于外套筒I的安裝開口上,密封蓋5總成由密封蓋5和調節閥6組成,在活動拉桿2拉動時,外套筒I形成上下兩個氣室,通過密封蓋5上的作用形成空氣壓カ差,如此產生阻尼效果。活動拉桿2上套設有復位彈簧4,在活動拉桿2向外伸出吋,復位彈簧4壓縮,當活動拉桿2解除外作用力吋,復位彈簧4帶動活動拉桿2復位。本技術提供的空氣阻尼連接器,通過其結構設計,具有對部件之間的連接提供空氣阻尼緩沖的作用,如此降低了具有相對位移變化的兩個部件之間發生損壞的概率。同時,還能夠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為了對活動拉桿2進行周向限位,避免活動拉桿2于外套筒I中發生轉動活動,在本實施例中外套筒I上與安裝開ロ相対的一端具有用于活動拉桿2伸出的伸出口,伸出口的開設形狀與活動拉桿2的截面形狀適配。具體地,活動拉桿2的向外伸出的端部設置有連接拉環,連接拉環便于鋼索或者拉繩的穿入以實現與外部構件連接。如此設置,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本技術安裝的易操 作性。具體地,活動拉桿的頂部設置有8字型環,所述連接拉環扣入至所述8字型環中。此結構利于裝入,且有反鎖倒扣功能,裝入后在沒有外力幫助下無法脫出,解決了多次往復運動后脫出失效的問題。下面以本技術在一種實施例中的具體作業過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描述。< 一 >當活動拉桿2受カ向外拉動時,調節閥6受吸カ向下位移,瞬間形成密封腔,通過外套筒I具有的內臺階上的排氣槽形成壓カ差,生成阻尼力,產生阻尼效果。當活動拉桿2返回閉合吋,由于復位彈簧4提供的彈簧力作用,活動拉桿2回復,同時調節閥6受空氣推力向上位移,使上第二密封圈與密封蓋5頂部環形面緊貼形成密封腔,通過密封蓋5頂部的排氣槽排氣,生成空氣壓カ差,形成空氣阻カ使拉桿平穩復位。< ニ >將活動拉桿小總成由外套筒I的底部裝入,方向見附圖,通過外套筒I頂部的三角形卡腳與活動拉桿2的端部三角形卡腳相互扣入定位,外套筒I的頂部三角卡腳也作為拉桿活動行程到底時的限位腳。〈三〉將O型密封圈裝入密封蓋5的O型槽中,再將調節閥的端部卡入密封蓋5的底部孔中,卡入部位與密封蓋上下沿各有一定的間隙成懸浮狀態(密封蓋上面開有槽),周圍有間隙作排氣用。<四 > 將密封蓋小總成壓入外套筒I的底部使周邊由O型的第二密封圈密封。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氣阻尼連接器,用于部件間的減震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所述外套筒(1)具有安裝開口;可滑動地套設于所述外套筒(1)中的活動拉桿(2),所述活動拉桿(2)的一端通過所述安裝開口插入至所述外套筒(1)中,所述活動拉桿(2)的另一端為活塞體(3),所述活塞體(3)與所述活動拉桿(2)為一體式結構設計,所述活塞體(3)上設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活動拉桿(2)上套設有用于所述活動拉桿(2)復位的復位彈簧(4);安裝于所述安裝開口上的密封蓋(5)總成,所述密封蓋(5)總成由密封蓋(5)和卡位于所述密封蓋(5)上的調節閥(6)組成,所述調節閥(6)與所述密封蓋(5)間隙配合,所述密封蓋(5)上套設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調節閥(6)的端部具有與所述密封蓋(5)抵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蓋(5)的端部開設有用于空氣流通的通氣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樓浩軍,
申請(專利權)人:慈溪市共好汽車飾件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