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露一種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包括底座、上蓋、第一支撐元件以及第二支撐元件。第一支撐元件及第二支撐元件分別相對于底座旋轉而處于用以支撐一電子裝置的支撐位置或處于分別被收納于底座內的二容置空間內的收納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提供了保護支撐元件及方便攜帶的功效。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關于一種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尤其是一種應用于可攜式電腦與可攜式通訊裝置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
技術介紹
可攜式電腦,例如平板電腦,由于本體輕薄短小可讓使用者隨身攜帶,又兼具與一般電腦相近的運算能力,因此廣受使用者喜愛而常見于市面上。一般而言,平板電腦只能平放在桌面上,若需要調整其傾斜角度,則需要將平板電腦倚靠在其它物體上而達到支撐的效果,這將導致使用者必須花費時間尋找適合的支撐物。此外,平板電腦并無配置鍵盤,只能藉由觸控屏幕上的虛擬鍵盤、手寫或者語音等方式輸入文字,但礙于平板電腦的尺寸,虛擬鍵盤通常不大且排列方式與一般鍵盤不同,使用上并不方便,而以手寫或語音輸入時,平板電腦的文字辨識率亦非完全準確,使用者尚需自行修改,甚至必須重新輸入。因此,適用于平板電腦的支撐裝置以及外接式鍵盤便開始出現在市面上。請同時參照圖IA至圖1C,圖IA為一種現有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的分解圖,圖IB為一種現有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位于支撐位置的立體圖,圖IC為一種現有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位于收納位置的立體圖。圖IA至圖IC由美國第7059576號專利所揭露。如圖IA所示,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I包括基座11、支撐臂12、無段轉軸13、支撐塊14、支撐片15以及鍵盤16。其中基座11包括第一樞轉結構11a、第二樞轉結構Ilb以及容置槽11c,支撐臂12包括第一樞接端12a、固定部12b以及卡合槽12c,支撐片15包括第一卡合部15a以及第二卡合部15b。請同時參照至圖1B,支撐臂12藉由第一樞接端12a樞設于基座11的第一樞轉結構11a。無段轉軸13設置于支撐臂12的固定部12b。支撐塊14設置于無段轉軸13上。支撐片15上端的第—^合部15a卡入支撐臂12的卡合槽12c。支撐片15的下端的第二卡合部15b樞設于基座11的第二樞轉結構lib。鍵盤16則設置于基座11的容置槽11c。當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I位于支撐位置時,如圖IB所示,使用者可將電子裝置置放于支撐塊14,并藉由無段轉軸13調整支撐塊14的角度,以改變電子裝置的顯示角度。當使用者不再使用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I時,則需先將支撐片15上端的第一卡合部15a沿著支撐臂12的卡合槽12c向下滑動,再下壓支撐臂12,至支撐片15與支撐臂12皆平貼于底座11為止。而后再轉動支撐塊14使其平貼于支撐片15上方,如圖IC所示,此時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I即位于收納位置。綜合以上所述可知,現有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I藉由支撐臂12、支撐塊14以及支撐片15支撐外接的電子裝置,并藉由無段轉軸13調整電子裝置的顯示角度。現有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存在著以下的問題。如前所述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的支撐臂、無段轉軸、支撐塊、支撐片以及鍵盤皆暴露在外,若需攜帶移動時,支撐臂、無段轉軸、支撐塊、支撐片或者鍵盤很可能會被其它物品卡住而未被使用者發現,則當使用者取出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時,即可能傷害其它物品,甚而造成支撐臂、無段轉軸、支撐塊或者支撐片變形斷裂,或者鍵盤的按鍵脫落等情形發生。此外,鍵盤的按鍵表面的字樣亦可能因此而磨損至難以辨識。這將會減少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的使用壽命以及攜帶的方便性。因此需要一種改良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以克服現有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兼具鍵盤及支撐裝置保護功能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便于攜帶的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其包 括底座、上蓋、第一支撐元件以及第二支撐元件,其中,該底座包括第一容置空間以及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位于該底座的一第一邊緣與一第二邊緣所形成的角落,該第二容置空間位于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與一第三邊緣所形成的角落,其中該第二邊緣與該第三邊緣分別垂直于該第一邊緣的兩端;該上蓋包括第一蓋體以及第二蓋體,其中該第一蓋體設置于該底座并可相對于該底座旋轉,該第二蓋體樞接于該第一蓋體,且該第二蓋體可相對于該第一蓋體旋轉;該第一支撐元件,包括第一側、第二側以及至少一第一凹部,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呈第一角度,該第一凹部形成于該第一側,而該第一支撐元件樞設于該第一容置空間,使該第一支撐元件相對于該底座旋轉至第一支撐位置或第一收納位置;以及該第二支撐元件,包括第三側、第四側以及至少一第二凹部,其中該第三側與該第四側呈第二角度,該第二凹部形成于該第三側,而該第二支撐元件樞設于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支撐元件相對于該底座轉動至第二支撐位置或第二收納位置。較佳地,該第一角度與該第二角度皆為90度。較佳地,該第一容置空間包括第一突軸,該第二容置空間包括第二突軸,其中該第一突軸位于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的交界處,該第二突軸位于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三邊緣的交界處。較佳地,該第一支撐元件還包括第一樞接孔,該第一樞接孔穿過該第一突軸,該第二支撐元件還包括第二樞接孔,該第二樞接孔穿過該第二突軸。較佳地,當該第一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一支撐位置時,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一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二邊緣平行,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二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平行;當該第一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一收納位置時,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一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平行,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二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二邊緣平行。較佳地,當該第二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二支撐位置時,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三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三邊緣平行,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四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平行;當該第二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二收納位置時,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三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平行,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四側與該底座的該第三邊緣平行。較佳地,該第一支撐元件還包括第一吸附元件以及第二吸附元件,該第二支撐元件還包括第三吸附元件以及第四吸附元件,其中該第一吸附元件設置于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一側,該第二吸附元件設置于該第一支撐元件的該第二側,該第三吸附元件設置于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三側,該第四吸附元件設置于該第二支撐元件的該第四側。較佳地,該第一吸附元件、該第二吸附元件、該第三吸附元件以及該第四吸附元件皆為鐵件。較佳地,該第一容置空間還包括第五吸附元件,該第二容置空間還包括第六吸附元件。較佳地,該第五吸附元件以及該第六吸附元件皆為磁性體。較佳地,當該第一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一支撐位置時,該第二吸附元件吸附于該第五吸附元件;當該第一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一收納位置時,該第一吸附元件吸附于該第五吸附元件。 較佳地,當該第二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二支撐位置時,該第四吸附元件吸附于該第六吸附元件;當該第二支撐元件位于該第二收納位置時,該第三吸附元件吸附于該第六吸附元件。較佳地,該底座還包括用于置放一電子裝置的凹槽。較佳地,該底座還包括鍵盤。本專利技術藉由底座、上蓋、第一支撐元件以及第二支撐元件的設置使得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得以支撐電子裝置,并可調整支撐角度;而且,第一支撐元件與第二支撐元件分別設置于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間與第二容置空間,體積小,結構簡單,所需的轉動空間亦不大,不會大幅增加底座的體積;此外,無需使用時以及攜帶時,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支撐元件與第二支撐元件可分別收合于底座的第一容置空間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包括第一容置空間以及第二容置空間,其中該第一容置空間位于該底座的一第一邊緣與一第二邊緣所形成的角落,該第二容置空間位于該底座的該第一邊緣與一第三邊緣所形成的角落,其中該第二邊緣與該第三邊緣分別垂直于該第一邊緣的兩端;上蓋,包括第一蓋體以及第二蓋體,其中該第一蓋體設置于該底座并可相對于該底座旋轉,該第二蓋體樞接于該第一蓋體,且該第二蓋體可相對于該第一蓋體旋轉;第一支撐元件,包括第一側、第二側以及至少一第一凹部,其中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呈第一角度,該第一凹部形成于該第一側,而該第一支撐元件樞設于該第一容置空間,使該第一支撐元件相對于該底座旋轉至第一支撐位置或第一收納位置;以及第二支撐元件,包括第三側、第四側以及至少一第二凹部,其中該第三側與該第四側呈第二角度,該第二凹部形成于該第三側,而該第二支撐元件樞設于該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二支撐元件相對于該底座轉動至第二支撐位置或第二收納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俊哲,
申請(專利權)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