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由機械部分和控制系統組成,包括床身(1)、程序控制系統(8)和操作盒(9),所述的變位機構(2)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相鄰,兩者分別通過螺栓安裝在床身(1)的前方,氣動夾具(3)安裝在變位機構(2)上,氣動夾具(3)的夾緊工位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送料工位的位置對應;相對于變位機構(2)的兩個不同的方向上,設有兩套焊槍控制機構(15、16)與床身1連接,變位機(2)、氣動夾具(3)和兩套焊槍控制機構(15、16)上的兩把焊槍分別組成雙環焊縫的焊接工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焊接過程中,該程序可分別調節各槍焊接電流參數,且控制器可調速、顯示各部分采用各自的焊接電源,控制相互之間完全隔離,可靠性高。(*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焊接加工設備領域,涉及一種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及焊接工藝。特別涉及一種自動焊接橋殼總成加強環、后橋殼蓋總成雙環焊縫的焊接平臺及焊接工藝。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焊接橋殼總成基本上均有加強環和后橋殼蓋總成組成,由于這兩個環直徑大,焊接焊縫較長;現有技術設備采用單槍45°角度位置焊接,工件放置在45°角度位置,平臺上分別漲緊加強環內孔及殼蓋內孔后,再進行焊接,需加強環環焊專機、后橋殼蓋總成環焊專機各一臺,操作人員兩名。主要缺點是需投入兩臺設備,兩臺設備占地位置大,操作人員多,加工工序長,生產效率低,產品加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程序控制系統控制氣動送料平臺,將工件送到焊接汽動夾具內,到位后程序再控制汽動夾具夾緊,然后焊槍移動,達到雙焊槍同時自動焊接雙環焊縫的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及焊接工藝。本技術的目的之一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由焊接平臺機械部分和焊接平臺控制系統組成,焊接平臺機械部分包括床身、變位機構、氣動夾具、氣動送卸料平臺、焊接電源、程序控制系統和操作盒,所述的變位機構與氣動送卸料平臺相鄰,兩者分別通過螺栓安裝在床身的前方,氣動夾具安裝在變位機構上,氣動夾具的夾緊工位與氣動送卸料平臺送料工位的位置對應;相對于變位機構的兩個不同的方向上,設有兩套焊槍控制機構與床身連接,變位機、氣動夾具和兩套焊槍控制機構上的兩把焊槍分別組成雙環焊縫的焊接工位。優選在變位機構的后方設有第一焊槍控制機構,在變位機構的左方設有第二焊槍控制機構。所述的第一焊槍控制機構包括立柱、焊槍進給橫梁和焊槍調節梁,焊槍控制機構分別通過立柱與床身連接,立柱和焊槍進給橫梁為“十”字架結構,焊槍進給橫梁與立柱前后水平滑動連接,焊槍調節梁與焊槍進給橫梁的前端面左右水平滑動連接,焊槍調節梁與焊槍座上下滑動連接并通過焊槍座與焊槍連接;所述的第二焊槍控制機構采用與第一焊槍控制機構相同的結構,或所述的第二焊槍控制機構的立柱上通過水平絲桿與水平滑動支架連接,水平滑動支架通過垂直絲桿與垂直滑動支架連接,垂直滑動支架設有焊槍座與焊槍連接;所述的立柱上分別設有一送絲機構,或兩個送絲機構設在同一立柱的左右柱體上。進一步優選所述的第一焊槍控制機構的立柱的一側面上通過螺栓固定安裝2組共四個直線滑塊,焊槍進給橫梁上設有導軌與立柱上的四個滑塊水平滑動連接,同時焊槍進給橫梁的一側與氣缸的伸出桿連接,立柱與汽缸的尾部連接;焊槍進給橫梁的前端設有連接板,焊槍調節梁內部設有水平絲桿并通過水平絲桿與連接板左右水平滑動連接;焊槍調節梁與垂直連接板固定連接,垂直連接板與焊槍座上下滑動連接,同時垂直連接板一端通過垂直升降汽缸與垂直絲桿連接并通過垂直絲桿與焊槍座連接。焊接平臺控制系統為程序控制系統通過電纜分別與變位機構、氣動夾具、焊槍控制機構的汽缸和焊槍、氣動送卸料平臺、焊接電源、送絲機構和操作盒連接,操作盒上設有自動操作模式下的啟動按鈕;和手動操作模式下的控制變位機構變位的按鈕,控制氣動夾具夾緊、松開工件的按鈕,控制焊槍控制機構驅動焊槍垂直上升和前后運動的按鈕,控制氣動送卸料平臺送卸料的按鈕,控制焊接電源和焊槍的焊接按鈕,控制送絲機構送絲的按鈕。所述的變位機構包括旋轉機頭、變位機和平臺,平臺與變位機的機體固定連接,旋轉機頭固定在平臺上,一端與減速電機連接,另一端與氣動夾具連接;變位機的變位角度為0° 90°,并通過氣動夾具使焊接工件的變位角度為0° 90°,旋轉機頭旋轉角度可以設置。氣動夾具由氣動卡盤和汽缸組成,氣動卡盤上裝有三個卡爪,對應安裝在氣動卡 盤三個卡槽內,汽缸與氣動卡盤通過螺栓連接。本技術的目的之二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一種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的焊接工藝如下(I)先按焊接工件的焊接工藝要求設計自動控制的氣動送卸料平臺、氣動夾具、一套或兩套焊槍控制機構和焊接電源的控制程序,確定變位機的變位角度,通過程序控制各運動機構按所需焊接工藝運動方式工作;(2)將焊接工件放置在氣動送卸料平臺上,按操作盒上的自動操作模式下的啟動按鈕,程序控制系統控制氣動送卸料平臺將焊接工件水平送入變位機構上的氣動夾具內,到位后氣動夾具對工件進行定位、夾緊,夾緊到位后通過檢測信號返回信號再到程序控制系統;(3)程序控制系統得到信號后控制氣動送卸料平臺退回,同時將信號發送到兩套焊槍控制機構,兩套焊槍控制機構驅動各自焊槍先向前運動,再垂直下降各自的焊接工位;或自動控制第一焊槍控制機構的焊槍調節到焊接工位;同時手動通過水平絲桿和垂直絲桿將第二焊槍控制機構的焊槍調節到焊接工位;(4)再按操作盒上的自動操作模式下的啟動按鈕,程序控制系統程序控制兩臺焊接電源和兩臺送絲機構同時送絲,第二焊槍控制機構開始進行焊接焊縫和第一焊槍控制機構開始進行焊接焊縫;焊接的同時,控制變位機構上的旋轉機頭并驅動氣動夾具夾緊焊接工件旋轉,通過檢測信號檢測變位機構上的旋轉機頭旋轉角度并將信號返回程序控制系統,由程序控制系統一直監測變位機構上的旋轉機頭旋轉角度,直到旋轉到位,雙焊縫焊接完成;(5)旋轉到位后程序控制系統程序先控制兩臺送絲機構停止送絲,再控制兩套焊槍控制機構的焊槍調節梁前端帶動焊槍上升,焊槍進給橫梁再帶動焊槍回位; 或自動控制第一焊槍控制機構焊槍回位;同時手動通過水平絲桿和垂直絲桿將第二焊槍控制機構的焊槍調節回位;然后控制氣動送卸料平臺伸出接料,氣動夾具松開焊接工件,最后控制氣動送卸料平臺將焊接工件送回焊接工件初始位置,整個焊接過程完成。本技術自動定心夾緊、定位、旋轉及自動裝夾工件,裝夾狀態一致,具有抗干擾強、可靠性高、調速穩定、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的焊接控制程序,該程序根據產品從裝夾、送料、夾緊、下槍、焊接到卸料整個運行步驟進行控制;在焊接過程中,該程序可分別調節各槍焊接電流參數,且控制器可調速、顯示各部分采用各自的焊接電源,控制相互之間完全隔離,可靠性高。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I焊接平臺及焊接夾具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I焊接工件主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I焊接工件側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 :本技術由焊接平臺機械部分和焊接平臺控制系統組成,焊接平臺機械部分主要構成如下由床身1,變位機構2,氣動夾具3,焊槍控制機構16,氣動送卸料平臺5,焊接電源6,送絲機構7,程序控制系統8,操作盒9、立柱10、固定焊槍控制機構15等組成。所述的變位機構2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相鄰,兩者分別通過螺栓安裝在床身I的前方,氣動夾具3安裝在變位機構2上,氣動夾具3的夾緊工位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送料工位的位置對應;在變位機構2的后方設有第一焊槍控制機構16,在變位機構2的左方設有第二焊槍控制機構15,變位機2、氣動夾具3和兩套焊槍控制機構15、16上的兩把焊槍分別組成雙環焊縫的焊接工位。所述的第一焊槍控制機構16包括立柱10、焊槍進給橫梁11和焊槍調節梁12,焊槍控制機構16分別通過立柱10與床身I連接,立柱10和焊槍進給橫梁11為“十”字架結構,焊槍進給橫梁11與立柱10前后水平滑動連接,焊槍調節梁12與焊槍進給橫梁11的前端面左右水平滑動連接,焊槍調節梁12與焊槍座上下滑動連接并通過焊槍座與焊槍連接;所述的第二焊槍控制機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環焊縫自動焊接平臺,由焊接平臺機械部分和焊接平臺控制系統組成,焊接平臺機械部分包括床身(1)、變位機構(2)、氣動夾具(3)、氣動送卸料平臺(5)、焊接電源(6)、程序控制系統(8)和操作盒(9),其特征是:所述的變位機構(2)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相鄰,兩者分別通過螺栓安裝在床身(1)的前方,氣動夾具(3)安裝在變位機構(2)上,氣動夾具(3)的夾緊工位與氣動送卸料平臺(5)送料工位的位置對應;相對于變位機構(2)的兩個不同的方向上,設有兩套焊槍控制機構(15、16)與床身(1)連接,變位機(2)、氣動夾具(3)和兩套焊槍控制機構(15、16)上的兩把焊槍分別組成雙環焊縫的焊接工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拱華,黃平輝,唐思成,胡義華,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江鈴底盤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