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機體、一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和一電磁元件;該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是設置于該機體內,該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包含有一供電模塊、一與該供電模塊電性連接的控制電路模塊、以及一與該控制電路模塊電性連接的發收電路模塊,該控制電路模塊是設有一可變換電流方向的磁極控制電路,該磁極控制電路是電性連接于該供電模塊;該電磁元件設置于該機體的一側,該電磁元件是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且該電磁元件是具有可變換極性的相異兩磁極,又該電磁元件與該發收電路模塊之間是相距一間隔距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通過控制變換磁極極性以讓彼此相互定位的兩電子裝置,除了能夠進行單向無線充電,還能進行雙向無線充電。
技術介紹
一般兩電子裝置(如手機與充電器)之間在進行電力的無線輸送(如單向無線充電)時,為了使兩電子裝置的發收電路模塊能夠相互對應,以減少前述電力在無線發送過程中所產生的損失,即在第一電子裝置的一側固定設有一磁鐵(或凸部),而在第二電子裝置的相對側固定配設有一對應磁鐵(或凹部),以在兩電子裝置相互對接時,使該對應磁鐵是與該磁鐵相互磁吸(或相互卡合)而定位,進而讓兩發收電路模塊相互對應,方便兩電子裝置能夠配對使用。 然而上述磁鐵和對應磁鐵均具有固定的磁極,僅能適用于兩電子裝置之間的單向無線充電,若當第二電子裝置的電力欲通過其發收電路模塊無線發送給第一電子裝置的發收電路模塊接收時,會遭到第一電子裝置的磁鐵排斥影響而不易進行反向無線充電,同時也會使兩電子裝置之間不易相互定位,導致第一電子裝置僅能與第二電子裝置配對使用,而無法適用于兩電子裝置之間的雙向無線充電,即會限制了使用的便利性。有鑒于此,本創作人乃潛心研思、設計組制,期能提供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是能適用于單向無線充電或雙向無線充放電,由此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為本技術所欲研創的創作動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通過電磁元件是具有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再加上具有可變換磁極極性以及吸附定位的功效,能增加適用類型,以能應用于單向無線充電以及雙向無線充放電,且欲充電時無需上下顛倒任一電子裝置,使用上相當方便。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為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包括一機體;一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是設置于該機體內,該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是包含有一供電模塊、一與該供電模塊電性連接的控制電路模塊、以及一與該控制電路模塊電性連接的發收電路模塊,該控制電路模塊是設有一可變換電流方向的磁極控制電路,該磁極控制電路是電性連接于該供電模塊;以及一電磁元件,是設置于該機體的一側,該電磁元件是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且該電磁元件是具有可變換極性的相異兩磁極,又該電磁元件與該發收電路模塊之間是相距一間隔距離。其中該供電模塊具有二電極,該兩電極分別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該磁極控制電路包含有至少四晶體管元件,該四晶體管元件兩兩串連,且兩彼此串連的晶體管元件并連另兩彼此串連的晶體管元件,又各該晶體管元件還各自電性連接有一并連的二極管元件,而該電磁元件電性連接于該四晶體管元件之間。其中該四晶體管元件為一第一晶體管元件、一串連該第一晶體管元件的第二晶體管元件、一并連該第一晶體管元件的第三晶體管元件、以及一串連該第三晶體管元件的第四晶體管元件,該第四晶體管元件還與該第二晶體管元件并連;該電磁元件的一端電性連接于該第一晶體管元件和第二晶體管元件之間,該電磁元件的另端電性連接于該第三晶體管元件和第四晶體管元件之間;該供電模塊的一電極電性連接于該第一晶體管元件和第三晶體管元件之間,而該供電模塊的另一電極電性連接于該第二晶體管元件和第四晶體管元件之間。其中該電磁元件包含有一固定設置于該機體的該側的導磁體、以及一纏繞該導磁體的導電線圈,該導電線圈的兩線端分別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而該導磁體的兩端為該電磁元件的相異兩磁極。其中該導磁體的形狀為棒狀以及環狀的其中之一。其中,該電磁元件垂直設置于該機體的該側。·其中,該電磁元件平行設置于該機體的該側。其中該發收電路模塊具有一容置該電磁元件的容置部,該電磁元件的外緣與該發收電路模塊的內緣之間相距一間隔距離。其中,該機體的該側進一步設置有一定位元件,該定位元件與該電磁元件是彼此相對應設置。其中,該定位元件為磁鐵、電磁鐵、凸塊以及凹槽的其中之一。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可變換磁極極性以及吸附定位的功效,以增加適用類型,從而能應用于單向無線充電以及雙向無線充放電,且欲充電時不須上下顛倒任一電子裝置,使用上相當方便。附圖說明為了能夠更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特征、特點和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惟所附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術,其中圖I是為本技術電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為本技術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的供電模塊、具磁極控制電路的控制電路模塊、發收電路模塊和電磁元件的連接關系示意圖。圖3是為圖2的磁極控制電路的簡單電路示意圖。圖4是為第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采以電磁元件設于該發收電路模塊中實施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為圖4的電子裝置與另一相同的電子裝置對應實施的示意圖。圖6是為第三實施例的電子裝置采以電磁元件搭配一定位元件實施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為圖6的電子裝置與另一電子裝置是為彼此上下顛倒定位實施的立體示意圖。圖8是為本技術電子裝置與另一電子裝置是為彼此并排定位實施的立體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是提供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如圖1-5所示是在揭示本技術的電子裝置,設置有一可被變換磁性的電磁元件的實施例,其中圖I所示是在揭示本技術的電磁元件是設置于該發收電路模塊之外的實施例,其中圖2所示是在揭示本技術的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是包含有供電模塊、具磁極控制電路的控制電路模塊和發收電路模塊的關系示意圖,其中圖3所示是在揭示本技術磁極控制電路,是采以四個晶體管元件和四個二極管元件各別配對的關系示意圖,其中圖4、圖5所示是在揭示本技術的電磁元件是設置于該發收電路模塊的內的實施例,另如圖6-8所示則在揭示本技術的電子裝置,是以一電磁元件搭配另一定位元件的實施例。本技術的電子裝置100,是包含一機體10、一設置于該機體10內的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20、以及一設置于該機體10的一側的電磁元件30,該電磁元件30是能設置于該機體10的該側的任一處,并依其設置方式,具有三實施例。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圖I所示,本技術的電子裝置100的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20,是包含有一供電模塊21、一與該供電模塊21電性連接的控制電路模塊22、以及一與該控制電路模塊22電性連接的發收電路模塊23,該控制電路模塊22是設有一可控制切換電流路徑的磁極控制電路220,該磁極控制電路220是電性連接于該供電模塊21 ;前述供電模塊21是為電池(如蓄電池、鋰電池或其它供應直流電源的供電器),用以提供該電子裝置100所須的使用電力;前述控制電路模塊22是為具有控制電路的電路板,用以處理該電子裝置的運作;前述發收電路模塊23是為一傳輸線圏,是能設置于該控制電路模塊22處,亦能與該控制電路模塊22間隔設置,據以做為無線發送和無線接收之用。又如圖2、圖3所示,該電磁元件30是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220,以讓該電磁元件30產生磁性吸附力,且該電磁元件30是具有可變換極性的相異兩磁極,是通過該磁極控制電路220控制以變換該電磁元件30的相異兩磁極的極性(即磁場方向),而變換的方式是通過該控制電路模塊22控制電流流過該磁極控制電路220中的路徑實現,另該電磁元件30與該發收電路模塊23之間是相距一間隔距離D(可見圖I所示),以防止彼此之間相互接觸而造成短路(Short circuit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電磁式定位功能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機體;一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設置于該機體內,該雙向無線充放電單元包含有一供電模塊、一與該供電模塊電性連接的控制電路模塊、以及一與該控制電路模塊電性連接的發收電路模塊,該控制電路模塊設有一可變換電流方向的磁極控制電路,該磁極控制電路電性連接于該供電模塊;以及一電磁元件,設置于該機體的一側,該電磁元件電性連接于該磁極控制電路,且該電磁元件具有可變換極性的相異兩磁極,又該電磁元件與該發收電路模塊之間相距一間隔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明祥,
申請(專利權)人:葉明祥,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