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其特征是:設置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和豎向桿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以其中的頂部水平壓頭與各橋殼螺栓的位置一一對應,通過頂部水平壓頭上方的壓盤由拉桿在動力缸的驅動下實現下壓;以其中的豎向桿通過傳動齒輪與轉子嚙合傳動,實現頂部水平壓頭的展開和收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用于壓裝橋殼螺栓,高效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在汽車組裝行業中的設備,更具體地說是用于壓裝橋殼螺栓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汽車組裝行業里,在車橋橋殼螺栓壓裝中,倒掛螺栓的壓裝是通過下列方式來實現的在橋殼型腔內由里向外插入螺栓,人工用工具單個敲擊螺栓,將其壓入橋殼。倒掛螺栓的橋殼多比較小,型腔空間較小,操作不方便,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敲擊過程中易傷 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以使對于車橋橋殼螺栓的壓裝更加高效、安全。本技術為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技術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的結構特點是設置各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和豎向桿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以所述頂部水平壓頭與各橋殼螺栓的位置一一對應,在所述頂部水平壓頭的上方設置壓盤,在所述壓盤的底部中心位置固聯有拉桿,所述拉桿的底端與動力缸的活塞桿桿端相連接,構成下壓機構。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益效果體現在本技術是以拉桿在動力缸的驅動下帶動橋殼螺栓壓桿使橋殼螺栓壓桿得以在橋殼中完全壓裝,不需要人為動作,其過程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具體實施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下壓機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橋殼螺栓壓桿展開為工作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橋殼螺栓壓桿收攏狀態示意圖;圖中標號1底部機架;2動力缸;3橋殼螺栓;4橋殼;5止轉片;6接頭;7銷軸;8拉桿;10平臺;11伸縮機構;12傳動件;13法蘭14軸承;15拉桿滑套;16轉子;17緊固件;18齒輪扣件;19支座;20墊板;21a水平壓頭;21b豎向桿;22拉桿壓簧;23傳動齒輪;24壓盤螺母;25壓盤扣件;26壓盤;27緩沖墊;28轉銷;29壓桿復位簧;30基座;31滑套。具體實施方式本實施例中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的結構設置為動力缸2固定設置在底部機架I上,在底部機架I上通過支架支撐平臺10,呈豎直設置的拉桿8的桿底端與處在同一軸線位置上的動力缸2的活塞桿桿端相連接,其間的連接件是接頭6和銷軸7,在接頭6上固定設置止轉片5,止轉片5插入在銷軸7的徑向槽中以阻止銷軸7的轉動。在平臺10的底部設置一可水平伸縮的伸縮機構11,伸縮機構11的伸縮桿通過一傳動件12可驅動套裝在拉桿8的外周的轉子16旋轉,在轉子16的上端設置有外周傳動齒,轉子16的下端通過軸承14支承在基座30的型腔中,并可繞基座30的型腔軸線轉動;基座30固定設置在平臺10上;位于基座30的上方,墊板20與支座19相連接并固定設置基座30上。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21a和豎向桿21b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頂部水平壓頭21a與各橋殼螺栓3的位置一一對應,豎向桿21b插入在滑套31中并可在滑套31中轉動,滑套31固定設置在支座19上的軸向滑套孔中;在豎向桿21b的桿底端固套一傳動齒輪23,以傳動齒輪23與轉子16上的傳動齒相嚙合。在拉桿8的頂端固定設置有壓盤26,在水平壓頭21a的頂面固定設置轉銷28,轉銷28在壓盤26的對應位置上的銷孔中可轉動。 在拉桿8上套裝有拉桿壓簧22,在豎向桿21b上套裝有壓桿復位簧29。具體實施中,相應的結構設置也包括轉子16是通過法蘭13和軸承14設置在基座30的型腔中,在轉子16中固定設置有拉桿滑套15,拉桿8貫穿拉桿滑套15,并在拉桿滑套15中可轉動;在水平壓頭21a與壓盤26之間設置緩沖墊27 ;壓盤26是通過壓盤螺母24和壓盤扣件25連接在拉桿8的頂端;傳動齒輪23是通過齒輪扣件18和緊固件17鎖緊在豎向桿21b的下端;動力缸2采用油缸,伸縮機構11采用氣缸,傳動件(12)是設置在伸縮機構(11)與轉子(16)之間的齒條齒輪傳動結構。工作過程由動力缸2下拉接頭6與銷軸7,帶動拉桿8和壓盤26下行,壓桿復位簧29和拉桿壓簧22被壓縮,橋殼螺栓壓桿隨之下行,并由水平壓頭21a壓向橋殼螺栓3 ;當橋殼螺栓3被壓裝完成后,動力缸2上推,拉桿8上升,拉桿壓簧22將壓盤26彈起,壓桿復位簧29將橋殼螺栓壓桿彈起,伸縮機構11拉動傳動件12帶動轉子16旋轉,間接帶動傳動齒輪23及橋殼螺栓壓桿旋轉,使水平壓頭21a的壓頭部位收攏呈圖4所示,此時即可移走已完成橋殼螺栓3的壓裝的橋殼4 ;更換待壓件之后,伸縮機構11拉動傳動件12帶動轉子16旋轉,間接帶動傳動齒輪23及水平壓頭21a旋轉展開如圖3所示,動力缸2再次下拉,重復上述過程;本技術應用在I. 6排量的微型客車后橋殼螺栓壓裝過程,八只M8螺栓同時壓裝,上件壓裝與下件壓裝間隔時間僅為25秒,而已有技術中的人工敲擊壓裝完整過程需200 秒。權利要求1.一種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其特征是設置各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21a)和豎向桿(21b)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以所述頂部水平壓頭(21a)與各橋殼螺栓(3)的位置一一對應,在所述頂部水平壓頭(21a)的上方設置壓盤(26),在所述壓盤(26)的底部中心位置固聯有拉桿(8),所述拉桿(8)的底端與動力缸(2)的活塞桿桿端相連接,構成下壓機構。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其特征是設置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和豎向桿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以其中的頂部水平壓頭與各橋殼螺栓的位置一一對應,通過頂部水平壓頭上方的壓盤由拉桿在動力缸的驅動下實現下壓;以其中的豎向桿通過傳動齒輪與轉子嚙合傳動,實現頂部水平壓頭的展開和收攏。本技術用于壓裝橋殼螺栓,高效安全。文檔編號B23P19/027GK202684467SQ201220402729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5日專利技術者林巨廣, 劉蕾, 楊連華, 劉波, 丁金虎, 張明, 秦長林 申請人:安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橋殼螺栓下拉式下壓機構,其特征是:設置各橋殼螺栓壓桿是由頂部水平壓頭(21a)和豎向桿(21b)構成的呈倒置的“L”型構件;以所述頂部水平壓頭(21a)與各橋殼螺栓(3)的位置一一對應,在所述頂部水平壓頭(21a)的上方設置壓盤(26),在所述壓盤(26)的底部中心位置固聯有拉桿(8),所述拉桿(8)的底端與動力缸(2)的活塞桿桿端相連接,構成下壓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巨廣,劉蕾,楊連華,劉波,丁金虎,張明,秦長林,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巨一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