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組合式空調公交候車亭,所述候車亭包括安裝在站臺(5)上的候車區(7)和座椅(2);候車區(7)在位于車輛出站方向的一端設置多功能區(1);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1)兩個區的四周和頂部安裝廣告牌背板(3)、透明端板(6)、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帶隔熱層的夾層頂板(10)形成封閉空間,其內安裝調溫調濕裝置;候車區(7)設置出口門(9)和入口門(4);多功能區(1)內設置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公用電話機、自動售貨機和/或值班室;候車區(7)內安裝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環境良好、站名線路顯示清楚、語音提醒、多方位方便乘客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多功能組合式空調公交候車亭。
技術介紹
目前的公交候車亭基本上為敞開式結構,功能單一,基本上不能遮風擋雨,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造成老弱病殘乘客候車諸多不便。最關鍵的問題是,外來乘客,對本地環境不熟悉,電話咨詢也說不清,問不到路,坐錯車跑冤枉路的情況時有發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制 作的拼裝結構的、環境良好的、站名線路顯示清楚的、語音提醒的、多方位方便乘客的多功能組合式空調公交候車亭。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所述候車亭包括安裝在站臺上的候車區,所述候車區內安裝座椅;所述候車區在位于車輛出站方向的一端設置多功能區;所述候車區和多功能區兩個區的四周和頂部安裝廣告牌背板、透明端板、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帶隔熱層的夾層頂板形成封閉空間;所述候車區和多功能區內安裝調溫調濕裝置;所述候車區設置出口門和入口門,出口門兩側設置安全扶手;所述多功能區內設置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公用電話機、自動售貨機和/或值班室;所述候車區內安裝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所述透明端板的技術方案一所述透明端板位于遠離多功能區的候車區一端;所述透明端板包括車站名牌或/和入口門;所述車站名牌朝外,位于入口門的上方;所述透明端板位于車站名牌以下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透明端板的技術方案二 所述透明端板位于遠離多功能區的候車區一端;所述透明端板包括車站名牌和透明窗;所述車站名牌朝外,位于透明窗的上方。所述不透明端板位于遠離候車區的多功能區一端;所述不透明端板的外側設置車站名牌和告示牌,車站名牌位于告示牌的上方。所述調溫調濕裝置的調溫裝置采用水冷介質的空調系統,多功能區內配套設置水冷介質的空調系統的專用機房。所述候車亭的廣告牌背板、透明端板、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夾層頂板為采用標準化設計的、工業化生產制作的現場拼裝的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結構簡單合理,拼裝結構能夠實現安裝拆卸維修方便、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制作的部件能夠降低成本、環境良好、站名線路顯示清楚、語音提醒、多方位方便乘客等優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A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的B-B旋轉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的左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2的技術方案一右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2的技術方案二右視放大結構示意圖。圖中I-多功能區,2_座椅,3_廣告牌背板,4_入口門,5_站臺,6_透明端墻,7_候車區,8-安全扶手,9-出口門,10夾層頂板,11-車站名牌,12-告示牌,13-透明窗。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照附圖本技術所述候車亭包括安裝在站臺5上的候車區7,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座椅2 ;所述候車區7在位于車輛出站方向的一端設置多功能區I ;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I兩個區的四周和頂部安裝廣告牌背板3、透明端板6、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帶隔熱層的夾層頂板10形成封閉空間;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I內安裝調溫調濕裝置;所 述候車區7設置出口門9和入口門4,出口門9兩側設置安全扶手8 ;所述多功能區I內設置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公用電話機、自動售貨機和/或值班室;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所述透明端板6的方案一,參見附圖5 :所述透明端板6位于遠離多功能區I的候車區7 —端;所述透明端板6包括車站名牌11或/和入口門4 ;所述車站名牌11朝外,位于入口門4的上方;所述透明端板6位于車站名牌11以下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透明端板6的方案二,參見附圖6 :所述透明端板6位于遠離多功能區I的候車區7 —端;所述透明端板6包括車站名牌11和透明窗13 ;所述車站名牌11朝外,位于透明窗13的上方。所述不透明端板位于遠離候車區7的多功能區I 一端;所述不透明端板的外側設置車站名牌11和告示牌12,車站名牌11位于告示牌12的上方。所述調溫調濕裝置的調溫裝置采用水冷介質的空調系統,多功能區I內配套設置水冷介質的空調系統的專用機房。所述候車亭的廣告牌背板3、透明端板6、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夾層頂板10為采用標準化設計的、工業化生產制作的現場拼裝的結構。所述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如將播音器的接收機設定在一個頻道上,所有公交車的報站名裝置配置的發射機的頻率與之對應,在有效范圍內,如30米內,就能接收到車輛進站和出站的語音播報,實現語音提醒乘客。設置播音器是為了方便乘客提前獲得公交車輛進出站的報告。所述廣告牌背板3采用現有技術設置制作,可以用于商業或者公益廣告。設置透明端板6的目的是方便乘客觀察進站車輛狀態。所述候車區7設置出口門9和入口門4,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出口門9位于透明前板側,一個或者多個,便于乘客上車;入口門4設在透明端板側或/和廣告牌背板3側,優選只設置在透明端板6側,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乘客安全進入候車區7。所述帶隔熱層的夾層頂板10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其目的是提高空調效果,節約能源。所述候車亭的兩端上部都設置車站名牌11,如制作站名“火車站東”,字大醒目,晚間配合燈光,很遠距離都能識別。或者在“火車站東”下方,顯示停靠本候車亭的公交線路號所述告示牌12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用來公布有關告示,以及公交線路臨時變更信息,或者公布停靠本候車亭的公交車輛運行線路。所述調溫調濕裝置采用現有技術的空調產品和調濕裝置。所述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采用現有技術設計制作。所述公用電話機采用現有技術產品。所述自動售貨機,包括售報機等,均采用成熟的現有技術產品。所述或值班室指候車亭管理員的值班室、交通警察的警務值班室等,具體的值班室按照需要配置必須的裝置或設備。實施例I候車亭的長度為12米,寬度為2米,高度為3米,吊頂后的凈高度為2. 7米。候車亭安裝在站臺5上。候車亭四周和頂部安裝廣告牌背板3、透明端板6、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夾層頂板10形成封閉空間;封閉空間的候車亭分為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I兩個區,其中候車區7長11米。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I內安裝的調溫調濕裝置為吸頂式或者壁掛式裝置,不需要另外設置專用機房;所述候車區7設置出口門9和入口門4。出口門9位于透明前板側,數量為3個。入口門4設在透明端板6側;所述多功能區I內設置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公用電話機、自動售貨機;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適量的座椅2。所述透明端板6位于車輛進站方向的候車區7的端部;所述透明端板6包括車站名牌11和入口門4 ;所述車站名牌11朝外,位于入口門4的上方,所述透明端板6位于車站名牌11以下部分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方便乘客觀察進站車輛狀態。所述不透明端板位于車輛出站方向的多功能區I的端部;所述不透明端板的外側設置車站名牌11和告示牌12,車站名牌11位于告示牌12的上方。實施例2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I內安裝的調溫調濕裝置為采用水冷介質的空調系統,需要在多功能區I內設置獨立的專用機房,功能區I有可能需要加長尺寸。采用水冷介質的空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組合式空調公交候車亭,所述候車亭包括安裝在站臺(5)上的候車區(7),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座椅(2);其特征在于:所述候車區(7)在位于車輛出站方向的一端設置多功能區(1);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1)兩個區的四周和頂部安裝廣告牌背板(3)、透明端板(6)、透明前板、不透明端板和帶隔熱層的夾層頂板(10)形成封閉空間;所述候車區(7)和多功能區(1)內安裝調溫調濕裝置;所述候車區(7)設置出口門(9)和入口門(4),出口門(9)兩側設置安全扶手(8);所述多功能區(1)內設置公交線路電子自助查詢裝置、公用電話機、自動售貨機和/或值班室;所述候車區(7)內安裝能夠與進出站車輛的報站名裝置無線連接的播音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丹,賀雄,丘兵,
申請(專利權)人:賀丹,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