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調鋼管支撐,該可調鋼管支撐包括上、下部鋼管、外螺紋鋼管和插銷,該上部鋼管可以在下部鋼管內部移動,在上部鋼管上開有多個對孔,該外螺紋鋼管套接在上部鋼管的外側,在外螺紋鋼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長對孔,通過插銷連接外螺紋鋼管的長對孔及上部鋼管的對孔,可以實現外螺紋鋼管與上部鋼管在下部鋼管中的高度,從而實現鋼管長度可調的目的。由于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插銷連接外螺紋鋼管的長對孔及上部鋼管的對孔,可以使鋼管高度可調,從而無需切割鋼管,降低了回頂加固的操作復雜度,并且該可調鋼管支撐可以使用在多種環境下,降低了回頂加固中鋼管使用的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模板支撐
,尤其涉及一種可調鋼管支撐。
技術介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梁板下部一般需要進行加固處理,主要是后澆帶、材料堆場等部分以及早拆模板支撐體系中的回頂加固,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都采用鋼管加可調頂托的方式進行回頂加固。但是采用鋼管與可調頂托的方式進行回頂加固存在一定的弊端,這是因此在不同的建筑物中內,板面標高、梁高、板厚等結構尺寸一般都是不同的,而可調頂托的高度的調節范圍又很小,因此在進行回頂加固時,往往需要根據需要將鋼管裁剪成不同的長度,而每 種長度的鋼管只能適用于某一特定區域的回頂加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裁剪不同鋼管長度的方式,也增加了回頂加固的復雜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可調鋼管支撐,用以解決現有技術在回頂加固過程中需要根據需要裁剪不同長度鋼管,增加了操作的復雜度,并且適用性差的問題。本技術一種可調鋼管支撐,所述可調鋼管支撐包括上部鋼管、下部鋼管、夕卜螺紋鋼管以及插銷;其中,所述下部鋼管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徑,所述上部鋼管插入下部鋼管中,所述上部鋼管上按照設定的間隔,沿鋼管直徑方向開有多個對孔;所述外螺紋鋼管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徑,所述外螺紋鋼管套接在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側,所述外螺紋鋼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與所述上部鋼管上的對孔對應的長對孔;所述上部鋼管與所述外螺紋鋼管通過所述插銷連接。較佳地,所述可調鋼管支撐還包括上、下墊板;所述上墊板連接在所述上部鋼管的上端;所述下墊板連接在所述下部鋼管的下端。較佳地,所述可調鋼管支撐還包括套管及連接在所述套管上的把手;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外螺紋鋼管上;所述把手焊接在所述套管的直徑方向上。較佳地,所述外螺紋鋼管的下端焊接所述下部鋼管的上端。較佳地,所述上部鋼管中每兩個對孔之間的間隔相等,或不等。較佳地,所述插銷呈90度折彎,折彎中較長一部分的長度大于外螺紋鋼管的外徑。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調鋼管支撐,該可調鋼管支撐包括上、下部鋼管、外螺紋鋼管和插銷,該上部鋼管可以在下部鋼管內部移動,在上部鋼管上開有多個對孔,該外螺紋鋼管套接在上部鋼管的外側,在外螺紋鋼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長對孔,通過插銷連接外螺紋鋼管的長對孔及上部鋼管的對孔,可以實現外螺紋鋼管與上部鋼管在下部鋼管中的高度,從而實現鋼管長度可調的目的。由于在本技術中通過插銷連接外螺紋鋼管的長對孔及上部鋼管的對孔,可以鋼管高度可調,從而無需切割鋼管,降低了回頂加固的操作復雜度,并且該可調鋼管支撐可以使用在多種環境下,降低了回頂加固中鋼管使用的成本。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中的外螺紋鋼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3A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調鋼管支撐中的插銷的正視圖;圖3B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調鋼管支撐中的插銷的側視圖;圖4A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中套管及把手結構正視圖;圖4B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中套管及把手結構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實施例為了簡化回頂加固的操作工序,提高不同長度鋼管的使用環境,減小對鋼管的浪費,提供了一種可調鋼管支撐。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的結構示意圖,該可調鋼管支撐包括上部鋼管I、下部鋼管2、外螺紋鋼管3以及插銷4 ;其中,所述下部鋼管2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I的外徑,所述上部鋼管2插入下部鋼管2中,所述上部鋼管2上按照設定的間隔,沿鋼管直徑方向開有多個對孔11 ;所述外螺紋鋼管3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I的外徑,所述外螺紋鋼管3套接在所述上部鋼管I的外側,所述外螺紋鋼管3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與所述上部鋼管I上的對孔11對應的長對孔31 ;所述上部鋼管I與所述外螺紋鋼管3通過所述插銷4連接。在本技術中為了精確調整該可調鋼管支撐高度,該可調鋼管支撐中還包括套管5及連接在所述套管上的把手6 ;所述套管5套接在所述外螺紋鋼管3上;所述把手6焊接在所述套管5的直徑方向上。另外,在本技術中,該可調鋼管支撐中還包括上墊板7和下墊板8 ;所述上墊板7連接在所述上部鋼管I的上端;所述下墊板8連接在所述下部鋼管2的下端。具體的,例如在本技術中該上部鋼管I可以選用長度為I. 5m,外徑為48mm,壁厚為3mm的鋼管,在該上部鋼管I上可以每隔150mm,沿著該上部鋼管的直徑方向,開有直徑為12mm的對孔,如圖I所示。該上、下墊板可以采用邊長為100mm,厚度為8mm的鋼板。下部鋼管2與外螺紋鋼管3可以采用分體結構,也可以采用一體結構,當外螺紋鋼管3與下部鋼管2采用一體結構時,外螺紋鋼管的下端與所述下部鋼管的上端焊接在一起。為了保證回頂加固的精度,該外螺紋鋼管3的內徑與該下部鋼管2的內徑相等,并且稍微大于上部鋼管I的外徑。當該下部鋼管2與外螺紋鋼管3采用一體結構時,如上例所示,下部鋼管2可以選用長度為I. 8m,內徑為50mm,壁厚為3mm的鋼管。該外螺紋鋼管3也可以采用內徑為50mm,厚度為3_的鋼管,該外螺紋鋼管3的高度及長度可以為O. 2m或者其他的尺寸,其高度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在該外螺紋鋼管3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與所述上部鋼管I上的對孔11對應的長對孔31,例如可以為50mm長12mm寬的長對孔。 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中的外螺紋鋼管的結構示意圖,該外螺紋鋼管3上,沿該鋼管的高度方向上開有長對孔31。當需要固定整個可調鋼管支撐的高度時,在下部鋼管中移動上部鋼管的露在外面的長度,當達到理想的長度時,采用插銷4穿過外螺紋鋼管的長對孔31,以及上部鋼管I上的對孔11,固定上部鋼管I的高度。圖3A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調鋼管支撐中的插銷的正視圖,圖3B為本技術提供的可調鋼管支撐中的插銷的側視圖,在本技術中該插銷4呈90度折彎,折彎中較長一部分的長度大于外螺紋鋼管的外徑,例如該插銷可以采用IOOmm長,直徑為IOmm的鋼筋,折彎后,較短一部分的長度為20mm,則可以保證插銷能夠牢固固定外螺紋鋼管以及上部鋼管。在本技術中該上部鋼管I上的對孔11的間隔可以根據需要靈活設定,每兩個對孔11之間的間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并且對孔11之間的間隔可大,可小。為了實現該可調鋼管支撐的高度精確可調,在本技術中該可調鋼管支撐還包括套管,該套管中包含內螺紋,該套管套接在外螺紋鋼管外側,與外螺紋鋼管螺紋連接,并且,為了便于鋼管高度的調整,該套管上還焊接有把手,通過把手可以實現套管在外螺紋鋼管上移動。圖4A、4B為本技術提供的該可調鋼管支撐中套管及把手結構示意圖,該套管5為長度為30mm具有內螺紋的鋼管,該套管5的外徑可以為68mm,其牙高為3mm,與外徑為50mm的外螺紋鋼管3配套使用。為了方便套管5在外螺紋鋼管3上的轉動,在該套管5直徑方向上焊接有把手6,在本技術中可以在套管5直徑方向上焊接兩根50mm長,直徑為IOmm的鋼筋作為把手6。在本技術中上部鋼管插入下部鋼管中,根據需要確定插入深度并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鋼管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調鋼管支撐包括:上部鋼管、下部鋼管、外螺紋鋼管以及插銷;其中,所述下部鋼管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徑,所述上部鋼管插入下部鋼管中,所述上部鋼管上按照設定的間隔,沿鋼管直徑方向開有多個對孔;所述外螺紋鋼管的內徑大于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徑,所述外螺紋鋼管套接在所述上部鋼管的外側,所述外螺紋鋼管上沿其高度方向開有與所述上部鋼管上的對孔對應的長對孔;所述上部鋼管與所述外螺紋鋼管通過所述插銷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一心,王祟屹,王剛,
申請(專利權)人: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