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釣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撞漁線輪,其包括主體和位于主體最下端的輪腳,該防撞漁線輪還包括嵌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上的防撞條,在主體的最下端的外沿設卡槽,防撞條卡裝在所述卡槽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具有重量輕、攜帶方便的優點,由于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增加防撞條,防止主體的端面在放置和攜帶時直接受到碰撞而破裂,同時,外力的作用也通過防撞條分散,增加了安全系數。(*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釣魚工具,具體涉及一種漁線輪。
技術介紹
漁線輪又稱放線器,是拋竿釣魚必備釣具之一。漁線輪的工作原理是由手柄轉動平面齒輪做縱向轉動而帶動橫向齒輪,使卷線槽進行有規律的前后收縮。漁線輪通常包括主體及位于主體的最下端的輪腳。其中,主體位于漁線輪的后部,主要用于裝配齒輪系統,使齒輪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有可靠的支撐,以保持齒輪傳動的平穩性。而輪腳位于主體的最下端,主要作用是通過輪腳將漁線輪固定在拋竿的輪腳座上。由于輪腳與主體的結合部位 是在主體的最下端,端面在放置和攜帶時最容易受到碰撞,嚴重的將直接導致主體破裂損壞,在使用時得萬分小心,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有些廠家采用金屬材料來制作漁線輪的輪腳,雖然解決了容易碰撞破裂的問題,但導致漁線輪變得十分笨重,同樣給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能夠防止主體結構被撞壞而破裂的防撞漁線輪。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防撞漁線輪,包括主體和位于主體最下端的輪腳,該防撞漁線輪還包括嵌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上的防撞條。防撞條采用金屬、合金、碳纖維復合材料或合成塑料等高強度材料制成,卡裝在主體與輪腳結合的端面上,當外力襲擊時,主體的端面受防撞條的保護而不會破裂,防撞條將外力分散,增加主體的安全系數。優選地,所述主體的最下端的外沿設卡槽,防撞條卡裝在所述卡槽中。優選地,所述主體包括蓋體部和裝配在蓋體部上的主蓋,所述卡槽設在蓋體部的最下端的外沿。優選地,所述輪腳包括裝配到蓋體部最下端的罩部件和固定在罩部件末端的竿安裝座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增加防撞條,防止主體的端面在放置和攜帶時直接受到碰撞而破裂,同時,外力的作用也通過防撞條分散,增加了安全系數;2、整個防撞漁線輪的重量輕,便于攜帶。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防撞漁線輪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安裝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本技術的防撞漁線輪包括主體I和輪腳2。所述主體I包括蓋體部11和裝配在蓋體部上的主蓋12,蓋體部11和裝配12將齒輪系統(圖未示)包圍在內部。在蓋體部11最下端的端面Ila外沿設有卡槽lib。一防撞條3卡裝在所述卡槽Ilb中。輪腳包括罩部件21,罩部件21裝在蓋體部11最下端的端面Ila上。罩部件21的末端固定一竿安裝座部22。竿安裝座部22將防撞漁線輪固定在拋竿的輪腳座上。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 相應的改變以及形變,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形變都應該屬于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防撞漁線輪,包括主體和位于主體最下端的輪腳,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嵌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上的防撞條。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撞漁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的最下端的外沿設卡槽,防撞條卡裝在所述卡槽中。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漁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包括蓋體部和裝配在蓋體部上的主蓋,所述卡槽設在蓋體部的最下端的外沿。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漁線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腳包括裝配到蓋體部最下端的罩部件和固定在罩部件末端的竿安裝座部。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釣魚工具
,具體涉及一種防撞漁線輪,其包括主體和位于主體最下端的輪腳,該防撞漁線輪還包括嵌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上的防撞條,在主體的最下端的外沿設卡槽,防撞條卡裝在所述卡槽中。本技術在具有重量輕、攜帶方便的優點,由于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增加防撞條,防止主體的端面在放置和攜帶時直接受到碰撞而破裂,同時,外力的作用也通過防撞條分散,增加了安全系數。文檔編號A01K89/00GK202680279SQ2012202197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5日專利技術者朱之鴻 申請人:朱之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防撞漁線輪,包括主體和位于主體最下端的輪腳,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嵌在主體和輪腳的結合部位上的防撞條。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之鴻,
申請(專利權)人:朱之鴻,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