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機液壓剎車油缸,涉及錨機油缸的剎車裝置,該油缸上設有缸筒一與缸筒二,缸筒一表面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缸筒二表面右端設有排氣口,缸筒一內中心設有活塞桿一,缸筒二內中心設有活塞桿二,彈簧座一與活塞桿二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在彈簧座一上下兩端并與缸筒二內壁相對應位置上分別各銑兩個半圓形槽,在彈簧座一的半圓槽內設有鋼球,彈簧座二凹槽處設有導向圈配合活塞桿二,調節手輪的中心軸與活塞桿二之間通過梯形螺紋連接,調節手輪通過螺紋傳動。通過鋼球在缸筒的槽內作軸向運動,進行定位,不能周向運動,從而實現對錨機的剎車釋放狀態。該裝置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加工方便,剎車性能可靠,且行程短,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錨機油缸的剎車裝置,特別是一種錨機液壓剎車油缸。
技術介紹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已成為我國目前エ業發展的主流,我國エ業逐步向集約型,節能減排,低碳的方向發展。根據海事檔案分析,國產船舶在丟錨事故中占相當比例,而且大多數是錨和錨鏈整根丟失,對于這種現象,有必要進ー步探索研究國產錨機和錨裝置的可靠性,特別是關于錨機裝置上剎車裝置的研究。目前,國產錨機的剎車制動是由操作手輪經螺桿導致初級搖臂擺動而拉動第二級搖臂,再帶動剎車帶收緊抱合鏈輪,這種結構雖然可行,但結構存在不足之處①搖臂擺動 角度有限,又經ニ級傳遞,雖然省力,但拉動剎車帶的位移量較小;②這種剎車帶的調節點有兩處,操作手的下方螺桿制動方螺母和剎車帶的拉桿來調節螺栓,分別控制剎車帶位移量和剎車間隙,由于會相互影響,需調整適當,才能保證剎車的安全性;③整個裝置在力的傳遞過程中,有支點或活動銷達8處之多,比進ロ機還要多60%。如有銹蝕或不活絡,就可能軋住而拉不緊剎車帶。為了解決這ー問題,科研単位和企業科技人員在不斷的研究、探索,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雖然在技術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著尚未克服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錨機液壓剎車油缸,通過鋼球在缸筒的槽內作軸向運動,不能周向運動,從而實現對錨機的剎車釋放狀態。該裝置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剎車性能可靠,且行程短,安全。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缸筒一、活塞、鎖緊螺釘、導向圈、斯特封、0型圏、活塞桿一、導套、內六角圓柱頭螺釘、鋼球、彈簧座一、缸筒ニ、活塞桿ニ、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彈簧座ニ、法蘭、防塵圈、調節手輪、進油ロ、出油ロ、排氣ロ,該油缸上設有缸筒一與缸筒ニ,缸筒ー表面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ロ,缸筒ニ表面右端設有排氣ロ,缸筒一與缸筒ニ之間通過法蘭連接,并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缸筒ニ另一端用法蘭封ロ,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缸筒ー內中心設有活塞桿一,活塞與活塞桿一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并用鎖緊螺釘鎖緊,活塞與活塞桿一之間設有0型圈,活塞的凹槽處分別設有導向圈和斯特封,活塞桿ー另一端設有導套,導套凹槽處設有的0型圈配合缸筒ー內筒壁,導套凹槽處設有的斯特封和導向圈配合活塞桿一,缸筒ニ內中心設有活塞桿ニ,活塞桿ニ兩端分別設有彈簧座一和彈簧座ニ,活塞桿ニ上設有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兩端通過彈簧座一和彈簧座ニ固定,彈簧座一與活塞桿ニ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在螺紋對稱處上下打兩個螺紋孔,兩個螺紋孔上分別安裝鎖緊螺釘,在彈簧座一上下兩端并與缸筒ニ內壁相對應位置上分別各銑兩個半圓形槽,在彈簧座一的半圓槽內設有鋼球,彈簧座ニ凹槽處設有導向圈配合活塞桿ニ,法蘭的凹槽處設有導向圈和防塵圈配合活塞桿ニ,調節手輪的中心軸與活塞桿ニ之間通過梯形螺紋連接,調節手輪通過螺紋傳動,組成了錨機液壓剎車油缸。本技術采用的技術原理是通過鋼球在缸筒的槽內作軸向運動,不能周向運動,當轉動調節手輪時,可以左右移動,活塞桿不會跟轉,從而實現對錨機的剎車釋放狀態。在初始位置主要靠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預緊カ實現制動,然后通過油缸動作來實現剎車釋放狀態。該油缸工作時,缸筒一表面上的進油ロ進油,使活塞左腔產生壓力,從而推動活塞向右移動,由于活塞與活塞桿一是通過螺紋連接固定的,所以活塞移動時同時活塞桿一也向右移動,活塞桿一向右移動再推動活塞 桿ニ向右移動;當左端的進油ロ停止進油時,活塞桿ニ和活塞桿一將通過活塞桿ニ上設有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縮回。錨機工作需要剎車時,通過轉動調節手輪,使調節手輪左右移動來實現調節剎車松紫,且行程短,保證錨機剎車的エ作穩定。由于液壓油缸缸筒筒內孔通常都是圓形,所以彈簧座一圓周方向沒有限制,活塞桿ニ除了可以軸向運動也可以周向運動。但錨機剎車油缸行程是固定的,在安裝時為了能調節剎車松緊,通過轉動調節手輪,使調節手輪左右移動來實現調節剎車松紫。通過在彈簧座一上下兩端并與缸筒ニ內壁相對應位置上分別各銑兩個半圓形槽,彈簧座一與缸筒ニ裝配時,在彈簧座一的半圓槽內放入鋼球,再將彈簧座一與鋼球裝入缸筒ニ內,這樣鋼球既在彈簧座ー槽內又在缸筒ニ槽內。當轉動調節手輪時,可以左右移動,活塞桿ニ不會跟轉,這樣彈簧座一通過鋼球在缸筒ニ的槽內作軸向運動,進行定位,不能周向運動,從而實現對錨機的剎車釋放狀態。導套凹槽處設有的0型圈配合缸筒ー內筒壁進行負載運動,導套凹槽處設有的斯特封和導向圈配合活塞桿一進行負載運動,導向套可使活塞桿在軸向運動中不致歪斜,從而保護了密封件。該油缸左端的活塞桿外伸部分,由于它很容易把臟物帶入液壓缸,使油液受污染,使密封件磨損,因此在活塞桿ニ密封處設置防塵圈。該油缸的活塞與活塞桿一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彈簧座一與活塞桿ニ之間也通過螺紋連接,并都通過調節鎖緊螺釘來鎖緊防松,其結構簡單,裝拆方便。本技術有益效果是通過鋼球在缸筒的槽內作軸向運動,進行定位,不能周向運動,從而實現對錨機的剎車釋放狀態。該裝置結構簡單,裝拆方便,加工方便,剎車性能可靠,且行程短,安全。附圖說明下面是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ー步描述圖I是錨機液壓剎車油缸A-A剖視圖圖2是錨機液壓剎車油缸的主視圖圖3是錨機液壓剎車油缸I處局部放大圖在圖中1.缸筒一、2.活塞、3.鎖緊螺釘、4.導向圏、5.斯特封、6.0型圏、7.活塞桿一、8.導套、9.內六角圓柱頭螺釘、10.鋼球、11.彈簧座一、12.缸筒ニ、13.活塞桿ニ、14.圓柱螺旋壓縮彈簧、15.彈簧座ニ、16.法蘭、17.防塵圈、18.調節手輪、19.進油ロ、20.出油ロ、21.排氣ロ。具體實施方式在圖I、圖2、圖3中該油缸上設有缸筒一 I與缸筒ニ 12,缸筒ー I表面上設有進油ロ 19和出油ロ 20,缸筒ニ 12表面右端設有排氣ロ 21,缸筒ー I與缸筒ニ 12之間通過法蘭16連接,并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9固定,缸筒ニ 12另一端用法蘭16封ロ,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9固定,缸筒ー I內中心設有活塞桿ー 7,活塞2與活塞桿一 7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并用鎖緊螺釘3鎖緊,活塞2與活塞桿一 7之間設有O型圈6,活塞2的凹槽處分別設有導向圈4和斯特封5,活塞桿一 7另一端設有導套8,導套8凹槽處設有的O型圈6配合缸筒ーI內筒壁,導套8凹槽處設有的斯特封5和導向圈4配合活塞桿一 7,缸筒ニ 12內中心設有活塞桿ニ 13,活塞桿ニ 13兩端分別設有彈簧座一 11和彈簧座ニ 15,活塞桿ニ 13上設有圓柱螺旋壓縮彈簧14,圓柱螺旋壓縮彈簧14的兩端通過彈簧座一 11和彈簧座ニ 15固定,彈簧座ー 11與活塞桿ニ 13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在螺紋對稱處上下打兩個螺紋孔,兩個螺紋孔上分別安裝鎖緊螺釘3,在彈簧座一 11上下兩端并與缸筒ニ 12內壁相對應位置上分別各銑兩個半圓形槽,在彈簧座一 11的半圓槽內設有鋼球10,彈簧座ニ 15凹槽處設有導向圈4配合活塞桿ニ 13,法蘭16的凹槽處設有導向圈4和防塵圈17配合活塞桿ニ 13,調節手輪18的中心軸與活塞桿ニ 13之間通過梯形螺紋連接,調節手輪18通過螺紋傳動,組成了錨機液壓剎車油缸。錨機液壓剎車油缸,通過鋼球10在缸筒的槽內作軸向運動,不能周向運動,當轉動調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錨機液壓剎車油缸,包括缸筒一、活塞、鎖緊螺釘、導向圈、斯特封、O型圈、活塞桿一、導套、內六角圓柱頭螺釘、鋼球、彈簧座一、缸筒二、活塞桿二、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彈簧座二、法蘭、防塵圈、調節手輪、進油口、出油口、排氣口,其特征是:該油缸上設有缸筒一與缸筒二,缸筒一表面上設有進油口和出油口,缸筒二表面右端設有排氣口,缸筒一與缸筒二之間通過法蘭連接,并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缸筒二另一端用法蘭封口,用內六角圓柱頭螺釘固定,缸筒一內中心設有活塞桿一,活塞與活塞桿一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并用鎖緊螺釘鎖緊,活塞與活塞桿一之間設有O型圈,活塞的凹槽處分別設有導向圈和斯特封,活塞桿一另一端設有導套,導套凹槽處設有的O型圈配合缸筒一內筒壁,導套凹槽處設有的斯特封和導向圈配合活塞桿一,缸筒二內中心設有活塞桿二,活塞桿二兩端分別設有彈簧座一和彈簧座二,活塞桿二上設有圓柱螺旋壓縮彈簧,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兩端通過彈簧座一和彈簧座二固定,彈簧座一與活塞桿二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在螺紋對稱處上下打兩個螺紋孔,兩個螺紋孔上分別安裝鎖緊螺釘,在彈簧座一上下兩端并與缸筒二內壁相對應位置上分別各銑兩個半圓形槽,在彈簧座一的半圓槽內設有鋼球,彈簧座二凹槽處設有導向圈配合活塞桿二,法蘭的凹槽處設有導向圈和防塵圈配合活塞桿二,調節手輪的中心軸與活塞桿二之間通過梯形螺紋連接,調節手輪通過螺紋傳動,組成了錨機液壓剎車油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賢余,石文南,徐海軍,
申請(專利權)人:鹽城海特液壓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