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托架體,托架體軸線上設置有轉軸,在轉軸上纏繞有拉伸繩索和回收繩索,在托架體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截面為折彎型的第一伸縮托架體、第二伸縮托架體,在托架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滑輪,第一拉伸繩索通過第一定滑輪后,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位于托架體內的端頭部分上,第二拉伸繩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上;回收繩索分為第一回收繩索和第二回收繩索,第一回收繩索通過第二定滑輪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和第二伸縮托架體之間連接第二回收繩索。這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能夠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有效承載面積的可同步伸縮的托架。(*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托架,特別是ー種可同步伸縮的托架。
技術介紹
在船舶上層建筑的建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臨時駐停和舾裝用的鋼結構支架。傳統的鋼結構支架(托架)其長度一般都在10米左右,為固定長度。但由于上層建筑的尺寸往往比較龐大,其寬度一般在30米左右,因此在寬度方向上就需要配置兩套托架,長度方向上則需要兩套或三套托架,這樣總共就需要4至6套托架。如此之多的托架在閑置不用 的時候會影響占用場地的空間,而且還提高了制作托架的成本。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托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ー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能夠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有效承載面積的可同步伸縮的托架。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ー種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托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體I的幾何中軸線上設置有轉軸2,在轉軸2上纏繞有拉伸繩索3和回收繩索4,在托架體I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截面為折彎型的第一伸縮托架體5、第二伸縮托架體6,且這兩個伸縮托架體的一部分插接在托架體I內且可相對于托架體I移動,在托架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定滑輪7和第二定滑輪8,拉伸繩索3分為第一拉伸繩索9和第二拉伸繩索10,其中第一拉伸繩索9通過第一定滑輪7后,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第二拉伸繩索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上,另一端通過第ニ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回收繩索4分為第一回收繩索11和第二回收繩索12,第一回收繩索11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之間連接第二回收繩索12。本技術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種結構形式的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它針對現有的鋼結構支架(托架)所存在的固有問題承載面積相對固定,如需要承載體積較大的上層建筑時,則只能夠相應地増加鋼結構支架的數量,這樣做不僅會提高生產成本,而且在暫時不需要使用這些托架時,還會占用大量的工作空間。巧妙地設計出能夠通過簡單操作便能夠改變托架有效承載面積,并且在不使用時還可以減少其占地面積的特殊結構,并且這種托架的制作エ藝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說它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拉伸機構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回收機構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圖2所示一種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一個作為基礎的托架體I,在托架體I的幾何中軸線上設置有轉軸2,在轉軸2上纏繞有拉伸繩索3和回收繩索4,在托架體I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兩個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并且二者的截面均為L狀的折彎型,在托架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定滑輪7和第二定滑輪8,拉伸繩索3分為第一拉伸繩索9和第二拉伸繩索10兩個部分,其中第一拉伸繩索9的一端為拉伸端,另一端繞過轉軸2后,通過第一定滑輪7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而第二拉伸繩索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拉伸托架體5上,另一端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I內的立而頭部分上;回收繩索4也分為第一回收繩索11和第二回收繩索12兩部分,其中第一回收繩索11的一端為回收端,另一端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繩索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 I內的端頭部分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之間連接有第二回收繩索12。本技術實施例的可同步伸縮的托架的工作過程如下當托架需承載的產品體積較大時,利用吊車拉拽拉伸繩索3的自由端(即第一拉伸繩索9),第一拉伸繩索9通過第一定滑輪7改變方向后,拉著第一伸縮托架體5向外運動,同時連接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上的第二拉伸繩索10的另一端通過第二定滑輪8改變方向后,拉著第二伸縮托架體6向外運動,即通過拉拽拉伸繩索3,來實現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同時、同步向外運動的目的;當兩個伸縮托架體運動到靠外的極限位置后,停止動作,將吊車撤去,由托架體I和兩個伸縮托架體共同組成一個面積較大的托架。在托架使用完畢后,利用吊車拉拽回收繩索4的自由端(即第一回收繩索11),第一回收繩索9直接拉著第二伸縮托架6向內運動,連接在第二伸縮托架6上的第二回收繩索12通過第二定滑輪8改變方向后,拉動第一伸縮托架5向內運動,即通過拉拽回收繩索4,來實現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同時、同步向內運動的目的;當兩個伸縮托架體運動到靠內的極限位置后,停止動作,將吊車撤去,托架處于體積最小狀態,盡可能減少托架的占地空間。權利要求1. 一種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托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體(I)的幾何中軸線上設置有轉軸(2),在轉軸(2)上纏繞有拉伸繩索(3)和回收繩索(4),在托架體(I)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截面為折彎型的第一伸縮托架體(5)、第二伸縮托架體(6),且這兩個伸縮托架體的一部分插接在托架體(I)內且可相對于托架體(I)移動,在托架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定滑輪(7)和第二定滑輪(8),拉伸繩索(3)分為第一拉伸繩索(9)和第二拉伸繩索(10),其中第一拉伸繩索(9)通過第一定滑輪(7)后,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第二拉伸繩索(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上,另一端通過第二定滑輪(8 )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 )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回收繩索(4)分為第一回收繩索(11)和第二回收繩索(12),第一回收繩索(11)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I)內的端頭部分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 (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之間連接第二回收繩索(12)。專利摘要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托架體,托架體軸線上設置有轉軸,在轉軸上纏繞有拉伸繩索和回收繩索,在托架體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截面為折彎型的第一伸縮托架體、第二伸縮托架體,在托架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滑輪,第一拉伸繩索通過第一定滑輪后,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位于托架體內的端頭部分上,第二拉伸繩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上;回收繩索分為第一回收繩索和第二回收繩索,第一回收繩索通過第二定滑輪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和第二伸縮托架體之間連接第二回收繩索。這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能夠根據實際需要改變有效承載面積的可同步伸縮的托架。文檔編號B63C5/02GK202657228SQ201220205290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9日專利技術者苗偉明 申請人:展翔海事(大連)有限責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同步伸縮的托架,包括托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體(1)的幾何中軸線上設置有轉軸(2),在轉軸(2)上纏繞有拉伸繩索(3)和回收繩索(4),在托架體(1)的兩側對稱地設置有截面為折彎型的第一伸縮托架體(5)、第二伸縮托架體(6),且這兩個伸縮托架體的一部分插接在托架體(1)內且可相對于托架體(1)移動,在托架體(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定滑輪(7)和第二定滑輪(8),拉伸繩索(3)分為第一拉伸繩索(9)和第二拉伸繩索(10),其中第一拉伸繩索(9)通過第一定滑輪(7)后,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位于托架體(1)內的端頭部分上,第二拉伸繩索(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上,另一端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1)內的端頭部分上;回收繩索(4)分為第一回收繩索(11)和第二回收繩索(12),第一回收繩索(11)通過第二定滑輪(8)后,固定在第二伸縮托架體(6)位于托架體(1)內的端頭部分上,在第一伸縮托架體(5)和第二伸縮托架體(6)之間連接第二回收繩索(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苗偉明,
申請(專利權)人:展翔海事大連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