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水瓶10為倒置狀態的基本姿勢中,被給水瓶支撐部110支撐的給水瓶10的筒口11與被給水連接件支撐部130支撐的給水連接件120的距離為給水連接件120被正常地安裝在給水瓶10的筒口11上的狀態的距離。在給水瓶10的更換作業中,通過將使用完了的給水瓶10引出到前方的引出動作,被給水瓶支撐部110支撐的給水瓶10的筒口11與被給水連接件支撐部130支撐的給水連接件120的距離逐漸變大,直到從筒口11正常地卸下給水連接件120的狀態的距離為止,完成給水連接件120的拆卸作業。安裝作業為上述相反的動作。通過給水連接件裝卸機構,僅通過給水瓶10的引出、推回作業就可自動地進行給水連接件120相對給水瓶10的安裝、拆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通過裝設具有可更換的結構的給水瓶(water supply bottle)供給水,通過使用者的操作可簡單地取出水或熱水的飲水機(water server)。本專利技術的用途不限于商業用的給水,也包含設置于一般家庭或公司等的一般用的給水。而且,本專利技術的飲水機若可供給的為液體,貝1J都能適用,除了飲用水(drinking water)外,也可以是熱水、各種飲料類、咖啡、紅茶、茶、湯汁類等。
技術介紹
一般通過裝設具有可更換的結構的給水瓶供給水,由使用者的操作可簡單地取出水或熱水的飲水機博得好評而廣泛地普及。以往廣泛地普及的飲水機的結構是將給水瓶配設于裝置本體的頂部,使該給水瓶內的水自然落下并將水輸送至各系統。例如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的飲水機的結構如圖23所示那樣,包含可將儲存液體的給水瓶22安裝于上部的液體供給單元20 ;儲存原料的原料儲存部50 ;具有混合由所述液體供給單元供給的液體與由該原料儲存部供給的原料的混合部80的飲料調制單元30。如此,在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的飲水機中,因給水瓶22被安裝于上部,故在將給水瓶22內的飲用水供給至飲料調制單元30時,可利用液體的自身的重量。 但是,在上述的現有型的飲水機中,雖然平常使用時水的流動是利用重力,得到在裝置內的功率消耗(power consumption)等變小的優點,但在給水瓶的更換時反而需要很大的勞力。即,由于給水瓶配設于裝置本體的頂部,因此需要在給水瓶的更換時從裝置本體的頂部卸下給水瓶,并再次將新的給水瓶設置于裝置本體的頂部這樣的給水瓶的上下作業。由此存在如下的問題填充有水的水槽重,抬起到裝置本體的頂部并設置這樣的作業需要大的力氣,對于力氣小的女性或小孩、腰痛的老人等負擔過大。而且,因給水瓶配設于裝置本體的頂部,裝置本體的重心位于上方,故不穩定且裝置的安全性也有問題。為了改善上述的現有型的飲水機的問題點,往往設法將給水瓶置于下方。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的飲水機設法將給水瓶置于下方。在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如圖24所示那樣揭示有如下結構給水瓶5 (圖中的附圖標記)可裝卸地配設于裝置本體的底部,并形成有通過泵(pump)從該給水瓶5送水至給水系統的送水管62(圖中的附圖標記)。如此,通過設法將給水瓶5置于下方,在給水瓶5的更換時從裝置本體的下部卸下給水瓶5,再次將新的給水瓶5設置于裝置本體的下部即可,無需如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的飲水機那樣的給水瓶的上下作業。而且,成為通過將裝置本體的重心降低到下方提高穩定性,即使在地震時也很難倒塌的飲水機。專利文獻I :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如上所述,可得到如下的優點通過設法在飲水機中將給水瓶置于下方,即使在給水瓶5的更換時也無須給水瓶的上下作業,而且,因可將裝置本體的重心降低到下方,故可提高裝置整體的穩定性。但是,在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的飲水機有以下所示的問題。首先為衛生方面的問題。在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的飲水機中,僅將給水瓶靜置于裝置的下方部分,即,使給水瓶的開口部朝上靜置,從開口部將通過泵送水的送水管插入。當使給水瓶的開口部朝上靜置時,為了通過泵將水汲出到最后,需將送水管加長并從給水瓶的頂面穿到底面。因此,金屬等的送水管就會深入到給水瓶內的水中,除非送水管被充分地維修保養(maintenance),否則在衛生方面有問題。另一方面,如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的現有型飲水機,若為在裝置本體的頂部以倒置狀態支撐給水瓶的類型,由于通過直接連接于倒置的給水瓶的開口部的 給水連接件汲出適量的液體,夾具(jig)等不深入給水瓶內的水中,所以在衛生方面良好。但是,即使假定在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的將給水瓶配設于裝置的下方部分的飲水機的結構中,組合以倒置狀態支撐揭示于日本國特開2010-63799號公報的給水瓶的結構而成的結構,在這種飲水機的結構中也有給水瓶的更換作業極為困難的問題。即,存在如下的問題將給水瓶設置于裝置下方,且令給水瓶為倒置姿勢而與給水連接件連接并設置在結構上很困難。也就是說,若為將給水瓶配設于裝置的下方部分的類型,則無須在給水瓶的更換作業時大大地將給水瓶抬起,雖然從給水瓶的上下這樣的觀點很輕松,但令給水瓶為倒置姿勢的話,給水瓶的開口部就會位于最低點,且因給水瓶本身遮蔽了視野,故無法一邊目視給水瓶的開口部與給水連接件的連接,一邊進行。而且,若給水瓶的配設場所為裝置內部下方,則裝置的框體本身遮蔽了視野,并且很難將手放進裝置的里頭,故產生阻礙作業性的問題。在日本國特開2001-153523號公報揭示有設法在給水瓶的下面設置貨物架并引出給水瓶,但是在以倒置姿勢將給水瓶連接于給水連接件的類型中,因給水連接件被連接于裝置內部的給水系統,故無法簡單且大大地引出。在利用貨物架稍微引出給水瓶的程度上,依舊是在處于倒置姿勢的給水瓶的連接處隱藏于里頭下且給水瓶的更換作業效率被阻礙的狀態。鑒于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為提供一種飲水機,通過將給水瓶配設于裝置下方部分,得到無須給水瓶的上下作業的優點,并且通過以倒置姿勢直接將給水瓶連接于給水連接件,得到在衛生方面的優點,進而,通過采用給水瓶的更換作業極為容易的結構,提高給水瓶的更換作業效率。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飲水機由被指示為能夠自由更換的給水瓶取出飲用水并儲存,通過使用者的操作來供給所述飲用水,其中,具有給水瓶支撐部,將所述給水瓶支撐為倒置狀態;給水連接件支撐部,支撐給水連接件,所述給水連接件經由所述給水瓶的筒口與所述給水瓶內導通并取出所述飲用水;給水連接件裝卸機構,控制被所述給水瓶支撐部支撐的所述給水瓶的筒口與被所述給水連接件支撐部支撐的所述給水連接件的相對距離,來控制兩者的裝卸,使將所述給水瓶引出到前方的引出動作及推回到后方的推回動作,與利用所述給水連接件裝卸機構進行的所述給水瓶支撐部和所述給水連接件支撐部的裝卸控制連動,能夠進行與所述引出動作及所述推回動作連動的所述給水連接件相對所述給水瓶的筒口的安裝、拆卸。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的結構具有在引出動作及推回動作中使給水瓶如引出那樣滑移到前后的引出式結構,與在引出動作及推回動作中將給水瓶旋轉傾斜并引出到前方再返回到后方的傾斜式結構。作為引出式的飲水機,給水連接件裝卸機構具有單元滑動機構,使包含所述給水瓶支撐部與所述給水連接件支撐部的單元朝前后滑移;裝卸滑動機構,以所述給水瓶與所述給水連接件在互相正對下進行接近、分離的方式使兩者相對移動,使利用所述單元滑動機構進行的滑移與利用所述裝卸滑動機構進行的所述給水連接件和所述給水瓶的裝卸連動,在所述給水瓶朝前后滑移的同時,能夠進行所述給水連接件相對于所述給水瓶的筒口的可安裝、拆卸。在上述構成中以如下的結構較佳裝卸滑動機構具有設于所述給水連接件或所述給水連接件支撐部的第一連結形狀,與設于與所述第一連結形狀相向的裝置框體側的第二連結形狀的連結結構,在通過所述單元滑動機構給與的所述第一連結形狀或所述第二連結形狀的前后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荻野憲夫,
申請(專利權)人:荻憲水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