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相連的機架總成,機架總成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和內刮板,外刮板和內刮板均與中杠、后杠相連,后杠通過大套與軸桿相連,大套套在軸桿上,軸桿還通過小套與播種器總成相連,播種器總成設在軸框內,可使播種打埂一次完成,單粒播種更加精確,大大提高了玉米的種植效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農業機械
,具體涉及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化發展,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播種機作為種植機械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據其播種方法和播種對象的不同,各種類型的播種機不斷應運而生,對播種機的實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普遍使用的玉米播種機由于依賴重力使種子進入土壤,種子之間的擠壓和架空導致播種機出籽不均勻,造成了種子的浪費,斷壟現象嚴重。現有的玉米播種機種植,小型機井水地既不實用又不理想,又不能打埂,并受到大 小地塊的限制。而近年來玉米又進入單粒播種高產階段,同類播種機市場更沒有精確而實用的單粒播種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可使播種打埂一次完成,單粒播種更加精確,大大提高了玉米的種植效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相連的機架總成,機架總成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和內刮板,外刮板和內刮板均與中杠、后杠相連,后杠通過大套與軸桿相連,大套套在軸桿上,軸桿還通過小套與播種器總成相連,播種器總成設在軸框內。所述的播種器總成包括有儲粒筒,轉動系設置在儲籽筒中間,可隨機自動旋轉,儲籽筒內壁安裝單粒取種器,外側設有點播咀,點播咀的副舌頭為勺型,稍短于點播咀,點播咀下設有彈簧托片,彈簧托片與儲籽筒之間設有彈簧,可隨機轉動,自動點播。所述的機架總成的橫板上還設有左右對稱的掛鉤。所述打埂機的外刮板、內刮板與前機架總成的橫板、中杠和后杠焊接在一起,挺桿通過挺桿絲和托架,將前機架總成和中杠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外刮板有兩組,兩組外刮板構成V字形,內刮板也有兩組,內刮板組成倒V字形。所述的軸桿、軸框及其內部的播種器總成組成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所述組合型單粒播種器通過大套與打埂機尾部的后杠相連,使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可折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打埂機的設置科學合理,可一次打兩埂為兩畦,每畦播兩行,株距均勻,行距一致,密度合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與打埂機尾部相連,方便拖拉機在田間作業至地頭調頭,在道路行駛使可折疊。點播咀的設置,其特征在于點播咀內不鉆土,保證種子的順利點播。采用本專利技術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出苗整齊,沒有大小苗現象,大小地塊均可播種,出苗后不用間苗。本專利技術整機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單粒精確播種,打埂播種可一次完成,顯著減輕農民朋友的體力勞動力,可以把大量的勞動力從繁重的整地、打埂播種、間苗等作業中解放出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益。國內目前還沒有類似的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播種器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參照圖I,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8相連的機架總成4,機架總成4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I和內刮板2,外刮板I和內刮板2均與中杠5、后杠6相連,后杠6通過大套11與軸桿14相連,大套11套在軸桿14上,軸桿14還通過小套12與播種器總成13相連,播種器總成13設在軸框15內。所述打埂機的外刮板I、內刮板2與前機架總成4的橫板、中杠5和后杠6焊接在一起,外刮板I與前機架總成的最小角度為60度,兩個內刮板2之間的最小角度為60度,前機架總成上焊接有掛鉤3,掛鉤3左右對稱,前機架總成上端設有銷子10,掛鉤3和銷子10連接在拖拉機的懸掛桿上,挺桿7通過挺桿絲9和托架8,將前機架總成4和中杠5固定在一起。打埂機一次打兩埂為兩睦,每睦播兩行,行距45 60cm,形成大小行。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包括軸桿14和軸框15,及其內部的播種器總成13,播種器總成13通過小套12與軸桿14連接,大套11套在軸桿14上,與打埂機相連,定位絲桿18與輔助簧19把播種器總成13連接在軸框15上,使播種器總成13可根據地塊大小及高低自動調整,用起來靈活方便。所述組合型單粒播種器通過大套11與打埂機尾部相連,使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可折疊。參照圖1、2,播種器總成13包括有儲籽筒17,儲籽筒17中間設置有轉動系16,可隨機自動旋轉,儲籽筒17內壁安裝單粒取種器,外側設有五個點播咀20,可使株距為30cm,點播咀的副舌頭為勺型,稍短于點播咀20,點播咀20下設有彈簧托片21,彈簧托片21與儲籽筒之間設有彈簧22,可隨機轉動,自動點播。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時,前半部分打埂機在前方打好梗,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在打好的梗的兩側通過播種器總成播種。權利要求1.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8)相連的機架總成(4),機架總成(4)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⑴和內刮板(2),外刮板⑴和內刮板(2)均與中杠(5)、后杠(6)相連,后杠(6)通過大套(11)與軸桿(14)相連,大套(11)套在軸桿(14)上,軸桿(14)還通過小套(12)與播種器總成(13)相連,播種器總成(13)設在軸框(15)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刮板(I)有兩組,兩組外刮板⑴構成V字形,內刮板⑵也有兩組,內刮板⑵組成倒V字形。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埂機的外刮板⑴、內刮板⑵與前機架總成⑷的橫板、中杠(5)和后杠(6)焊接在一起,挺桿(7)通過挺桿絲(9)和托架(8),將前機架總成(4)和中杠(5)固定在一起。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總成(4)的橫板上還設有左右對稱的掛鉤(3)。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種器總成(13)包括有儲粒筒(17),轉動系(16)設置在儲籽筒(17)中間,可隨機自動旋轉,儲籽筒(17)內壁安裝單粒取種器,外側設有點播咀(20),點播咀的副舌頭為勺型,稍短于點播咀(20),點播咀(20)下設有彈簧托片(21),彈簧托片(21)與儲籽筒之間設有彈簧(22)。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桿(14)、軸框(15)及其內部的播種器總成(13)組成組合型單粒播種器。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型單粒播種器通過大套(11)與打埂機尾部的后杠(6)相連,使組合型單粒播種器可折疊。全文摘要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相連的機架總成,機架總成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和內刮板,外刮板和內刮板均與中杠、后杠相連,后杠通過大套與軸桿相連,大套套在軸桿上,軸桿還通過小套與播種器總成相連,播種器總成設在軸框內,可使播種打埂一次完成,單粒播種更加精確,大大提高了玉米的種植效益。文檔編號A01C7/04GK102884892SQ20121040173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專利技術者楊秀國, 楊建華 申請人:楊秀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埂玉米單粘播種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部分打埂機和后半部分組合型單粒播種器;打埂機包括有與托架(8)相連的機架總成(4),機架總成(4)的橫板上設有外刮板(1)和內刮板(2),外刮板(1)和內刮板(2)均與中杠(5)、后杠(6)相連,后杠(6)通過大套(11)與軸桿(14)相連,大套(11)套在軸桿(14)上,軸桿(14)還通過小套(12)與播種器總成(13)相連,播種器總成(13)設在軸框(15)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秀國,楊建華,
申請(專利權)人:楊秀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