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1)、樁身(2)、樁尖(3)、中孔(4)、排水孔(5)與綠化殼(6),其特征在于:樁帽(1)、樁身(2)、樁尖(3)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樁身(2)與樁尖(3)實為一體,樁帽(1)安裝在樁身(2)上部;樁帽(1)與樁身(2)頂部設計有綠化殼(6);中孔(4)位于樁身(2)內部,并與樁身(2)上的排水孔(5)連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將水引到綠化殼(6)供植物生長所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的帶孔樁身能起到很好的錨固、抗剪與排水作用,而綠化殼能將坡體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長,既美化了環境又充分發揮出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總體來講,生態復合型抗滑樁能起到對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土建類
,涉及一種抗滑防護與綠化裝置,是一種專業用于邊坡防治與綠化的生態復合型抗滑樁。技術背景目前,在各類邊坡抗滑與防護工程中所采用的抗滑樁基本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其主要起錨固、抗剪作用。這種抗滑樁對邊坡的穩定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邊坡的綠化卻始終未能涉及,總體來講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并未考慮利用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沒能起到對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應。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它能彌補現有抗滑樁只能單一防護而不能綠化的缺陷,既能起到抗剪、錨固作用,又能起到排水、綠化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果,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樁身、樁尖、中孔、排水孔與綠化殼,樁身、樁尖實為一體,樁帽安裝在樁身的上部;樁帽與樁身頂部設計有綠化殼;中孔位于樁身內部,并與樁身上的排水孔連通,將水引到綠化殼供植物生長所需;樁尖(3)插入坡體土層中。進一步地,樁帽與樁身可拆合。進一步地,綠化殼由存土育種格室、培養液球、毛細培養管、植物吸水管組成,存土育種格室放置培養土和植物種子,毛細培養管將培養液球中的營養物質引入到存土育種格室,植物吸水管將排水孔與坡體土層中的水導入存土育種格室。毛細培養管與植物吸水管同為細小的PVC管,區別在于毛細培養管貫穿整個培養液球,而植物吸水管聯通的是存土育種格室。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的帶孔樁身能起到很好的錨固、抗剪與排水作用,而綠化殼能將坡體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長,既美化了環境又充分發揮出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總體來講,生態復合型抗滑樁能起到對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應。附圖說明圖I是生態復合型抗滑樁主視圖。圖2是生態復合型抗滑樁俯視圖。圖3是生態復合型抗滑樁的綠化殼結構圖。I-樁帽2-樁身3-樁尖4-中孔5-排水孔6_綠化殼7_存土育種格室8-培養液球9-毛細培養管10-植物吸水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技術采用以下結構一種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I、樁身2、樁尖3、中孔4、排水孔5與綠化殼6。樁帽I、樁身2與樁尖3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樁帽I與樁身2可拆合,樁帽I與樁身2頂部設計有由纖維組織網疊置編織而成的綠化殼6,中孔4分布在樁身2上并與排水孔5連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將水引到綠化殼6供植物生長所需。該綠化殼6長為抗滑樁樁身周長,寬為50cm,由存土育種格室7、培養液球8、毛細培養管9、植物吸水管10組成,使用時在存土育種格室7中加入適量的培養土與種子并調配均勻,再將毛細培養管9與植物吸水管10接通,待水分吸收一定量后毛細培養管9即可出現毛細現象將培養液球8中的營養物質引入到存土育種格室7中以供植物吸收。生態型復合抗滑樁可以與空心磚、擋土墻配合使用,打入邊坡的土中后,馬上可以起到錨固、抗剪、排水作用,并能對空心磚與擋土墻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一段時間以后還 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待植物長到一定程度后,其根系對坡體的固結作用將是持久性的,有效的治理了水土流失問題,同時植物對水的利用也解決了因排水孔堵塞而不能持久有效排水的問題。具體操作視實際工程而定,大體可分為兩大類。針對單一采用此生態復合型抗滑樁進行邊坡綠化防護可分為以下四步一、按現行抗滑樁施工要求進行孔位開挖、支護與抽水;二、生態復合型抗滑樁鋼筋骨架安裝與固定;三、灌注混凝土,并確保鋼筋骨架不上浮;四、在從坡體表層至土層50cm深處安裝綠化殼并鎖定樁帽。對于與空心磚、擋土墻配合使用的小型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在選定樁位后即可直接打入樁身,樁身打入后開挖樁身周圍的表層土至50cm深處,然后安裝綠化殼并將原開挖出來的土回填進去,最后鎖定樁帽。權利要求1.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I)、樁身(2)、樁尖(3)、中孔(4)、排水孔(5)與綠化殼(6),其特征在于樁帽(I)、樁身(2)、樁尖(3)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樁身(2)與樁尖(3)實為一體,樁帽(I)安裝在與樁身(2)的上部;樁帽(I)與樁身(2)頂部設計有綠化殼(6);中孔(4)位于樁身(2)內部,并與樁身(2)上的排水孔(5)連通,將水引到綠化殼(6)供植物生長所需;樁尖(3)插入坡體土層中。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其特征在于樁帽(I)與樁身(2)可拆口 ο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其特征在于綠化殼¢)由存土育種格室(7)、培養液球(8)、毛細培養管(9)、植物吸水管(10)組成,存土育種格室(7)放置培養土和植物種子,毛細培養管(9 )將培養液球(8 )中的營養物質弓I入到存土育種格室(7 ),植物吸水管(10)將排水孔(5)將坡體土層中的水導入存土育種格室(7)。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其特征在于毛細培養管與植物吸水管同為細小的PVC管。專利摘要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1)、樁身(2)、樁尖(3)、中孔(4)、排水孔(5)與綠化殼(6),其特征在于樁帽(1)、樁身(2)、樁尖(3)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樁身(2)與樁尖(3)實為一體,樁帽(1)安裝在樁身(2)上部;樁帽(1)與樁身(2)頂部設計有綠化殼(6);中孔(4)位于樁身(2)內部,并與樁身(2)上的排水孔(5)連通,主要起排水、引水功能,將水引到綠化殼(6)供植物生長所需。本技術以鋼筋混凝土為骨架的帶孔樁身能起到很好的錨固、抗剪與排水作用,而綠化殼能將坡體中的地下水加以利用供植物生長,既美化了環境又充分發揮出植物對邊坡的修復功能,從而使邊坡達到自穩的效果。總體來講,生態復合型抗滑樁能起到對邊坡的防護、綠化與生態平衡的綜合效應。文檔編號A01G9/02GK202658600SQ201220327478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6日專利技術者伍海清, 陳子玉 申請人:長安大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生態復合型抗滑樁,包括樁帽(1)、樁身(2)、樁尖(3)、中孔(4)、排水孔(5)與綠化殼(6),其特征在于:樁帽(1)、樁身(2)、樁尖(3)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樁身(2)與樁尖(3)實為一體,樁帽(1)安裝在與樁身(2)的上部;樁帽(1)與樁身(2)頂部設計有綠化殼(6);中孔(4)位于樁身(2)內部,并與樁身(2)上的排水孔(5)連通,將水引到綠化殼(6)供植物生長所需;樁尖(3)插入坡體土層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伍海清,陳子玉,
申請(專利權)人:長安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