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床樹脂體外分離輸送過程智能監測控制裝置及監測控制方法,將計算機智能圖像分析技術應用于混床樹脂體外分離監控,使分離樹脂輸送終點的判斷更加可靠,樹脂分離輸送過程更加合理。一方面可避免混床樹脂體積和配比發生混亂;另一方面可使已經發生混亂的混床樹脂體積和配比,在樹脂分離輸送過程中逐漸地自行調整,直至恢復。這樣,非常有利于混床運行效果的保持,還可以提高混床樹脂體外分離的自動化程度,降低運行人員的工作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水處理
,特別涉及一種用于電廠凝結水精處理的。
技術介紹
目前,混床樹脂體外分離存在一個普遍的問題,即分離輸送的陽/陰樹脂量不易精確控制,一旦某一次分離輸送的精確度較差,共用一套樹脂體外分離系統的多個混床,其樹脂體積和配比的差異就會隨著分離次數增多而越來越大,最終使每臺混床都無法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避免混床樹脂體積和配比發生混亂,從而確保混床正常運行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監測控制裝置包括包括設置在樹脂分離塔側面用于采用樹脂分離塔圖像的圖像采集單元,圖像采集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的輸入端相連,向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提供樹脂分離塔的樹脂分離輸送過程圖像,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的信號輸出端與信號轉換單元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轉換單元的輸出端與程控系統PLC相連,信號處理單元對計算機智能分離單元發出的指令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PLC。所述的圖像采集單元由攝像裝置和圖像傳輸單元組成。本專利技術的監測控制方法為I)首先,陽/陰樹脂成功分離后,輸送操作執行前,打開智能監測控制裝置,由圖像的采集單元開始采集樹脂分離塔內樹脂分離后的靜態圖像;2)在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設定陽/陰樹脂高度的“參考線”,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接收圖像采集單元輸送的圖像,識別當前圖像中陰/陽樹脂的分界面位置,若樹脂分離界面不在當前畫面中則對比上下兩個視鏡圖像數據差異,通過這兩段分析,確定陰/陽樹脂量偏離正常量即“參考線”的程度;根據此結果計量,確認陽/陰樹脂實際裝填量和本次需要輸送的陽/陰樹脂量,并在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界面圖像上進行位置標識;3)靜態分析結束后,計算智能分析單元顯示適宜的混床樹脂體外分離輸送量,并向操作人員發出提示信息,操作人員根據提示,對相應樹脂進行輸送;4)陽/陰樹脂輸送過程中,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對輸送過程的圖像數據進行動態實時監測,不斷從變化的畫面中識別陰/陽樹脂分離界面的位置,當該界面位置到達步驟標識的位置時,判定為樹脂分離到達終點,并立即發出停止輸送指令信號,由信號處理單元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PLC,即時停止樹脂分離輸送。本專利技術將計算機智能圖像分析技術應用于混床樹脂體外分離監控,使樹脂分離輸送終點的判斷更加可靠,樹脂分離輸送過程更加合理。一方面可避免混床樹脂體積和配比發生混亂;另一方面可使已經發生混亂的混床樹脂體積和配比,在樹脂分離過程中逐漸地自行調整,直至恢復。這樣,非常有利于混床運行效果的保持,還可以提高混床樹脂體外分離的自動化程度,降低運行人員的工作強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系統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I的錐底分離系統監控畫面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高塔監控畫面圖。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本專利技術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樹脂分離塔側面用于采用樹脂分離塔圖像的圖像采集單元1,圖像采集單元I的信號輸出端與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輸入端相連,向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提供樹脂分離塔的樹脂分離輸送過程,圖像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信號輸出端與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出端與程控系統PLC相連,信號處理單元3對計算機智能分離單元2發出的指令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PLC。以下兩個實施例是采用本專利技術的裝置監測控制兩種常用工藝中的具體實施流程。目前常用的混床樹脂體外分離塔有錐底分離塔和高塔兩種,根據分離塔形式不同,對上述技術方案應用不同,監控的實施方式則不同,舉例如下實施例I,錐底分離監控的實施流程(I)錐底分離塔內陽/陰樹脂反洗分層完成,開始進行陽樹脂輸出操作前,啟動本智能監測控制裝置,圖像采集單元I將畫面無線傳送至計算機智能智能分析單元2,畫面應如圖2所示。(2)根據要求的陰陽樹脂比例,在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上2設定“參考線”,如圖2中的“線條A”所示;開始進行陽樹脂的輸送同時,點擊開始分析圖像功能鍵,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開始動態分析“線條A”以及樹脂圖像中陽/陰分界面的位置,隨著陽樹脂輸送過程的進行,分界面不斷下降,當其到達“線條A”位置后,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相應發出指令信號,由信號處理單元3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PLC,停止樹脂分離輸送程序。實施例2,高塔分離監控的實施流程(I)高塔分離過程的監控需要設置兩個圖像采集單元1,上視鏡圖像采集單元1A,下視鏡圖像采集單元1B。高塔內陽/陰樹脂反洗成功分層后,打開本智能監測控制裝置,圖像采集單元IA和IB分別將當前視鏡畫面信息傳輸至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界面上,畫面如圖3所示。(2)根據高塔內的樹脂量以及所需的陰陽樹脂比例,在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上下視鏡畫面中分別設置兩條樹脂分離的“參考線A和參考線B”:如圖3中“線條A”和“線條B”所示。(3)點擊開始分析圖像功能鍵,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開始對圖像數據進行分析,確認樹脂輸送界面的位置(a)若界面位置高于“線條A”所在位置,相應調整下視鏡圖像中“線條B”的位置,同時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向操作人員發出提示信息,要求操作程控系統首先執行“輸送陽樹脂”步序,輸送過程中,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動態分析上視鏡畫面(由圖像采集單元IA傳送)中陽/陰樹脂分界面的位置,分界面不斷下降,當其到達“線條A”位置后,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相應發出指令信號,由信號處理單元3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停止“陽樹脂輸送”程序”。(b)若樹脂分層界面位置等于或低于“線條A”所在位置,直接跳轉至步驟4。(4)執行完步驟(3)后,或步驟(3)中確認樹脂輸送界面的位置等于或低于線條A 所在位置,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向操作人員發出提示信息,要求操作程控系統首先執行“輸送陰樹脂”步序,并提示操作人員在結束“輸送陰樹脂”步序后,在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上進行相應操作,開始二次陽樹脂的分離輸送。(5)開始二次陽樹脂分離輸送,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動態分析下視鏡畫面(由圖像采集單元IB傳送)中陽/陰樹脂分界面的位置,隨著陽樹脂的不斷輸送,分界面逐漸下降,當其到達“線條B”位置后,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相應發出指令信號,由信號處理單元3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停止“陽樹脂輸送”步序。至此,整個陽陰樹脂的分離輸送步序成功結束。上述兩種工藝中監控的計量實施方式(I)錐底分離中,根據設計值以及調試結果,將參考線位置固定,以其為標準計量每一次樹脂輸送量,防止每次樹脂輸送量產生誤差;(2)高塔分離中,根據調試運行確定的陽/陰樹脂體積和比例,設置參考線A和B的初始位置,在樹脂分離輸送過程中,參考線A位置固定,參考線B根據其初始位置和每次反洗分層后陽/陰樹脂分界面偏離參考線A的距離進行更新,以計算機智能界面自帶標尺計量樹脂輸送量。權利要求1.一種混床樹脂體外分離輸送過程的智能監測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樹脂分離塔側面用于采用樹脂分離塔圖像的圖像采集單元(1),圖像采集單元(I)的信號輸出端與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輸入端相連,向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提供樹脂分離塔的樹脂分離輸送過程圖像,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信號輸出端與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出端與程控系統PLC相連,信號處理單元(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混床樹脂體外分離輸送過程的智能監測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樹脂分離塔側面用于采用樹脂分離塔圖像的圖像采集單元(1),圖像采集單元(1)的信號輸出端與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輸入端相連,向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提供樹脂分離塔的樹脂分離輸送過程圖像,計算機智能分析單元(2)的信號輸出端與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入端相連,信號轉換單元(3)的輸出端與程控系統PLC相連,信號處理單元(3)對計算機智能分離單元(2)發出的指令信號進行轉換,并將轉換后的信號發送至程控系統PLC。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文華,祝曉亮,錢殷,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