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公開的覆蓋設于車輛(10)的行李廂的地板下面的存儲部(56)的蓋板的支撐機構,包括,一對第三排座位(70)在其上滑動的長滑軌(14)。長滑軌(14)設于存儲部(56)的上方并且跨越存儲部(56),以沿車輛(10)的前后方向延伸。多個蓋板(80~82)由長滑軌(14)的接合臺階部(18)和存儲部(56)的接合臺階部(58)可脫離地支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蓋板的支撐結構,所述蓋板對設于車輛行李廂地板下的存儲部進行覆蓋。
技術介紹
專利文獻I揭露了現有的車用后行李廂結構。該結構包括一對支撐后座的座位導軌,座位導軌使得后座可進行滑動和被固定。該對座位導軌延伸至形成后行李廂的后部空間。在該對向后延伸的座位導軌之間,形成有位于行李廂地板之下的存儲部。由于后座可通過座位導軌移動到存儲部的上方,因此,該結構的優點在于后座布局安排得以擴張。在專利文獻I所述的結構中,行李廂板(等同于蓋板)覆蓋存儲部并且位于一對座位導軌之間以沿前后方向移動。通過這一結構,通過向前移動行李廂板打開存儲部的上部,并且通過相反地向后移動行李廂板而覆蓋存儲部。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第2008-120354號日本專利申請公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然而,通過上述結構,向后延伸的座位導軌完全固定至沿存儲部的寬度方向與存儲部相鄰的地板,由此無法增大存儲部沿寬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該結構的問題是存儲部的存儲容量較小。此外,當行李廂板位于覆蓋存儲部的位置時,行李廂須設有加強部件以防止因其自身的重量而向下撓曲。為此,就使得行李廂板的成本提高。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這樣一種蓋板的支撐結構,S卩,盡管該結構具有延伸至位于行李廂地板下的存儲部的座位導軌,該結構的存儲部的存儲容量大于現有結構,同時省去加強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并且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蓋板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車輛行李廂的地板之下的存儲部;至少一個覆蓋所述存儲部的蓋板 '及至少一個座位導軌,其可滑動地支撐座位并且在所述存儲部上跨越所述存儲部以沿所述車輛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蓋板由所述座位導軌和所述存儲部的上部可脫離地支撐。所述至少一個蓋板最好為多個蓋板中的一個,并且所述存儲部優選在其上部界定出頂部開口。并且,所述至少一個座位導軌將所述存儲部的頂部開口分為多個開口,并且各所述頂部開口最好在所述存儲部的上部處和所述至少一個座位導軌處設有支撐部。此外,各支撐部最好可脫離地支撐其中一個所述蓋板。各所述蓋板的下部最好具有外圍邊緣,并且所述支撐部為用與所述蓋板的所述外圍邊緣接合的接合臺階部。所述接合臺階部最好形成在所述至少一個座位導軌的兩側。最好在所述至少一個座位導軌的整個長度上形成所述接合臺階部。所述至少一個座位導軌最好為至少一對座位導軌中的一個,并且所述支撐部位于所述至少一對座位導軌的導軌之間。此外,最好在所述至少一對座位導軌的導軌之間可脫離地支撐所述蓋板。所述至少一個最好設有用于對所述存儲部進行照明的照明裝置。所述存儲部最好為凹槽形式,其具有界定出所述存儲部的外圍壁,并且所述接合 臺階部最好形成在所述外圍壁的上部。 專利技術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這樣一種蓋板的支撐結構,S卩,盡管該結構具有延伸至位于行李廂地板下的存儲部的座位導軌,該結構的存儲部的存儲容量大于現有結構,同時省去加強部件以降低制造成本。設于存儲部上方的座位導軌將頂部開口分隔為多個開口。可將各蓋板放置在由所述分隔形成多個頂部開口中的一個上。由此,無需為蓋板設置加強部件,從而使得蓋板的成本小于具有由包括單部件的蓋板所覆蓋之存儲部的結構。當將小件行李放入或取出存儲部時,并非所有的蓋板都需從支撐部上取下或配合到支撐部上。與所需位置相對應的蓋板從支撐部上取下或配合到支撐部上就已足夠,從而使得蓋板的操控更為方便。通過將接合臺階部形成為支撐部,能夠可分離地支撐各蓋板。形成在至少一個座位導軌的整個長度上的接合臺階部可穩定地對蓋板進行支撐。能夠可脫離地對位于至少一對座位導軌之間的蓋板進行支撐。設在座位導軌上的照明機構(照明部)可對存儲部進行照明,由此,當在暗處或者夜間停車時,可照亮存儲部。由于接合臺階部形成在外圍壁的上部,存儲部的容量得以增大。附圖說明圖I為示出具有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之蓋板支撐結構的車輛的尾部開口的立體圖;圖2為示出由長滑軌支撐的蓋板的剖視圖;圖3為示出長滑軌與存儲空間之間位置關系的側剖視圖;圖4示出長滑軌與存儲空間之間位置關系的平面圖;圖5為蓋板的平面圖;及圖6為示出由根據另一實施例的長滑軌支撐的蓋板的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文將參考圖I 5描述根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蓋板支撐結構。本文的描述中,“前”表示車輛的前側,而“后”表示車輛的后偵彳。“左”和“右”分別表示,面向車輛行進方向(即,向前方向)的觀察者所看到的車輛的左手側和右手側。設有根據本實施例的蓋板支撐結構的車輛10系具有三排座的微型廂式車。所述車輛的后端部形成有尾部開口 20。通過未示出的掀啟式門可打開和關閉尾部開口 20。如圖I所示,尾部開口 20下設有保險杠40。保險桿40裝配在后端橫梁部件50 (圖3)上。如圖3所示,后端橫梁部件50的形狀設為具有由下方后側外面板52和下方后側內面板54界定出的中空閉合部。地板12和后端橫梁部件50之間形成有朝頂部開口的存儲部56。存儲部56位于車輛10的行李廂的地板的下方。如圖I和3所示,一對用作座位導軌的長滑軌14固定至車輛10的地板12,沿前后方向延伸。該對長滑軌14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心線0(見圖4)相互相對。圖4僅示出了就中心線O而言位于車輛10右手側的長滑軌14。長滑軌14具有向后延伸部,其通過存儲部56的頂部開口。長滑軌14的所述向后延伸部具有固定至托架55的后端,而托架55固定至下方后側內面板54。在左右輪罩60上分別固定短滑軌62。短滑軌62設為與長滑軌14平行。圖I和4僅示出了位于車輛10右手側的短滑軌62。·長滑軌14和相應的短滑軌62形成一組滑軌。位于形成第三排座位70的坐墊72之下的上滑軌74可滑動地設置在各長滑軌14上。上導軌支撐部73靠近與第三排座位70相鄰的車輛壁。設于上導軌支撐部73上的上滑軌(未示)可滑動地設置在各短滑軌62上。上滑軌74被支撐為使得,可通過未示出的鎖定機構沿前后方向停止在相關滑軌的所需位置上。本實施例中,第三排座位70可從如圖3中的實線所表示的基準位置有選擇地沿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移動。如圖2所示,長滑軌14具有頂面,所述頂面形成有縱向延伸的開口 16。圖2為沿圖3的2-2線的剖視圖。上滑軌74經由開口(slit) 16插入長滑軌14,并且由開口 16對上滑軌74進行可滑動地支撐。長滑軌14具有相對的兩側,其分別形成有作為支撐部的接合臺階部18。本實施例中,接合臺階部18形成為在長滑軌14的整個長度上延伸。然而,僅將接合臺階部18至少形成在長滑軌14的跨越存儲部56的頂部開口的部分就已足夠。長滑軌14的在地板12上延伸的部分上不必形成有接合臺階部18。如圖2所示,長滑軌14的頂面覆蓋有模制件17。存儲部56由外圍壁界定出。所述外圍壁具有上外圍邊緣,所述上外圍邊緣帶有作為支撐部的接合臺階部57。接合臺階部57的上表面的高度設為與接合臺階部18的上表面聞度相等。如圖I所示,長滑軌14將存儲部56的頂部開口分為中間開口 56a、左側開口 56b、及右側開口 56c。如圖5所示的用于中間開口、左側開口、及右側開口的蓋板80 82可分別放置在中間開口 56a、左側開口 56b、及右側開口 56c的上方。即,蓋板80 82分別具有下外圍邊緣,所述下外圍邊緣能夠可脫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本浩一,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車體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