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及其廢水凈化工藝。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廢水凈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將厭氧池中的混合液通過泵壓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錯流過濾,混合液中含有厭氧菌和硅藻土,在壓力差作用下,清水透過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向外滲透被導出,留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內的濃縮混合液被錯流帶回至厭氧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在運行時,由于在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硅藻土,可強化對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的沖刷、清洗作用,可有效減少雜質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沉積和污染,穩定滲透通量,同時可降低錯流的流速,節省能耗,并延長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過濾周期,減少化學清洗頻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廢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及其廢水凈化工藝。
技術介紹
厭氧生物反應是污水處理中的常規工藝,其具有占地面積小、工藝簡單、運行能耗低、污泥產量低、可降解一些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質等優點,且厭氧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以作為能源再生利用,是一種兼具環境和經濟效益多種優點的處理技術,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領域,尤其是較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廢水處理。外置式厭氧膜生物反應器是目前厭氧膜生物反應器中的一種。具體是將厭氧處理出水引到反應池外,通過內壓式進入膜管內高速錯流過濾,濾出清水滲出膜管,活性污泥及 濃縮液留在膜管內,然后回流到反應池中。該技術的優點是處理通量較高、設備緊湊。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在清洗膜管的過程中,需要高速的水流持續沖洗一段時間,能耗大,并且,只能清洗掉管壁上大的雜質,而在膜孔中小的雜質無法被清洗掉,時間久了,會堵塞膜孔,從而影響膜管的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甚至影響膜管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外置式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在清洗膜管的過程中,需要高速的水流持續沖洗一段時間,能耗大,并且,只能清洗掉管壁上大的雜質,而在膜孔中的小的雜質無法被清洗掉,時間久了,會堵塞膜孔,從而影響膜管的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甚至影響膜管的使用壽命的技術性問題。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外置式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在清洗膜管的過程中,需要高速的水流持續沖洗一段時間,能耗大,并且,只能清洗掉管壁上大的雜質,而在膜孔中的小的雜質無法被清洗掉,時間久了,會堵塞膜孔,從而影響膜管的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甚至影響膜管的使用壽命的技術性問題。本專利技術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將厭氧池中的混合液通過泵壓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錯流過濾,所述混合液中含有厭氧菌和硅藻土,在壓力差作用下,清水透過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向外滲透被導出,留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內的濃縮混合液被錯流帶回至所述厭氧池。優選地,所述混合液中硅藻土的含量為5g/L_20g/L。優選地,所述混合液中硅藻土的含量為10g/L。優選地,還包括對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進行反沖洗的步驟,每運行過濾20-60分鐘后反沖洗一次,反沖洗時間為30-60S。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包括厭氧池、硅藻土投加裝置和管式膜組件,所述管式膜組件內設有若干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所述厭氧池的出水口與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硅藻土投加裝置的出水口與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進水口連接。優選地,通過所述硅藻土投加裝置加入硅藻土,使廢水中硅藻土的含量為5g/L-20g/L。優選地,還包括反沖洗泵,所述反沖洗泵與所述管式膜組件連接。優選地,所述厭氧池內由下到上依次為進水區、填料區、出水區和沼氣收集區,在進水區的側壁上設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區內設有帶有污泥攪拌功能的布水器,所述出水口設在出水區的側壁上,所述沼氣收集區設有排氣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有以下優點 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在運行時,由于在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硅藻土,可強化對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的沖刷、清洗作用,可有效減少雜質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沉積和污染,穩定滲透通量,同時可降低錯流的流速,節省能耗,并延長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過濾周期,減少化學清洗頻率。此外,還可提高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從而延長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結構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的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包括厭氧池I、硅藻土投加裝置2和管式膜組件,管式膜組件內設有若干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4,厭氧池I的出水口與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4的進水口連接,硅藻土投加裝置2的出水口與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4的進水口連接。其中,厭氧池I內由下到上依次為進水區、填料區、出水區和沼氣收集區,在進水區的側壁上設有進水口,進水區內設有帶有污泥攪拌功能的布水器,出水口設在出水區的側壁上,沼氣收集區設有排氣口。硅藻土投加裝置2用于將硅藻土加入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過濾前的廢水中,使廢水中硅藻土的含量為5g/L-20g/L,優選為10g/L。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還包括反沖洗泵(圖中未畫),用于對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泵與管式膜組件連接。請參閱圖2,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詳細步驟如下 (1)待處理廢水進入厭氧池I內,通過進水區的布水器與污泥接觸,然后緩慢通過填料區,在填料區廢水被厭氧污泥吸附并降解,產生沼氣,之后,廢水進入出水區,產生的沼氣進入沼氣收集區,沼氣收集區的沼氣從排氣口導出后經進氣管道被收集到沼氣集氣罐中; (2)出水區內的廢水經細格柵過濾后進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4,同時,硅藻土投加裝置2中的硅藻土也進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使過濾前的廢水中硅藻土的含量為5g/L-20g/L,優選為 10g/L ; (3)在壓力差作用下,清水透過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向外滲透被導出,收集在清水池中,留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內的濃縮混合液被錯流帶回至厭氧池; (4)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每運行20-60分鐘(優選為30分鐘)后,清水池中的清水(或自來水)經反沖洗泵3引入管式膜組中對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進行30-60S的反沖洗;清水池中的清水還可向后續處理工藝供水。本專利技術的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在運行時,由于在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硅藻土,可強化對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的沖刷、清洗作用,可有效減少雜質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內壁沉積和污染,穩定滲透通量,同時可降低錯流的流速,節省能耗,并延長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過濾周期,減少化學清洗頻率。此外,還可提高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 的過濾效果和過濾效率,從而延長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的使用壽命。以上公開的僅為本申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本申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在本申請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厭氧池中的混合液通過泵壓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錯流過濾,所述混合液中含有厭氧菌和硅藻土,在壓力差作用下,清水透過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向外滲透被導出,留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內的濃縮混合液被錯流帶回至所述厭氧池。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硅藻土的含量為5g/L-20g/L。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娃藻土的含量為10g/L。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進行反沖洗的步驟,每運行過濾20-60分鐘后反沖洗一次,反沖洗時間為30-60S。5.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厭氧池、硅藻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外置式組件厭氧膜生物反應器的廢水凈化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將厭氧池中的混合液通過泵壓入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錯流過濾,所述混合液中含有厭氧菌和硅藻土,在壓力差作用下,清水透過所述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向外滲透被導出,留在陶瓷內壓管式超濾膜內的濃縮混合液被錯流帶回至所述厭氧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達文,張靜晨,張洲,王小存,張東曙,夏洪超,曹先艷,唐繼承,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同濟環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