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由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四部分組成。四部分均以底座(1)為連接件,劃船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1)的前端,騎行訓練部分在底座(1)的中部;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布置在底座(1)的后端。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可以單獨進行,騎行訓練和拉力訓練也可以同時進行,背部按摩時必須利用騎行訓練的腳踏運動為動力源。該裝置集多種健身功能于一體,具有結構簡便、工作可靠、成本低等優點,適用于室內有氧鍛煉和后背按摩等。(*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通用機械工程
,涉及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環境的改善,人們工作的要像過去一樣經常進行有氧活動的機會逐漸減少。尤其對于長期在室內從事腦力勞動的工作人員,逐漸適應了足不出戶的生活習慣,由此產生的“宅男、宅女”們的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日積月累造成身體疾病。另外,隨著老齡化社會特征的凸顯,為了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大多數人開始從原來的少鍛煉、不鍛煉逐步走向室內健身運動。因而,健身器材的種類隨著人們的需求而變化,且迅速發展。健身器材因其鍛煉的人體部位不同可分為騎行、跑步、舉重、劃船、登山、拉 力等運動器械,也有將上述運動種類進行組合的健身器械。無論何種健身器械,其趣味性、娛樂性都比較單調,而且器械本身的內負荷只能固定幾個固定的調節值,而無法隨機調節,以達到戶外健身的效果。因此,應用人機工程原理,集騎行、劃船、拉力和背部按摩等功能于一體,使使用者全身的多個部位達到鍛煉效果的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身器的設計顯得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用于滿足室內有氧運動中身體多個部位的運動鍛煉。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由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四部分組成;劃船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前端,騎行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中間;拉力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后端,背部按摩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后上部;騎行訓練部分和背部按摩部分通過鏈(22)和小連桿(20)連接在一起。劃船訓練部分由把手拉桿(2),斜拉桿(3),連桿(6),第一軸(7)和前座板⑶組成;把手拉桿(2)和底座(I)通過第一軸(7)連接在一起;斜拉桿(3)的上端與前座板(8)連接在一起,斜拉桿(3)的下端通過第三軸(29)和底座(I)連接在一起;連桿(6)將斜拉桿(3)和把手拉桿(2)連接在一起。騎行訓練部分由后座板(9),腳踏板(28),踏板曲拐(27),大鏈輪(25),小鏈輪(22),鏈(24)和軸承座(23)組成;踏板曲拐(27) —端連接腳踏板(28),另一端通過軸帶動大鏈輪(25)轉動;大鏈輪(25)通過鏈(24)與小鏈輪(22)連接。背部按摩部分由后座板(9),后背外框(13),上支座(14),后背內框(18),支桿(15),珠子(16),第二軸(17),下支座(19),小連桿(20)和曲拐軸(21)組成;后背外框(13)下端通過螺栓與底座(I)連接,上端通過上支座(14)與支桿(15)連接;每八個珠子(16)由一個第二軸(17)串聯組成一組,共四組安裝在后背內框(18)中;后背內框(18)通過導輪安裝在后背外框(13)的滾道中;下支座(19)安裝在后背內框(18)的下端;小連桿(20)的上端連接在下支座(19),下端連接在曲拐軸(21);曲拐軸(21)與小鏈輪(22)同軸安裝。拉力訓練部分由后座板(9),豎直支座(11),曲拐手柄(12)和拉簧組成;后座板(9)安裝在底座(I)的后端上表面上;兩個豎直支座(11)分布在后座板(9)的左右兩側;曲拐手柄(12)通過螺栓連接在豎直支座(11)的上端;豎直支座(11)的下端通過螺栓與底座⑴的后端兩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裝置集騎行、劃船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等功能于一體。具有結構簡便、工作可靠、成本低等優點,適用于室內身體鍛煉和后背按摩等。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主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左視圖。圖中,I-底座,2-把手拉桿,3-斜拉桿,6-連桿,7-第一軸,8_前座板,9_后座板,11-豎直支座,12-曲拐手柄,13-后背外框,14-上支座,15-支桿,16-珠子,17-第二軸,18-后背內框,19-下支座,20-小連桿,21-曲拐軸,22-小鏈輪,23-軸承座,24-鏈,25-大鏈輪,27-踏板曲拐,28-腳踏板,29-第三軸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由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四部分組成。劃船訓練、騎行訓練和拉力訓練可以單獨進行,背部按摩只能在騎行訓練的同時,使用者背部斜靠在后背按摩板上完成。劃船訓練部分由把手拉桿(2),斜拉桿(3),連桿(6),第一軸(7)和前座板⑶組成;劃船訓練時,雙手拉動手拉桿(2)的上端的手柄,腳踩手拉桿(2)的下端踏板,手拉桿(2)繞著底座(I)上的第一軸(7)轉動,同時帶動連桿(6)將斜拉桿(3)拉動,斜拉桿(3)連同前座板(8) —起繞第三軸(29)翻轉。如此腳蹬手拉帶動前座板(8)使身體完成劃船訓練。騎行訓練部分由后座板(9),腳踏板(28),踏板曲拐(27),大鏈輪(25),小鏈輪(22),鏈(24)和軸承座(23)組成。當騎行者坐在后座板(9)上時,雙腳踏動腳踏板(28),腳踏板(28)帶動踏板曲拐(27)和與踏板曲拐(27) —同固連的大鏈輪(25)旋轉。大鏈輪(25)帶動鏈(24)和小鏈輪(22) —起轉動。同時帶動與小鏈輪(22)同軸連接的曲拐軸(21)一起轉動。背部按摩部分由后座板(9),后背外框(13),上支座(14),后背內框(18),支桿(15),珠子(16),第二軸(17),下支座(19),小連桿(20)和曲拐軸(21)組成。使用者坐在后座板(9)上,在騎行訓練的同時,當用腳踏動腳踏板(28)帶動曲拐軸(21)轉動時,曲拐軸(21)通過小連桿(20)帶動后背內框(18)沿著后背外框(13)中的滾道滑動。在腳踏板轉動一圈的過程中,后背內框(18)沿著后背外框(13)中的滾道滑動往復一次,完成背部按摩兩次。拉力訓練部分由后座板(9),豎直支座(11),曲拐手柄(12)和拉簧組成。使用者坐在后座板(9)上,左、右手分別握住左、右兩側的曲拐手柄(12),使曲拐手柄(12)繞安裝在底座(I)上的豎直支座(11)轉動。轉動的同時帶動拉簧伸縮,達到訓練左、右手臂力量和擴胸訓練。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其特征在于由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四部分組成;劃船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前端,騎行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中間;拉力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后端,背部按摩部分布置在底座(I)的后上部;騎行訓練部分和背部按摩部分通過鏈(22)和小連桿(20)連接在一起。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其特征在于劃船訓練部分由把手拉桿(2),斜拉桿(3),連桿(6),第一軸(7)和前座板(8)組成;把手拉桿(2)和底座(I)通過第一軸(7)連接在一起;斜拉桿(3)的上端與前座板(8)連接在一起,斜拉桿(3)的下端通過第三軸(29)和底座(I)連接在一起;連桿(6)將斜拉桿(3)和把手拉桿(2)連接在 >一起。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其特征在于騎行訓練部分由后座板(9),腳踏板(28),踏板曲拐(27),大鏈輪(25),小鏈輪(22),鏈(24)和軸承座(23)組成;踏板曲拐(27) —端連接腳踏板(28),另一端通過軸帶動大鏈輪(25)轉動;大鏈輪(25)通過鏈(24)與小鏈輪(22)連接。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其特征在于背部按摩部分由后座板(9),后背外框(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組合式多功能健動器,其特征在于由劃船訓練、騎行訓練、拉力訓練和背部按摩四部分組成;劃船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1)的前端,騎行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1)的中間;拉力訓練部分布置在底座(1)的后端,背部按摩部分布置在底座(1)的后上部;騎行訓練部分和背部按摩部分通過鏈(22)和小連桿(20)連接在一起。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紹寧,劉向,王鵬蛟,
申請(專利權)人:陜西理工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