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設有與傳動齒輪齒數相同的漸開線凸齒,離合齒環外周設有凸舌,且離合齒環內設有與傳動齒輪凸齒對應的凹齒,線杯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的凸舌對應的凹槽,螺母一端設內臺階,螺母、離合齒環依次套于圓柱齒輪的一端,離合齒環的凹齒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嚙合,螺母與線杯連接并旋壓緊離合齒環,且離合齒環的凸舌卡于線杯的凹槽內;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的端面設有外R角,在實現連接時圓柱上的凸齒可順暢的滑進離合齒環內的凹槽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傳動齒輪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可實現順暢的脫開與連接,連接后線杯的空轉角度小,有效地防止亂線現象,增加了垂釣愛好者的樂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實 用新型是一種漁線輪離合裝置,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帶比速的傳動齒輪與線杯通過離合機構連接的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
技術介紹
釣漁愛好者為實現在江河、湖泊、海濱的網箱邊釣不同水層的魚,專利技術了一種伐釣漁線輪,伐釣漁線輪的特點是伐竿短便于操作;中魚后收線快;當按下離合器鈕后,傳動齒輪與線杯脫開,脫開后因線杯的旋轉阻力很小,線杯可通過鉛墜和漁餌的自重實現漁釣自由下落至不同的水層;當轉動手柄時,傳動齒輪自動與線杯連接。現有的離合器結構是在傳動齒輪的圓柱上設有兩個對稱平行的凹面與線杯孔內安裝有兩個對稱平行的凸面體配合連接,通過傳動齒輪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來實現傳動齒輪與線杯的脫開與連接;這種連接方式有兩種缺陷,一是傳動齒輪最大要轉動180°才能與線杯實現連接,手柄轉動角度大;二是兩凹凸面配合,若側隙小,脫開與連接就不順暢,若側隙大,脫開與連接是順暢了,但線杯的空轉角度大,這樣會導致亂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改進傳動齒輪與線杯連接的離合器結構,實現脫開與連接順暢又減少了傳動齒輪的轉動角度和線杯的空轉角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設有與傳動齒輪齒數相同的凸齒,離合齒環外周設有凸舌,且離合齒環內設有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對應的凹齒,線杯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的凸舌對應的凹槽,螺母一端設內臺階,螺母、離合齒環依次套于凸齒的一端,離合齒環的凹齒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嚙合,螺母與線杯連接并旋壓緊離合齒環,且離合齒環的凸舌卡于線杯的凹槽內。所述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的端面設有外R角,R角小端的外徑小于離合齒環的凹齒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所述離合齒環的凹齒的形狀是漸開線形齒形或是梯形齒形或是矩形齒形。其優點有傳動齒輪的齒數越多,傳動齒輪轉動的角度就越小,因離合齒環的凹齒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嚙合側隙是在分度圓上的,既便是側隙大一點對線杯的空轉角度影響也不會太大,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的端面設有外R角,在實現連接時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可順暢的滑進離合齒環內的凹齒里。本技術通過傳動齒輪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可實現傳動齒輪與線杯順暢的脫開與連接,既做到了轉動手柄連接時傳動齒輪轉動的角度小,又做到了連接后線杯的空轉角度小,有效地防止亂線現象,增加了垂釣愛好者的樂趣。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的主視圖。圖2是本技術結構的側視圖。圖3是圖I中離合齒環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I中傳動齒輪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裝配結構展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裝配狀態的剖視圖。圖中I、離合齒環,11、凸舌,12、凹齒,2、傳動齒輪,21、凸齒,22、R角小端,3、螺母,4、線杯,41、凹槽,5、手柄。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I至圖6,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設有與傳動齒輪齒數相同的凸齒21,離合齒環I外周設有凸舌11,且離合齒環I內設有與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對應的凹齒12,線杯4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I的凸舌11對應的凹槽41,螺母3 —端設內臺階,螺母3、離合齒環I依次套于凸齒21的一端,離合齒環I的凹齒12與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嚙合,螺母3與線杯4連接并旋壓緊離合齒環1,且離合齒環I的凸舌11卡于線杯4的凹槽41內。所述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的端面設有外R角,R角小端的外徑22小于離合齒環I的凹齒12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所述離合齒環I的凹齒12的形狀是漸開線形齒形或是梯形齒形或是矩形齒形。其優點有傳動齒輪2的齒數越多,傳動齒輪2轉動的角度就越小,因離合齒環I的凹齒12與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哨合側隙是在分度圓上的,既便是側隙大一點對線杯的空轉角度影響也不會太大,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的端面設有外R角,在實現連接時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可順暢的滑進離合齒環I內的凹齒12里。本技術通過傳動齒輪2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可實現傳動齒輪2與線杯4順暢的脫開與連接,既做到了轉動手柄5連接時傳動齒輪2轉動的角度小,又做到了連接后線杯4的空轉角度小,有效地防止亂線現象,增加了垂釣愛好者的樂趣。實施例參見圖I至圖6,本技術的一個最佳實施例是,在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設有15個漸開線凸齒21,每個凸齒轉角為360° /15個等于24°,傳動齒輪2最大要轉動24°就可以與線杯4實現連接;離合齒環I外周等分設有四個凸舌11,且環內設有與傳動齒輪2凸齒21對應的15個凹齒12,線杯4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I的凸舌11對應的四個凹槽41,螺母3 —端設內臺階,螺母3、離合齒環I依次套于凸齒21的一端,離合齒環I與螺母3的臺階貼合,離合齒環I的凹齒12與傳動齒輪2的凸齒21嚙合,線杯4與螺母3連接,且離合齒環I的凸舌11卡于線杯4的凹槽41內。傳動齒輪2的漸開線凸齒21與離合齒環I的梯形凹齒12的側隙設為O. 2毫米,圓柱齒輪2分度圓半徑設為4. 5毫米,則空轉角為sina=4. 5/0. 2約等于O. 4° ;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漸開線凸齒21的端面設有外R角,R角小端22的外徑小于離合齒環I的凹齒12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凸齒21與凹齒12間設有側隙,凸齒21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外徑略小于凹齒12齒底連線所形成的內徑,凸齒21齒底連線所形成的外徑略大于凹齒12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在實現傳動齒輪2與離合齒環I連接時,傳動齒輪2的凸齒21可順暢的滑進離合齒環I內的梯形凹齒12里。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漸開線凸齒21的端面設有外R角,R角小端22的外徑小于離合齒環I的凹齒12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離合齒環I的凹齒12的形狀是漸開線形齒形或是梯形齒形或是矩形齒形。本技術通過傳動齒輪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來實現傳動齒輪2與線杯4的脫開與連接,在實現連接時傳動齒輪2的圓柱上的凸齒21可順暢的滑進離合齒環I內凹齒12的凹槽里。當轉動手柄5時傳動齒輪2轉動的角度最大為24°。連接后傳動齒輪2與離合齒環I空轉角度約等于O. 4°,通過傳動齒輪沿軸向作左或右移動可實現傳動齒輪2與線杯4順暢的脫開與連接,既做到了轉動手柄連接時傳動齒輪轉動的角度小,又做到了連接后線杯的空轉角度小,有效地防止亂線現象,增加了垂釣愛好者的樂趣。·權利要求1.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設有與傳動齒輪齒數相同的漸開線凸齒,離合齒環外周設有凸舌,且離合齒環內設有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漸開線凸齒對應的凹齒,線杯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的凸舌對應的凹槽,螺母一端設內臺階,螺母、離合齒環依次套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的一端,離合齒環的凹齒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嚙合,螺母與線杯連接并旋壓緊離合齒環,且離合齒環的凸舌卡于線杯的凹槽內。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漸開線凸齒的端面設有外R角,R角小端的外徑小于離合齒環的凹齒齒頂連線所形成的內徑。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齒環的凹齒的形狀是漸開線形齒形或是梯形齒形或是矩形齒形。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的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漁線輪齒型離合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設有與傳動齒輪齒數相同的漸開線凸齒,離合齒環外周設有凸舌,且離合齒環內設有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漸開線凸齒對應的凹齒,線杯內孔壁上設有與離合齒環的凸舌對應的凹槽,螺母一端設內臺階,螺母、離合齒環依次套于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的一端,離合齒環的凹齒與傳動齒輪的圓柱上的凸齒嚙合,螺母與線杯連接并旋壓緊離合齒環,且離合齒環的凸舌卡于線杯的凹槽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涂晶晶,涂火根,熊偉,涂亮,涂晉敏,
申請(專利權)人:南昌桃源漁具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