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蔬菜高效套作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的鮮食玉米一般為純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茗荷(Zingiber mioga Rose)又稱囊荷、野姜、陽藿、蓑草,據“本草綱目”記載,茗荷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有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消積健胃等功效,對治療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茗荷含有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所含纖維素還是一直不產生熱能的多糖營養物質,經常食用,有利于保持消化道通暢。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是一種食藥兼用的純天然膳食纖維食品。但現在的茗荷種植方法復雜,產量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法簡便、種植效率高,產量高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其特征是4月初,在鮮食玉米地中開5cm深的播種溝,將茗荷地下莖段芽朝上放入種植溝覆土,茗荷和鮮食玉米均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為120cm,小行距為3(T40cm ;在茗荷芽長if 13cm時,用腐熟的人畜尿加水稀釋500^1000倍,并按株對茗荷澆施;在5月份茗荷葉鞘完全展開時,每畝用尿素IOkg對茗荷穴施;6月份茗荷花穗抽生前,每畝追施氯化鉀15kg,并用草木灰覆蓋茗荷根部;在整個茗荷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鮮食玉米的栽培與鮮食玉米的純作方法相同。本專利技術方法簡便、種植效率高,將茗荷間作于鮮食玉米地,茗荷產量達150kg/畝,鮮食玉米產量達IOOOkg/畝。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間作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4月初,在鮮食玉米地中開5cm深的播種溝,將茗荷地下莖段芽朝上放入種植溝覆土,茗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蔬菜高效間作方法,其特征是:4月初,在鮮食玉米地中開5cm深的播種溝,將茗荷地下莖段芽朝上放入種植溝覆土,茗荷和鮮食玉米均采用大小行種植,大行距為120cm,小行距為30~40cm;在茗荷芽長11~13cm時,用腐熟的人畜尿加水稀釋500~1000倍,并按株對茗荷澆施;在5月份茗荷葉鞘完全展開時,每畝用尿素10kg對茗荷穴施;6月份茗荷花穗抽生前,每畝追施氯化鉀15kg,并用草木灰覆蓋茗荷根部;在整個茗荷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鮮食玉米的栽培與鮮食玉米的純作方法相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亞明,袁春新,邱海榮,花愛梅,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市港閘區新天地蔬果生產專業合作社,南通市農副產品加工技術協會,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