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低品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聯合選礦工藝,特別是對二氧化鈦含量在5%以下的原料先進行“弱磁-強磁”預處理工藝,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再磨-浮選”?聯合選礦工藝,屬選礦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弱磁-強磁”預處理工藝可拋掉大量的富含高嶺土礦物的礦泥,簡化工藝流程,得到的鈦粗精礦含泥量少,易于進行后續的處理,如進行浮選、搖床重選等工藝時避免了礦泥的干擾,得到的鈦精礦品位和回收率都較高,且強磁磁選對細粒級鈦顆粒的回收較為有利,再通過后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再磨-浮選”工藝,使得鈦回收率較高,同時讓礦樣中的鐵含量提高,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低品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聯合選礦工藝,特別是對二氧化鈦含量在5%以下的原礦或尾礦,先進行“弱磁一強磁”預處理工藝,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再磨-浮選”聯合選礦工藝,屬選礦
技術介紹
中國鈦資源儲量居世界之首,具有工業價值的鈦礦床可大分為巖漿鈦礦床(原生礦)和鈦砂礦兩大類。依所含礦物種類不同,原生鈦鐵礦可分為磁鐵鈦鐵礦及赤鐵鈦鐵礦兩類;砂礦產可分為金紅石型砂礦和鈦鐵礦型砂礦兩類。世界上大約95%的鈦賦存在原生釩鈦磁鐵礦中,主要分布在我國攀西地區;其次為鈦鐵礦砂礦,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和兩廣等地。鈦鐵礦砂礦在形成過程中被風化,一些可溶成分被溶出,同時又夾帶了一些貴重礦 物,因此往往與鋯英石、獨居石等共生。這些礦物的特點是Fe2O3含量較高,礦物結構比較疏松,脈石含量較少,容易用選礦方法將鈦礦物與其它成分分離。因此,鈦砂礦的利用率較高。云南省鈦資源儲量約為4000萬噸,均為風化較好的風化鈦礦,但含泥重,脈石礦物多以高嶺土、石英及針鐵礦組成。目前風化鈦礦的生產開采均采用“水采水運”的方式,選礦工藝采用“重選一弱磁”聯合選礦工藝。重選一般采用螺旋溜槽粗放型的選礦設備,原礦含泥量大對螺旋溜槽的分選干擾較大,對細顆粒鈦礦物選別效果較差,特別對細粒級(小于37微米)鈦顆粒的回收利用率較低,造成鈦選礦回收率較低,約為35%左右。另外,在生產流程中為提高鈦精礦含量,采用“弱磁”工藝脫除強磁性含鐵礦物,弱磁處理工藝后的產品中含二氧化鈦為20 27%左右,含鐵為50%左右。對于這一部分產品中的鈦和鐵沒有很好的加以回收利用,鈦礦的利用率低,造成資源損失也是很大的。韓遠燕于2010年12月發表的名稱為《云南省低品位鈦砂礦選礦工藝研究文章》,文章公開一種采用螺旋溜槽預選拋尾、搖床精選、搖床中礦再磨再選工藝流程,其中原礦中二氧化鈦含量為9. 46%,最終得到二氧化鈦含量達47. 10%、回收率為51. 47%的鈦精礦。此外,現有選礦工藝只適用于原礦中含量大于5%以上的低品位鈦砂礦,對原礦中含二氧化鈦低于5%以下的低品位鈦砂礦或者已經通過其它選礦工藝處理后含二氧化鈦含量為2 20%的尾礦,都無法再選,大量低品位原礦或尾礦被作為廢物拋棄,資源浪費嚴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上述現有紅土型風化鈦砂礦選礦技術不足,專利技術一種針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進行“弱磁-強磁-重選-再磨-重選”聯合選礦工藝,特別是低品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或者其它經過傳統方式選礦產生的低品位尾礦,采用先進行“弱磁-強磁”預處理,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常規選礦處理,以提高原礦或尾礦中鈦精礦的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本專利技術低品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聯合選礦工藝的是通過下列步驟完成先對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尾礦進行弱磁一強磁預處理,隨后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常規選礦處理,具體步驟是(I)原料準備選用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尾礦為原料;加水后經過常規攪拌或磨礦后,獲得細度為I O. 037mm ;(2)弱磁磁選礦衆在磁選機中,米用濕式弱磁磁選工藝,其中弱磁磁場強度為O.05 O. 3T時,獲得的鐵精礦含鐵為15 70%、獲得的含二氧化鈦為5 40% ;以及弱磁尾礦含二氧化鈦為5 40% ;(3)強磁磁選對步驟(2)中獲得的弱磁尾礦,再進行強磁磁選處理,其中強磁磁場強度為O. 3 I. 4T時,得到鈦粗精礦含二氧化鈦為15 45%和最終尾礦含二氧化鈦為 0.01 2% ;對二氧化鈦大于2%的最終尾礦,再回收利用,回到步驟(I)進行二次選礦處理;(4)對步驟(3)中獲得的鈦粗精礦再進行常規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處理,最終得到鈦精礦產品含二氧化鈦為40 50%。上述步驟(I)經過攪拌或磨礦后,細度為I O. 037mm ;步驟(2)弱磁選磁場強度為O. 05 O. 3T ;弱磁選尾礦再采用強磁選工藝進行選別,步驟(3)強磁磁場強度為O. 4 1.4T ;預先脫出尾礦產率為30% 95%。所述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通過采用弱磁-強磁聯合流程預先拋尾,得到鐵精礦含鐵15% 70%,鈦粗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5 40%,二氧化鈦回收率40% 95% ;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O. 01% 2%,二氧化鈦回收率5% 60% ;拋尾產率達到30 95%。本專利技術工藝聯合選礦紅土型風化鈦砂礦通過“弱磁-強磁”預處理工藝后,可拋掉大量的富含高嶺土礦物的礦泥,簡化工藝流程,得到的鈦粗精礦含泥量少,易于進行后續的處理,如后續進行浮選、搖床重選等工藝時可避免礦泥的干擾,獲得的鈦精礦品位和回收率都較高,且強磁磁選對細粒級(小于37微米)鈦顆粒的回收較為有利,為后續“重選-再磨-重選”處理工藝,提供非常好的條件,使得鈦回收率較高,同時讓礦樣中的鐵含量提高,增加了附加值。具體實施例方式先對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含二氧化鈦為2 20%的尾礦進行弱磁一強磁預處理,隨后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常規選礦處理,具體步驟是(I)原料準備選用二氧化鈦含量為2 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二氧化鈦含量為2 20%的尾礦為原料;加水后經過常規攪拌或磨礦后,獲得細度為I O. 037mm;(2)弱磁磁選礦衆在磁選機中,米用濕式弱磁磁選工藝,其中弱磁磁場強度為O.05 O. 3T時,獲得的鐵精礦鐵含量為15 70%、二氧化鈦含量為5 30% ;以及弱磁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5 40% ;(3)強磁磁選對步驟(2)中獲得的弱磁尾礦,再進行強磁磁選處理,其中強磁磁場強度為O. 3 I. 4T時,得到鈦粗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15 45%和最終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O 2%,對二氧化鈦含量大于2%的最終尾礦,再回到步驟(I)進行二次選礦,(4)對步驟(3)中獲得的鈦粗精礦再進行常規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再磨-浮選處理,最終得到鈦精礦產品二氧化鈦含量為40 52%。本專利技術操作步驟是( I)采取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其它傳統方式選礦產生的低品位TiO2尾礦,進行攪拌或磨礦后得到礦漿;(2)對攪拌或磨礦后的原礦礦漿采用弱磁磁選得到鐵精礦和弱磁尾礦;(3)對弱磁尾礦采用強磁磁選得到鈦粗精礦和尾礦,實現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的大量拋尾,拋掉大量的礦泥。其中所述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可以為含二氧化鈦2 20%,鈦粗精礦含二氧化鈦15 48%,鈦回收率為70% 95%。 實施例I :(采取二氧化鈦含量為2. 0%的尾礦為原料)(I)原料準備選用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二氧化鈦含量為2. 0%的尾礦為原料;加水后經過常規攪拌或磨礦后,獲得細度為I O. 037mm ;(2)弱磁磁選礦衆在磁選機中,米用濕式弱磁磁選工藝,其中弱磁磁場強度為O.05T時,獲得的鐵精礦鐵含量為15 70%、二氧化鈦含量為5 30% ;以及弱磁尾礦二氧化鈦含量為5 40% ;(3)強磁磁選對步驟(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品位紅土型風化鈦砂礦聯合選礦工藝,其特征在于先對含二氧化鈦為2~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含二氧化鈦為2~20%的尾礦進行弱磁-強磁預處理,隨后再進行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常規選礦處理,具體步驟是:(1)原料準備:選用含二氧化鈦為2~20%的紅土型風化鈦砂礦原礦或者經過其它選礦方式處理后含二氧化鈦為2~20%的尾礦為原料;加水后經過常規攪拌或磨礦后,獲得細度為1~0.037mm;(2)弱磁磁選:礦漿在磁選機中,采用濕式弱磁磁選工藝,其中弱磁磁場強度為0.05~0.3T時,獲得的鐵精礦含鐵為15~70%、獲得的含二氧化鈦為5~40%;以及弱磁尾礦含二氧化鈦為5~40%;(3)強磁磁選:對步驟(2)中獲得的弱磁尾礦,再進行強磁磁選處理,其中強磁磁場強度為0.3~1.4T時,得到鈦粗精礦含二氧化鈦為15~45%和最終尾礦含二氧化鈦為0.?01~2%;對二氧化鈦大于2%的最終尾礦,再回收利用,回到步驟(1)進行二次選礦處理;(4)對步驟(3)中獲得的鈦粗精礦再進行常規重選?再磨?重選、?重選?再磨?浮選或者再磨?浮選處理,最終得到鈦精礦產品含二氧化鈦為40~5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漢平,劉玫華,陳獻梅,喬吉波,湯優優,宋濤,朱從杰,簡勝,周士春,李星海,袁浩,劉飛,
申請(專利權)人:昆明冶金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