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房屋,特別涉及一種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包括地基小圈梁(8)、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小柱(6),空心承重墻板(3)上下端與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地基小圈梁(8)用鋼筋(12)和短澆柱(11)緊固連接;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兩個長邊燕尾形榫槽中,注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14),用膠結材料將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2)粘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3)的凹槽處;窗口(5)左右兩邊的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3)的第一通孔處切一缺口,門口(9)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3)上方嵌入用空心承重墻板(3)切成的一梯形門上口過梁(10),施工環境得到改善,大大提高了房屋抗地震性能,使用面積可增加10%左右,省工、省料、成本低,使房屋保溫、隔音性能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房屋,特別涉及一種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
技術介紹
現有的房屋多為磚混結構體系,磚作為墻體材料,樓板為預制蓋板或澆注混凝土樓板。這種結構房屋堅固性差、防震性能不好,地震易倒塌。中國專利局在2002年8月21日授權了一種“低層小梁密柱板式快裝房屋”,這種房屋的特點是框架的鋼筋混凝土芯柱、圈梁和縱、橫梁構成的小梁密柱整體格網形框架,內部置有增加筋,框架的芯柱位于多孔墻板的孔內,并與多孔墻板筑成一體,框架的縱、橫梁與房屋的圈梁筑成一體,雖然具有造價低,整體性能好等優點,但作為永久居住的房屋強度不夠,由于芯柱位于多孔墻板的全部孔 內,因而隔音,保溫性能都不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術不足,提供一種使房屋整體連接性能好,隔音和保溫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的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包括地基小圈梁、層間小圈梁、頂層小圈梁和小柱,其特點是裝配式房屋的承重墻體、隔墻及窗口、門口全部用空心承重墻板連接加工組合而成,空心承重墻板上下端與層間小圈梁、頂層小圈梁和地基小圈梁用鋼筋和短澆柱緊固連接;空心承重墻板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兩個長邊燕尾形榫槽中,注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用膠結材料將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粘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的凹槽處;窗口左右兩邊的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第一通孔處切一缺口,窗上口過梁、窗口立柱和頂層小圈梁現澆注成一體;門口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上方嵌入用空心承重墻板切成的一梯形門上口過梁。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由于整個小樓采用空心承重墻板組裝而成,因此施工速度快,減少了沙灰的運輸應用量,因而施工環境得到改善;2、房屋重量輕,改變肥梁胖柱深基礎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房屋抗地震性能;3、與磚混建筑房屋比,特別是與北方的建筑房屋比,使用面積可增加10%左右;4、墻壁內外不用抹底灰,省工、省料、成本低;5、采用新的聯接方式,使房屋保溫、隔音性能好。以下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具體說明。圖I是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結構主視圖。圖2是圖I的A-A局剖圖。圖3是圖I的I局部剖視放大圖。圖中,I-頂層小圈梁;2_連接帶;3_空心承重墻板;4_窗上口過梁;5-窗口 ;6-小柱;7-層間小圈梁;8_地基小圈梁;9-門口 ;10_門上口過梁;11_短澆柱;12_鋼筋;13_窗口立柱;14_雙燕尾形連接柱。具體實施方式參照附附圖說明圖1,在地基上方整體澆注一個由地基小圈梁8、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I和小柱6構成一個整體的小樓框架,小樓的內外承重墻、隔墻用空心承重墻板3連接、加工組合而成,空心承重墻板3上的2 3個通孔,上下兩端通過鋼筋12澆注的短澆柱11與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I和地基小圈梁8緊固連接在一起,上下短澆柱11之間仍為圓空心孔,保證其隔音、保溫性能;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墻板3長邊的燕尾形榫槽中,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即形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14,增加其連接強度,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2用膠結材料粘到凹臺處,使墻面保持平整;窗口 5 (見附圖3)在兩邊左右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第一個通孔切缺口,同窗上口過梁4和窗口立柱13現澆注成一體,形成一堅固的窗口 5 ;門口 9是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3上邊嵌入一個將空心承重墻板 3切成梯形的門上口過梁10,所以切成梯形,是為了增加門上口過梁10上面的面積,以減小門上方的壓力。整個小樓房,成為一個整體結構,防震性能好、造價低,特別適合于小城鎮、農村和抗震救災的房屋建筑。權利要求1. 一種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包括地基小圈梁(8)、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I)和小柱(6),其特征在于空心承重墻板(3)上下端與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I)和地基小圈梁(8)用鋼筋(12)和短澆柱(11)緊固連接;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兩個長邊燕尾形榫槽中,注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14),用膠結材料將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2)粘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3)的凹槽處;窗口(5)左右兩邊的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3)的第一通孔處切一缺口,窗上口過梁(4)窗口立柱(13)和頂層小圈梁(I)現澆注成一體;門口(9)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3)上方嵌入用空心承重墻板(3)切成的一梯形門上口過梁(10)。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建筑房屋,特別涉及一種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包括地基小圈梁(8)、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小柱(6),空心承重墻板(3)上下端與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地基小圈梁(8)用鋼筋(12)和短澆柱(11)緊固連接;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兩個長邊燕尾形榫槽中,注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14),用膠結材料將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2)粘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3)的凹槽處;窗口(5)左右兩邊的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3)的第一通孔處切一缺口,門口(9)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3)上方嵌入用空心承重墻板(3)切成的一梯形門上口過梁(10),施工環境得到改善,大大提高了房屋抗地震性能,使用面積可增加10%左右,省工、省料、成本低,使房屋保溫、隔音性能好。文檔編號E04H9/02GK202672775SQ20122026785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專利技術者劉妍, 李素艷, 朱虹 申請人:劉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心承重墻板裝配式房屋,包括地基小圈梁(8)、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小柱(6),其特征在于空心承重墻板(3)上下端與層間小圈梁(7)、頂層小圈梁(1)和地基小圈梁(8)用鋼筋(12)和短澆柱(11)緊固連接;空心承重墻板(3)之間的連接,用膠結材料澆注到兩個長邊燕尾形榫槽中,注成一個雙燕尾形的連接柱(14),用膠結材料將浸塑纖維布的連接帶(2)粘在兩個空心承重墻板(3)的凹槽處;窗口(5)左右兩邊的上角將空心承重墻板(3)的第一通孔處切一缺口,窗上口過梁(4)窗口立柱(13)和頂層小圈梁(1)現澆注成一體;門口(9)在兩邊空心承重墻板(3)上方嵌入用空心承重墻板(3)切成的一梯形門上口過梁(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妍,李素艷,朱虹,
申請(專利權)人:劉妍,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