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互動式成像裝置,包括支撐底座、倒錐形反射裝置及受控裝置;支撐底座上部設有顯示裝置,倒錐形反射裝置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上;受控裝置與顯示裝置通信連接,受控裝置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上,倒錐形反射裝置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內。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受控裝置上向顯示裝置發送控制信號,顯示裝置將該主題顯示出來,并且通過倒錐形反射裝置從不同角度顯示該主題,實現交互式的立體成像。因此,增強了使用者的互動性,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光學成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
技術介紹
立體成像是由柜體,分光鏡,視頻播放設備組成,基于分光鏡成像原理,將實景拍攝或三維模型構建的素材特殊處理,處理后的影像透過分光鏡疊加成一體,構成了多視角360度的虛擬物體展示。使觀眾展示獲得更清晰、更直觀的視覺體驗。然而,人們只能觀看或收聽由管理員預先設定好的影像,與觀眾的交互性不強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交互性良好、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立體成像的模型的類型、大小、旋轉角度等實現互動式立體成像的>J-U ρ α裝直。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包括支撐底座(10)、倒錐形反射裝置(20)及受控裝置(30);支撐底座(10)上部設有顯示裝置(12),倒錐形反射裝置(20)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22)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20)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10)上;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通信連接,受控裝置(30)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12)上,倒錐形反射裝置(20)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12)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20)內。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半透反射鏡(22)與顯示裝置(12)的夾角為30_60 度。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半透反身鏡(22)的形狀為梯形或三角形。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顯示裝置(12)是顯示器、電視機、投影機、LED顯像屏中的任一種。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 —體化,形成觸控顯示屏。作為本技術的優選方案,所述受控裝置(30)是PC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中的任一種。本技術所述的技術方案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述的互動式成像裝置,使用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受控裝置上向顯示裝置發送控制信號,顯示裝置將該主題顯示出來,并且通過倒錐形反射裝置從不同角度顯示該主題,實現互式的立體成像。因此,增強了使用者的互動性,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效果。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本技術所述的互動式成像裝置結構實施例一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的互動式成像裝置結構實施例二示意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I、圖2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包括支撐底座 10、倒錐形反射裝置20及受控裝置30。支撐底座10上部設有顯示裝置12,顯示裝置12可以是顯示器、電視機、投影機、LED顯像屏中的任一種,顯示裝置12可以包括多個環繞倒錐形反射裝置20的顯示屏。倒錐形反射裝置20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22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20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10上。半透反射鏡22與顯示裝置12的夾角為30-60度,以使觀眾觀看立體成像的角度達到最佳。半透反身鏡22的形狀優選為梯形或三角形,也可以是其他規則形狀。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通信連接,受控裝置30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12上,倒錐形反射裝(20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12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20內,實現互動式的立體成像。受控裝置30可以與顯示裝置12—體化,形成觸控顯示屏,使用者可以直接在顯示裝置12上選擇需要成像的主題。受控裝置30是PC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中的任一種,受控裝置30可以通過有線(如圖I所示)或無線(如圖2所示)的通信方式與顯示裝置12進行信號傳送,實現對成像主題的選擇。本技術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使用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受控裝置30上向顯示裝置12發送控制信號,顯示裝置12將該主題顯示出來,并且通過倒錐形反射裝置20從不同角度顯示該主題,實現互動式的立體成像。因此,增強了使用者的互動性,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效果。本技術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可以應用的場合非常廣泛,如各類博物館、名人故居、百年古鎮、歷史名街、主題公園、遺址公園、城市規劃展示館坐寸ο上述說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技術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技術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底座(10)、倒錐形反射裝置(20)及受控裝置(30);支撐底座(10)上部設有顯示裝置(12),倒錐形反射裝置(20)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22)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20)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10)上;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通信連接,受控裝置(30)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12)上,倒錐形反射裝置(20)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12)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20)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反射鏡(22)與顯示裝置(12)的夾角為30-60度。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反身鏡(22)的形狀為梯形或三角形。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顯示裝置(12)是顯示器、電視機、投影機、LED顯像屏中的任一種。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 —體化,形成觸控顯示屏。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裝置(30)是PC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中的任一種。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互動式成像裝置,包括支撐底座、倒錐形反射裝置及受控裝置;支撐底座上部設有顯示裝置,倒錐形反射裝置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上;受控裝置與顯示裝置通信連接,受控裝置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上,倒錐形反射裝置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內。采用上述方案,使用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在受控裝置上向顯示裝置發送控制信號,顯示裝置將該主題顯示出來,并且通過倒錐形反射裝置從不同角度顯示該主題,實現交互式的立體成像。因此,增強了使用者的互動性,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效果。文檔編號G03B35/18GK202677058SQ201220349699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8日專利技術者陳清澈 申請人:廈門維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互動式立體成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底座(10)、倒錐形反射裝置(20)及受控裝置(30);支撐底座(10)上部設有顯示裝置(12),倒錐形反射裝置(20)包括至少三塊半透反射鏡(22)相互連接而成,倒錐形反射裝置(20)的錐形頂部設置在支撐底座(10)上;受控裝置(30)與顯示裝置(12)通信連接,受控裝置(30)采集使用者的互動控制信號并反饋至顯示裝置(12)上,倒錐形反射裝置(20)根據光路的折射、反射,將顯示裝置(12)上的圖像變化實時地表現到倒錐形反射裝置(20)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清澈,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維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