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屬于環保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將煙氣中攜帶的顆粒物濾出的布袋除塵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包括有除塵器(2)和除塵器(3)串聯構成,所述除塵器(2)為旋風除塵器或電除塵器,所述除塵器(3)由布袋除塵裝置(4)和布袋除塵裝置(5)串聯構成;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5)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袋室內懸空地設置有吊袋。所述吊袋的制作材料為紡織濾布,用于去除煙塵中的顆粒物。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有益效果是:減輕了吊袋的工作負荷,有效地脫除了煙塵氣中的顆粒物,并且吊袋通過煙氣能力明顯提高,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引風電機耗能指標顯著降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分級除塵系統
本技術屬于環保
尤其是涉及一種將煙氣中攜帶的顆粒物濾出的布袋除塵器。
技術介紹
目前,煙粉塵對空氣的污染比較嚴重,如火力發電、水泥燒制、鋼鐵冶煉、橡膠制品、化工生產以及物料破碎、鍋爐供熱等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產生有大量的煙粉塵,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去除煙粉塵是污染治理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的除塵設備主要有重力除塵器、旋風除塵器、電除塵器、水膜除塵器和布袋除塵器等;所述重力除塵器、旋風除塵器、電除塵器、水膜除塵器均對攜帶較大顆粒的煙塵有較好的分離作用,但是,不能脫除煙氣中的較小顆粒;所述布袋除塵器能夠分離煙塵中的較大顆粒,但是分離煙塵中·較小顆粒的效果差,其不足之處在于濾袋易堵塞,清灰次數頻繁,煙氣通過能力差,引風電機耗能高;并且濾袋使用壽命較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分級除塵系統。使其減輕吊袋的工作負荷,既有效地脫除煙塵氣中的顆粒物;又使吊袋通過煙氣的能力明顯提高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引風電機耗能指標也將顯著降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包括有除塵器2和除塵器3,其特點在于除塵器3由布袋除塵裝置4和布袋除塵裝置5構成;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與除塵器2的煙塵氣排出口 202之間用管道聯接,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 402之間用管道聯接。所述除塵器2的煙塵氣吸入口 201與生產設備的煙塵氣排出口 102之間用管道聯接。所述除塵器2為旋風除塵器。所述除塵器2為電除塵器。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4001、4002,其袋室4001、4002的煙塵氣吸入口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之間經過進氣腔室41聯接接通,所述袋室4001,4002內懸空地設置有吊袋44,其吊袋44上煙塵氣排出口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 402之間經過排氣腔室42聯接接通。所述吊袋44的制作材料為紡織濾布,其經緯密度為307/201,用于去除煙塵中2.5-10微米的顆粒物。在所述袋室4001、4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1、4012進氣腔室一側分別設置有截氣閥;所述布袋除塵裝置5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5001、5002,其袋室5001、5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1、5012與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之間經過進氣腔室51聯接接通,所述袋室5001、5002內懸空地設置有吊袋55,其吊袋55上煙塵氣排出口與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排出口 502之間經過排氣腔室52聯接接通。所述吊袋55的制作材料為無紡織濾粘,用于去除煙塵中2. 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在所述袋室5001、5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1、5012進氣腔室一側分別設置有截氣閥;本技術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5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4001、4002 ;5001、5002。根據生產需要可以并聯地再設置多個結構相同的袋室。同樣,根據生產需要也可在袋室內 并聯地再設置多個結構相同的吊袋。本技術所設置截氣閥4011、4012、5011、5012為生產調度用。本技術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分為三級除塵,其第一級除塵為除塵器2除塵,所述除塵器2既可以是旋風除塵器也可以是電除塵器,它可將生產設備在運行期間產生的煙塵氣中卷帶的粒徑大于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除凈;其第二級除塵為布袋除塵裝置4除塵,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與除塵器2的煙塵器排出口 202聯接,可將煙塵氣中卷帶的2. 5-10微米的顆粒物除凈;其第三級除塵為布袋除塵裝置5除塵,所述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 402聯接,可將煙塵氣中卷帶的小于2. 5微米的顆粒物除凈。布袋除塵裝置4和布袋除塵裝置5設備內可并聯地設置有多個袋室,其袋室內也可并聯地設置有多個吊袋。根據生產調度及時開啟或關閉截氣閥,可及時更換吊袋進行設備保養,可以有效地防止煙塵氣中的細小微粒或粉塵泄露并漂浮于大氣中。由于采用三級除塵的技術手段,減輕了吊袋的工作負荷,既能有效地脫除煙塵氣中的顆粒物;又使吊袋不易堵塞,其吊袋的清灰次數明顯減少,其吊袋通過煙氣的能力明顯提高,也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引風電機耗能指標也會顯著降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使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減輕吊袋的工作負荷,既有效地脫除煙塵氣中的顆粒物;又使吊袋通過煙氣的能力明顯提高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引風電機耗能指標也將顯著降低的技術效果,本技術結構簡單。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中除塵器3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圖3是圖2中的A-A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在圖I圖2圖3所示第一個實施例中,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包括有除塵器2和除塵器3。所述除塵器3由布袋除塵裝置4和布袋除塵裝置5構成;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與除塵器2的煙塵氣排出口 202之間用管道聯接,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 402之間用管道聯接。所述引風機6的吸氣口 601與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排出口 502之間用管道連接。所述引風機6的排氣口 602與排氣煙筒7的進氣口 701之間用管道連接。所述除塵器2的煙塵氣吸入口 201與生產設備I的煙塵氣排出口 102之間用管道聯接。所述除塵器2為旋風除塵器。用于去除煙塵中大于10微米的顆粒物。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4001、4002,其袋室4001、4002的煙塵氣吸入口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之間經過進氣腔室41聯接接通,所述袋室4001,4002內懸空地設置有吊袋44,其吊袋44上煙塵氣排出口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 402之間經過排氣腔室42聯接接通。所述吊袋44的制作材料為紡織濾布,其經緯密度為307/201,用于去除煙塵中·2.5-10微米的顆粒物。在所述袋室4001、4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4011、4012進氣腔室41 一側分別設置有截氣閥;所述布袋除塵裝置5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5001、5002,其袋室5001、5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1、5012與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之間經過進氣腔室51聯接接通,所述袋室5001、5002內懸空地設置有吊袋55,其吊袋55上煙塵氣排出口與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排出口 502之間經過排氣腔室52聯接接通。所述吊袋55的制作材料為無紡織濾粘,用于去除煙塵中2. 5微米以下的顆粒物。在所述袋室5001、5002的煙塵氣吸入口 5011、5012進氣腔室一側分別設置有截氣閥;本技術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5內并聯地設置有袋室4001、4002 ;5001、5002。根據生產需要可以并聯地再設置多個結構相同的袋室。同樣,也可在袋室內并聯地再設置多個結構相同的吊袋。本實施例分為三級除塵,其第一級除塵為除塵器2除塵,所述除塵器2為旋風除塵器,它可將生產設備在運行期間產生的煙塵氣中卷帶的粒徑大于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除凈;其第二級除塵為布袋除塵裝置4除塵,可將煙塵氣中卷帶的2. 5-10微米的顆粒物除凈;其第三級除塵為布袋除塵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分級除塵系統,包括有除塵器(2)和除塵器(3),其特征在于:除塵器(3)由布袋除塵裝置(4)和布袋除塵裝置(5)構成;所述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吸入口(401)與除塵器(2)的煙塵氣排出口(202)之間用管道聯接,布袋除塵裝置(5)的煙塵氣吸入口(501)與布袋除塵裝置(4)的煙塵氣排出口(402)之間用管道聯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凌云,李曉強,王坤,
申請(專利權)人:周凌云,李曉強,山西云天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